学术投稿

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

金桂兰;何慧珍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 水通道蛋白, 唾液流量, 免疫印迹, 增液布津汤
摘要:目的:以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 (AQP5)的表达为靶点,探讨增液布津汤对SS模型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以环戊硫酮为对照组,给予中药煎剂增液布津汤灌胃.镜下观察颌下腺病理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分析模型鼠颌下腺AQP5的表达.结果:给予增液布津汤高、中、低剂量组的AQP-5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分别升高了32.84%、12.54%、4.51%.结论:增液布津汤可能通过抑制SS模型小鼠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进程,促进AQP5的表达,改善唾液腺分泌功能,缓解SS口腔干燥症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脏病患者急诊留观因素及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急诊留观的因素以及中医证候,为今后处理相关并发症,以及提高中医参与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留观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和试验室资料,并用SPSS17.0进行相关统计.结果:2011年急诊留观病人959人,慢性肾脏病患者96人,平均年龄73.05±13.24岁,60岁以上者占87.5%,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多,占37.4%,并且全部处于CKD3~5期;就诊的主要病因分别是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和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出血的死亡率高.中医证型分为风动、血瘀、热毒、水气、湿热、湿浊6型,其中以风动证的SAPSⅡ评分高.结论:糖尿病、高血压、高龄以及肺部感染是CKD患者急诊留观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血压,预防感染是减少CKD患者急危重症的关键.关注中医证候为风动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危重证候.

    作者:王洪霞;范亚兰;王雁;温燕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心系亚健康状态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常见中医心系症状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方法:通过横断面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心系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结果: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烦躁、健忘、疲乏、头脑昏沉、眼睛不适、心慌、气短为主要症状;怕冷、多梦、早醒、夜里醒来、胸闷、容易出汗、难以入睡为次要症状;男性易出现疲之、口腔溃疡、容易出汗症状;女性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多梦、怕冷症状;疲之在30 ~ 40岁年龄段的出现率和烦躁在36~45岁年龄段的出现率高达100.0%;健忘在各学历中出现频率均超过95%;疲之、烦躁、眼睛不适症状在各职业中出现率皆在95%以上;以心脾两虚、心气虚及心阳虚3组症状群多见.结论: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疲之、眼睛不适、健忘、烦躁、头脑昏沉、怕冷、早醒、难以入睡、容易出汗表现得程度较重;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业表现的症状有差异;心系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候、心气虚证候及心阳虚证候.

    作者:曲淼;张明雪;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对“膏梁之变,足生大丁”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从当代和历代医家对《内经》中有关“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中“足”字的争论,结合“足”字本意的解释、《内经》中“足”字字义分析和临床实际情况,认为此“足”字原意为人体足部,“丁”指糖尿病足部坏疽、痛风.“膏梁之变,足生大丁”注解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于“丁”认识的细化,“足”字不限于人体足部的解释在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要全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窦材论治血证特色探析

    窦材为宋著名医家,著《扁鹊心书》,书中在辨治血证方面有独到之处.其认为血证与自身不摄、禀赋不足及误治等有关,在治疗上讲求治病求本、不可专尚寒凉;崇尚温补,不避寒凉之旨;热病治凉,遵元气勿损;注重灸法,常灸药并用;外治止血,结合内服针灸;药性不同,服药时间有别;出血势急,不可见血止血等,并重视饮食、房室对疾病的影响,反映出其重视阳气的思想,推崇灸法、反对妄用寒凉攻下的思想在当时纠偏救弊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李艳彦;潘桂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化瘀通络法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瘀通络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具有防治中风病的确切疗效,对于降低中风病复发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化瘀通络法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贯穿其二级预防的全过程.

    作者:张彬;胡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腺炎从脾胃论治临床观察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但治疗多疗效欠佳,病情缠绵.笔者根据“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必先实脾”的原理及男性体质的特殊性,在临床从脾胃入手,运用补中益气汤或平胃散等方药加减治疗本病20余例,收效颇佳.

    作者:孙成力;陆文;高建东;张妍;张素雅;徐婷;朱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褚玉霞学术思想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

    褚玉霞教授为我国名老中医,中医理论底蕴深厚,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前后调理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极大地提高了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就不孕症女方而言,辅助生殖技术的难点在于子宫内膜薄、卵巢功能低下、免疫因素等影响孕卵的着床及发育.经褚老潜心研究,提出从孕前调理,移植后保胎两方面着手攻克疑难,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艳艳;吴昕;冯光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熊胆粉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学及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行pMCAO术,根据longa评分随机分层分为5组予不同灌胃治疗.行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大鼠神经行为改变,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熊胆粉组大鼠NarrowAlley Corner Test得分较模型组降低,缺血侧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较少.结论:熊胆粉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富苏;韩经丹;周杰;范吉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中医平和体质的包容意义

    平和体质是中医体质分类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被认为其内涵就是健康体质和正常体质.在平和体质辨识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存在矛盾之处.因而认为,中医平和体质并非单纯的完美态健康体质,应是一个兼具包容性质的复杂组合体,是一个广义化的集合体.

    作者:高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激活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特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激活下丘脑室旁核热刺激及氢化可的松敏感(CRH相关)神经元的穴位特异性.方法:电生理学方法定性分析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比较针刺不同部位的20个穴位对CRH相关神经元的激活效应及特异性穴位对外周血皮质酮(CORT)水平的干预.结果:肾俞、期门、肝俞及京门为特异性穴位,膀胱经、肝经、胆经为特异性相关经脉,针刺特异性穴位可明显提高外周血CORT水平.结论:针刺激活下丘脑室旁核CRH相关神经元有穴位和经脉特异性.

    作者:张娇娇;王少军;谭连红;朱兵;王朝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宣降肺气法治疗便秘的临床体会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阐述了宣降肺气法治疗便秘的理论依据,分别介绍了辛温宣肺、辛凉宣肺、甘寒清肺、苦寒降肺、甘润养肺法治疗便秘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治疗便秘尤其是合并肺系病变的便秘提供了治疗思路和方法.

    作者:周畅;梁展凡;陈佳;陈孝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仲景学术传承方法探讨

    仲景学术是中医学的灵魂和根本,如何传承仲景学术直接关系到中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要做好仲景学术传承工作,必须回归精英教育,因材施教,立足中医特色,注重学用结合,并重视对学生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作者:郑玉玲;王振亮;詹向红;呼海涛;闫国立;张瑞;任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证候类型特点因子分析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证候类型特点.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地区共收集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以确定高尿酸血症中医分型.结果:(1)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症状可分为7类,分别为痰浊阻滞、气虚、脾虚、湿热、肾虚、水湿停留、血瘀.(2)高尿酸血症患者以虚证居多,尤以肾虚(41.81%)情况突出.汉族与维吾尔族比较,气虚、湿热、水湿停留、血瘀罹患率均较维吾尔族高(P<0.01),而脾虚、肾虚罹患率则低于维吾尔族(P<0.o1).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特点不同.汉族人群以痰湿瘀为主,维吾尔人群以虚为主.

    作者:王燕;赵长海;王先敏;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谈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

    养阴生津法是热毒血瘀证的重要治疗大法,以温病学的治则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凉血解毒以祛除致病之因;滋阴护络、畅利血行以减轻病损;养阴扶正,预防外脱.对本治法进行深入研究,为拓展养阴生津方药的运用范围,探索养阴生津方药的运用规律,研究养阴生津法治疗热毒血瘀证的作用机理,探索治疗热毒血瘀证的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方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作者:李民;孙学娟;杨进;王灿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系统评价比较葛根素注射液在不同类型中风中的疗效优势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的疗效优势.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依据中风类型、分期分亚组统计相关数据.结果:23项研究符合选择标准,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RR(99% CI) Meta-分析结果依次为1.21(1.14,1.28)、1.21(1.02,1.43),上述亚组失效安全数依次为270.73、1.81.结论:现有证据提示,葛根素注射液用于中风急性期较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据充分;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较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据充分.

    作者: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8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西药治疗,观察组8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39.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前列腺增生症(BPH)肾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去势手术、激素注射加冰浴方法制作BPH肾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考察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P)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卡松黏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血清PAP的含量升高(P<0.05),并且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符合瘀血的病理表现.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评价指标客观,为BPH肾虚血瘀证以及相关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作者:樊新荣;颜苗;何清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仁汤临证举隅

    笔者近年来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自汗症、痤疮、湿疹等内科杂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自汗孟某,女,48岁,国家公务员,2012年1月30日就诊.自诉半年多来蒸蒸汗出,吃饭饮茶汗出加重,胸背及头颈汗出如注,虽入冬季仍汗出不减,时有胸闷烦躁.患者形体丰腴,颜面油亮;饮食正常,睡眠多梦易醒,小便短赤,大便溏,月经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稍数.辨证属湿热交蒸,迫津外泄,投三仁汤加减:杏仁12g,滑石30 g,通草6 g,白蔻仁10 g,竹叶10 g,厚朴6 g,生薏苡仁30 g,半夏10 g,苦参30 g,莲子心10 g,浮小麦30 g,生鸡内金12 g,白茅根60 g,生栀子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2年2月10日复诊:上药3剂汗出减半,7剂大小便次数减少,睡眠好转,胸闷减轻.后以此方出入20余剂,自汗告愈.

    作者:王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关联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下的中医文化缺省及其英译探析

    通过阐述关联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对解决文化缺省难题的指导意义,分析关联理论、文化图式理论和文化缺省三者在中医英译具体操作中的相互联系,笔者认为译者应对中医语言中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尽可能地为目的语读者提供具有佳关联性的中医英译文本,以便他们从自己认知语境和目的语中寻求佳关联,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同时译者通过在目的语读者脑海中构建文化因式,可以帮助实现中医医学知识和文化特色的同步传递.

    作者:周义斌;王银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因郁致痹”与“因痹致郁”

    通过分析“因郁致痹”病机与“因痹致郁”临床表现,探讨痹证从郁治疗的方法,并结合临床验案讨论从郁治痹的疗效,强调情志治疗在痹证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吴晶金;刘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