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

薛文成;冯凯;孟冬娅;郑燕华;张建中;康辉;辛彦

关键词:胃癌, 蛋白质谱, 早期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以30例胃癌(10例早期、14例进展期、6例伴远隔脏器转移)与30例正常对照为训练组建立早期胃癌决策树分类器模型,并用盲筛方法对未参加建模的27例胃癌患者及7例良性病、19例健康者进行验证.结果:初步建立了3个对早期胃癌诊断预警分类效果较好的模型,参加盲筛的9例早期胃癌患者均被准确鉴别,模型的总体敏感性96.3%,特异性73.1%~84.6%;阴性预测值94.7%~95.7%;阳性预测值78.9%~86.7%.结论:虽然本实验建立的用于胃癌患者早期诊断预警模型在与胃良性病鉴别上效果不理想,但可有效用于人群中的早期胃癌初步筛查,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效果和优缺点.方法: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46例.结果:痊愈33例(71.7%),有效11例(23.9%),无效2例(4.4%).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安全、简单、效果好,具有微创、出血少、无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李炜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成年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各20只,分别在1周后经颈动脉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的2×106骨髓问质干细胞悬液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术后每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1,2,3,4周分别取受损伤脑组织,检测不同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水肿明显减轻,体感诱发电位在各时间点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保护性因子有关.

    作者:张峰;步星耀;张圣旭;李志营;刘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结构与心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7周龄雄性SD大鼠阿霉素腹腔注射(每次2 mg/kg,每周1次,连续8周)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并评估心肌组织形态学及心肌细胞外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腔明显扩张,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动物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符合人类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学改变.扩张型心肌病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用阿霉素可成功复制出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可为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吴卉卉;张琰;陈敏;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钠素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脑钠素是在心室合成和分泌的利钠肽,同心房利钠肽、C型钠尿肽和D型钠尿肽等功能和结构相似的多肤组成利钠肽系统.通过影响血管、肾和内分泌作用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血压和细胞外流动液体量,具有调节血压和血容量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脑钠素在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和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等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应用较多,近年来脑钠素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方面也有了广泛应用.

    作者:王长远;秦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病原茵的分布及常见致病茵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120进行自动血培养,并以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0 291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3株(49.62%),革兰阴性菌265株(40.71%),真菌63株(9.68%).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常见的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茵63.78%,占总分离菌31.64%;其次为肠球茵,占革兰阳性菌16.10%,占总分离菌7.99%.革兰阴性茵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占18.13%,占革兰阴性菌的44.1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3.98%和59.2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茵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6.78%和40.0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较为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且耐药问题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草图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张义永;马筱玲;付广林;高玉录;鲁怀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8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均以恶心、呕吐、上腹痛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血、尿淀粉酶升高;18例中轻型急性胰腺炎1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6例;有胆囊炎或胆道结石病史14例,伴高脂血症1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采用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8例;终止妊娠者13例,4例继续妊娠,宫内胎儿死亡1例.结论:掌握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与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围生期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

    作者:吴雪琴;李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42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对视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同时伴有其他眼外伤患者的治疗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视力<0.4者362例(84.56%),治疗后视力>0.5者371例(86.67%).结论:单纯挫伤性前房积血,不伴有角膜血染,难治性青光眼及视网膜损伤,视力恢复均较好,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视功能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翠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成人支气管异物6例体会

    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异物的诊治经验.方法:对6例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取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成功取出花生仁、瓜子皮、鸡骨、项链坠等异物.结论:支气管异物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疗效明确,无后遗症.

    作者:戴沛军;李立;王恒辉;李信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30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结论: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安全、有效.

    作者:董杰昌;路玉江;肖云翔;吴士良;蒋宁;郝金瑞;那彦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惠儿如果未及时治疗,将会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本综述概述肺动脉高压发生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如果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阶段只有通过心肺移植治疗.高危患几应常规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来辅助诊断.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的出现,为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带来了希望.

    作者:朱耀斌;刘迎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缺氧诱导因子-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新生大鼠(1~3 d)分离培养成心肌细胞;在培养的第3 d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组重复6次):正常时照组、H/R组、DMOG+H/R组;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脯氨酸羟化酶的抑制剂甲基异二酰基甘氨酸进行干预;采用酶免疫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肌钙蛋白I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及下游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 mRNA水平.结果:培养4~6 h的乳鼠心肌细胞开始贴壁生长,12~24 h明显增殖,3~4 d后细胞融合成片;心肌细胞由圆形变为梭形、星形、多角形,并出现自发性节律性搏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R组、DMOG+H/R组的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增高(P<0.01),且缺氧诱导因子-1α、下游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与H/R组相比,DMOG+H/R组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下游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而肌钙蛋白I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从细胞水平证实缺氧诱导因子-1的稳定表达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芳芳;沈晓丽;林立芳;韩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茵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茵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茵感染率较低.

    作者:陈佩;常越;田万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外治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治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荼碱缓释片0.2 g,2次/d,治疗组在口服茶碱缓释片基础上再口服金水宝1.32 g,3次/d,补肺膏贴敷肺俞穴,1次/2 d,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8周后肺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周后治疗组1 s用力呼气容积,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结论:口服金水宝,外敷补肺膏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

    作者:万军;孙洁民;罗光伟;毛先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节镜清理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1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清理术,手术结束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采用VAS疼痛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前,术后疗效,结果:术后2周、2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术后VAS疼痛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加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仁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下消化道出血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8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3倒有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缺血性肠炎5例).另3例病因未确定.结论:借助纤维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临床资料等可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

    作者:沈景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145例患者根据狭窄范围分为单节段狭窄组和多节段狭窄组,并对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腰痛113例(77.93%).间歇性跛行(86.21%)、腰痛(83.45%)、下肢麻木(60.68%)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9.31%)、腰椎活动受限(43.45%)和下肢肌力减弱(42.07%)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1.33%,多节段狭窄组为5.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3.33%,后者为5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间歇性踱行、下肢放射性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作者:张会生;张建军;杨阳;肖峰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36例拟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同时进行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动态心电图结果异常112例,常规心电图异常64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可对心律失常作定性分析,排除器质性病变,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粟浩;刘东亮;钱春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保留卵巢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14例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保留卵巢手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40岁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患者、实施蒂扭转复位后肿瘤剥除术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4倒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栓塞发生.术后超声监测患侧卵巢血液循环正常,且恢复排卵.结论: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急诊手术治疗时,排除卵巢坏疽后保留卵巢是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张桂芬;李荣香;李素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胎盘滞留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滞留类型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盘滞留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积极治疗后16例患者均痊愈.结论: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之一,依据痛情以促宫缩治疗及人工剥离胎盘,必要时行手术切除子宫.

    作者:李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替咪沙坦与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对比现察

    目的:观察替咪沙坦与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86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咪沙坦组(46例)与厄贝沙坦组(40例),分别给予替咪沙坦80 mg/d或厄贝沙坦150 mg/d,晨起顿服.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血压变化情况,及束次用药后动态血压监测后6 h血压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咪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较厄贝沙坦组明显(P<0.05);末次给药后动态血压监测后6 h替咪沙坦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结论:替咪沙坦与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有明显的降压疗效,常规剂量替咪沙坦较厄贝沙坦的降压作用显著、持久.

    作者:徐岩;徐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