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军;孙洁民;罗光伟;毛先明
目的:探讨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7周龄雄性SD大鼠阿霉素腹腔注射(每次2 mg/kg,每周1次,连续8周)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并评估心肌组织形态学及心肌细胞外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腔明显扩张,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动物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符合人类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学改变.扩张型心肌病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用阿霉素可成功复制出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可为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吴卉卉;张琰;陈敏;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成年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各20只,分别在1周后经颈动脉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的2×106骨髓问质干细胞悬液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术后每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1,2,3,4周分别取受损伤脑组织,检测不同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水肿明显减轻,体感诱发电位在各时间点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保护性因子有关.
作者:张峰;步星耀;张圣旭;李志营;刘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145例患者根据狭窄范围分为单节段狭窄组和多节段狭窄组,并对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腰痛113例(77.93%).间歇性跛行(86.21%)、腰痛(83.45%)、下肢麻木(60.68%)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9.31%)、腰椎活动受限(43.45%)和下肢肌力减弱(42.07%)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1.33%,多节段狭窄组为5.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3.33%,后者为5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间歇性踱行、下肢放射性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作者:张会生;张建军;杨阳;肖峰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舌前腺囊肿的临床效果,为其治疗选择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按就诊时间将105例舌前腺囊肿惠者随机分为2组,A组56例采用黏液腺囊肿摘徐术治疗,B组49例采用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治疗,比较2组病例临床疗效.结果:2组病例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前腺有其特殊的解剖生理.舌前腺囊肿不应按一般黏液腺囊肿治疗原则进行,舌前腺及囊肿摘除术是治疗舌前腺囊肿的可靠手段.
作者:任玉峰;田荣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葛根素治疗组各12只.使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8周后测定各组生化指标,运用比色法测定肾脏皮质丙二醛含量和肾脏组织内在抗氧化酶活性.结果:糖尿病对照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丙二醛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治疗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二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肾功能.
作者:沈亚非;代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2例,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62例,阿托品组60例,分别给予盐酸戊乙奎醚及氯解磷定、阿托品及氯解磷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盐酸戊乙奎醚组治愈率96.8%,阿托品组治愈率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1),且盐酸戊乙奎醚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愈时间优于阿托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托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作用持续时间长,服药频次少.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安全、有效,疗效优于阿托品.
作者:殷艳花;周海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去卵巢后大鼠骨组织中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骨保护素蛋白表达和骨密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于术后2,4,6,8,10周取股骨髁,免疫组化、免疫印记检测骨组织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骨保护素蛋白表达情况,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髁的骨密度.结果:大鼠去卵巢6周后股骨髁骨密度开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骨髓内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染色强度随着去卵巢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骨保护素染色强度2周时较强,以后逐渐降低;免疫印记显示股骨髁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蛋白水平在去卵巢后第6周达到高峰,此后均呈持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保护素蛋白水平在第2周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卵巢后大鼠股骨髁是骨密度变化的敏感部位,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持续高表达,骨保护素表达短期内升高,迅速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
作者:高延征;高坤;钟楚楠;郭建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茵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茵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茵感染率较低.
作者:陈佩;常越;田万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对策及预后.方法:对135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外科手术共71例.死亡6例(8.5%),其中急诊手术36例,死亡3例(8.3%),经>24 h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35例,死亡3例(8.6%);十二指肠镜治疗39例,死亡1例(2.6%);保守治疗25例,死亡8例(32%).病死率11.1%.死亡原因:败血症、中毒性休克8例,消化道出血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结论:早期解除梗阻,充分引流胆道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关键;贻误手术时机、高龄及严重并发症是死亡主要原因;急诊内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傅卫红;张青;仇雷霞;袁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20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治疗,其中131例为冠心痛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2例,采用普通支架治疗69例;71例为冠心痛不伴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均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8.06%,普通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11.29%,普通支架治疗组15.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防止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病变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成功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毕春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卡介茵多糖核酸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D2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慢性湿疹患者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D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后血清白三烯B4与前列腺素D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可以降低血清白三烯B4与前列腺素D2水平.
作者:王福喜;张书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长春地辛、吡喃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长春地辛、吡喃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方案联合治疗12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初治老年多发性骨髓7例中,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步,1例未缓解.复发老年多发性骨髓5例中,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血清M蛋白、血清肌酐、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骨髓浆细胞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均<0.01).不良反应有便秘、乏力、嗜睡,恶心、食欲减退等,但均较轻微.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长春地辛、吡喃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方案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沙信山;李永辉;张桂芳;缪韦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3例行改良TVT-O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 min.平均出血量33 mL.术后尿失禁症状均得到控制或减轻,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改良TVT-O术治疗士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损伤膀胱、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肖永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静脉声学造影后二维图像评价正常兔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20只兔经胸应用自制声学造影剂,观测注入前后左心室心内膜面显示的变化,对比左心室心内膜面节段改善情况.造影后应用平面法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并与应用M超测定收缩功能参数加以比较.结果:应用造影剂后可获得兔的清晰心腔内膜图像,因此可以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结论:静脉声学造影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可行的,可以在动物实验中加以应用.
作者:杨欣;潘宁;李丹;马春燕;任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重型脑外伤患者30例,入院时GCS<8分.入院后24 h及3,5,7 d动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流速度以及脑脊液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浓度.结果:13例(43%)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伤后血管痉挛组与非痉挛组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一氧化氮浓度均低于正常组.血管痉挛组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过程同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相符,与非痉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血管痉挛组与轻度血管痉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内皮素升高,一氧化氮抑制,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平衡破坏有关.
作者:王朝晖;宋钢;夏国道;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5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龋病防治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河南省5个地市660名5岁儿童进行龋痛患病情况调查,并与2001年河南省5岁儿童患龋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8.48%,龋均为2.58.城市儿童患龋率为55.81%,龋均为2.42;农村儿童患龋率为62.50%,龋均为2.83.男女患龋率分别为60.37%和56.63%,龋均分别为2.70和2.47.在龋失补构成比中,龋坏牙数为1638颗(96.07%),因龋失牙1颗(0.06%).因龋充填66颗(3.87%),其中城市和农村儿童的充填率分别为6.47%和O.54%.男女充填率分别为3.95%和3.79%.与2001年河南省5岁儿童惠龋状况比较,患龋率和龋均略有升高,龋坏牙和因龋失牙的比例降低,而充填率升高.结论:我省5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客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
作者:吉雅丽;刘学军;张晶;何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蛋白芯片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以30例胃癌(10例早期、14例进展期、6例伴远隔脏器转移)与30例正常对照为训练组建立早期胃癌决策树分类器模型,并用盲筛方法对未参加建模的27例胃癌患者及7例良性病、19例健康者进行验证.结果:初步建立了3个对早期胃癌诊断预警分类效果较好的模型,参加盲筛的9例早期胃癌患者均被准确鉴别,模型的总体敏感性96.3%,特异性73.1%~84.6%;阴性预测值94.7%~95.7%;阳性预测值78.9%~86.7%.结论:虽然本实验建立的用于胃癌患者早期诊断预警模型在与胃良性病鉴别上效果不理想,但可有效用于人群中的早期胃癌初步筛查,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薛文成;冯凯;孟冬娅;郑燕华;张建中;康辉;辛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8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3倒有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缺血性肠炎5例).另3例病因未确定.结论:借助纤维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临床资料等可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
作者:沈景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儿眼科手术无肌肉松弛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眼科手术小儿患者10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咪唑安定25 μg/kg,阿托品0.01 mg/kg,入睡后在依次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 μg/kg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库溴铵0.12 mg/kg,观察组不使用.待患儿下颌松弛,明视下经口插入气管导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 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记录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评价麻醉效果、气管插管条件.结果: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惠儿麻醉效果、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道解剖正常的眼科手术患儿,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无肌肉松弛剂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安全、可行.
作者:于军;可焱;王蓉;冯燕;何欣;白沙;邵勇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71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在第1.5,7 d采静脉血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心肌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心肌酶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害.
作者:任清华;张鑫;肖君艳;伏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