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陈佩;常越;田万芹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幽门螺杆菌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茵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茵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茵感染率较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惠儿如果未及时治疗,将会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本综述概述肺动脉高压发生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如果发展到重度肺动脉高压阶段只有通过心肺移植治疗.高危患几应常规应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来辅助诊断.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的出现,为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带来了希望.

    作者:朱耀斌;刘迎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普罗布考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只Balb/c系小鼠随机,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A组),普罗布考低剂量干预组(B组),普罗布考高剂量干预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4组,每组15只,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及测量各组小鼠不同感染时点的血清肌钙蛋白I.结果:A组生存率为60%,B组生存率为80%,C组生存率为86.7%,D组生存率100%.血清肌钙蛋白随着小鼠生存率的提高而下降.结论:普罗布考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

    作者:杜九中;李双杰;周京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外治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治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荼碱缓释片0.2 g,2次/d,治疗组在口服茶碱缓释片基础上再口服金水宝1.32 g,3次/d,补肺膏贴敷肺俞穴,1次/2 d,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8周后肺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周后治疗组1 s用力呼气容积,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结论:口服金水宝,外敷补肺膏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

    作者:万军;孙洁民;罗光伟;毛先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20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治疗,其中131例为冠心痛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2例,采用普通支架治疗69例;71例为冠心痛不伴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均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8.06%,普通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11.29%,普通支架治疗组15.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防止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病变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成功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毕春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狭窄节段范围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归纳分析.145例患者根据狭窄范围分为单节段狭窄组和多节段狭窄组,并对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腰痛113例(77.93%).间歇性跛行(86.21%)、腰痛(83.45%)、下肢麻木(60.68%)为常见症状.临床体征以腰背部压痛(59.31%)、腰椎活动受限(43.45%)和下肢肌力减弱(42.07%)多见.大、小便功能异常发生率单节段狭窄组为1.33%,多节段狭窄组为5.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前者为33.33%,后者为5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间歇性踱行、下肢放射性痛、下肢麻木、下肢皮肤针刺觉异常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以慢性起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变化多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多节段狭窄患者更容易引起下肢肌力减弱和马尾神经损害.

    作者:张会生;张建军;杨阳;肖峰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胃癌组织中检测生存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生存素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例早期胃癌及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生存素表达率,分析生存素与早期胃癌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组织中生存素表达率96.7%,正常人则为0.结论:生存素在早期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胃癌预后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胃癌检测指标.

    作者:陈传杰;陈玲玲;游旭东;王战波;胡振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关节镜清理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1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清理术,手术结束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采用VAS疼痛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前,术后疗效,结果:术后2周、2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术后VAS疼痛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加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仁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后腹内疝35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病因及预防.方法:时35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是易绞窄,术前很少确诊,本组病例均有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坏死18例,穿孔1例,除1例因中毒性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余病例均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临床少见,常按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术时多数出现肠绞窄、肠坏死改变.腹部手术后引起腹内疝主要原因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腹部手术后局部遗漏未修复的裂隙致腹内疝发生.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范宝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良TVT-O术在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3例行改良TVT-O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 min.平均出血量33 mL.术后尿失禁症状均得到控制或减轻,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改良TVT-O术治疗士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损伤膀胱、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肖永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患者142例,分为胰岛素抵抗组59例和非胰岛素抵抗组83例,采集静脉血,提取DNA,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中E4等位基因频率要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E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携带E4等位基因者(E3/4+E4/4)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携带E2基因者(E2/2+E2/3),携带E4等位基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均明显高于携带E2基因者,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携带E2基因者.结论:栽脂蛋白E基因E4等位基因影响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脂代谢水平.

    作者:顾萍;蒋卫民;王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非糖尿痛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痛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痛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8±0.39)%.(5.69±0.40)%,(5.98±0.41)%,糖化血红蛋白随着病变血管教的增加而升高.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高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作者:张凤霞;严萍萍;朱雯;李勇;施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成年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各20只,分别在1周后经颈动脉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的2×106骨髓问质干细胞悬液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术后每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1,2,3,4周分别取受损伤脑组织,检测不同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水肿明显减轻,体感诱发电位在各时间点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保护性因子有关.

    作者:张峰;步星耀;张圣旭;李志营;刘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发病相关因素.结果:1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5例术后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史.结合其症状、体征,基本可获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诊断,时无典型症状者,超声诊断+局部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对较大、较深病灶.可适当扩大手术范围;术后预防性药物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高湘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活动平板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心电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非典型胸痛患者60例,行静息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比较活动平板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活动平板心电图诊断疑似冠心痛的敏感性48.6%,特异性76%,假阳性率24%,假阴性率51.4%,阳性预测值73.9%,阴性预测值51.4%.准确率60.0%;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敏感性42.9%,较单独活动平板心电图下降,但是特异性96%及阳性预测值93.8%显著上升,假阳性率4%,假阴性率57.1%.阴性预测值54.5%,准确度6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动平板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平板心电图对临床可疑冠心痛的非典型胸痛患者具有一定价值,而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温西京;王小素;秦小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与前列腺素D2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介茵多糖核酸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D2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慢性湿疹患者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D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后血清白三烯B4与前列腺素D2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可以降低血清白三烯B4与前列腺素D2水平.

    作者:王福喜;张书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茵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茵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茵感染率较低.

    作者:陈佩;常越;田万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对策及预后.方法:对135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外科手术共71例.死亡6例(8.5%),其中急诊手术36例,死亡3例(8.3%),经>24 h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35例,死亡3例(8.6%);十二指肠镜治疗39例,死亡1例(2.6%);保守治疗25例,死亡8例(32%).病死率11.1%.死亡原因:败血症、中毒性休克8例,消化道出血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结论:早期解除梗阻,充分引流胆道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关键;贻误手术时机、高龄及严重并发症是死亡主要原因;急诊内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傅卫红;张青;仇雷霞;袁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目的:了解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肺动脉造影确诊肺栓塞患者60例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以乳胶凝集法测定的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敏感率仅73.3%,阴性排除误诊率达26.7%.结论:D-二聚体阴性不一定能排除肺栓塞,需结合临床和所使用的检测方法.

    作者:凌宙贵;明莫瑜;刘卫;汪春梅;蒋连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保留卵巢手术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14例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保留卵巢手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40岁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患者、实施蒂扭转复位后肿瘤剥除术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4倒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栓塞发生.术后超声监测患侧卵巢血液循环正常,且恢复排卵.结论: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急诊手术治疗时,排除卵巢坏疽后保留卵巢是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张桂芬;李荣香;李素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性钙黏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性钙黏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并观察其与乳腺肿瘤浸润及转移的内在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原位肿瘤、乳腺浸润性导管肿瘤组织中上述3个指标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性钙黏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组织中上皮性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或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阳性表达率升高,提示乳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增强;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申培红;申培新;吕新泉;张云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