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湘玲
目的:评估甲氨蝶呤全身用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有效性.方法: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5例,为保留患者再生育能力均全身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甲氨蝶呤全身用药治疗后血β-HCG下降至阴性时间为17~42 d;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包块消退时间为3~9个月.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准确诊断割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甲氨蝶呤全身用药治疗剖宫产子宫癍痕处妊娠安全有效,且能保留患者再生育能力.
作者:赖毓冕;叶明;张秋实;黄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挫伤性前房积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对视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8例挫伤性前房积血同时伴有其他眼外伤患者的治疗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视力<0.4者362例(84.56%),治疗后视力>0.5者371例(86.67%).结论:单纯挫伤性前房积血,不伴有角膜血染,难治性青光眼及视网膜损伤,视力恢复均较好,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视功能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
作者:朱翠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茵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茵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茵感染率较低.
作者:陈佩;常越;田万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对策及预后.方法:对135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结果:外科手术共71例.死亡6例(8.5%),其中急诊手术36例,死亡3例(8.3%),经>24 h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35例,死亡3例(8.6%);十二指肠镜治疗39例,死亡1例(2.6%);保守治疗25例,死亡8例(32%).病死率11.1%.死亡原因:败血症、中毒性休克8例,消化道出血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结论:早期解除梗阻,充分引流胆道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关键;贻误手术时机、高龄及严重并发症是死亡主要原因;急诊内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作者:傅卫红;张青;仇雷霞;袁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成年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各20只,分别在1周后经颈动脉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的2×106骨髓问质干细胞悬液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术后每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1,2,3,4周分别取受损伤脑组织,检测不同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水肿明显减轻,体感诱发电位在各时间点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保护性因子有关.
作者:张峰;步星耀;张圣旭;李志营;刘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存素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0例早期胃癌及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生存素表达率,分析生存素与早期胃癌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组织中生存素表达率96.7%,正常人则为0.结论:生存素在早期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其表达与胃癌预后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胃癌检测指标.
作者:陈传杰;陈玲玲;游旭东;王战波;胡振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71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在第1.5,7 d采静脉血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心肌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心肌酶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害.
作者:任清华;张鑫;肖君艳;伏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盘滞留类型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盘滞留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积极治疗后16例患者均痊愈.结论: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之一,依据痛情以促宫缩治疗及人工剥离胎盘,必要时行手术切除子宫.
作者:李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8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3倒有明确的出血病因(其中缺血性肠炎5例).另3例病因未确定.结论:借助纤维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临床资料等可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
作者:沈景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T肺动脉造影确诊肺栓塞患者60例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以乳胶凝集法测定的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敏感率仅73.3%,阴性排除误诊率达26.7%.结论:D-二聚体阴性不一定能排除肺栓塞,需结合临床和所使用的检测方法.
作者:凌宙贵;明莫瑜;刘卫;汪春梅;蒋连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5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龋病防治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河南省5个地市660名5岁儿童进行龋痛患病情况调查,并与2001年河南省5岁儿童患龋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河南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58.48%,龋均为2.58.城市儿童患龋率为55.81%,龋均为2.42;农村儿童患龋率为62.50%,龋均为2.83.男女患龋率分别为60.37%和56.63%,龋均分别为2.70和2.47.在龋失补构成比中,龋坏牙数为1638颗(96.07%),因龋失牙1颗(0.06%).因龋充填66颗(3.87%),其中城市和农村儿童的充填率分别为6.47%和O.54%.男女充填率分别为3.95%和3.79%.与2001年河南省5岁儿童惠龋状况比较,患龋率和龋均略有升高,龋坏牙和因龋失牙的比例降低,而充填率升高.结论:我省5岁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客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
作者:吉雅丽;刘学军;张晶;何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重型脑外伤患者30例,入院时GCS<8分.入院后24 h及3,5,7 d动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流速度以及脑脊液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浓度.结果:13例(43%)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伤后血管痉挛组与非痉挛组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一氧化氮浓度均低于正常组.血管痉挛组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过程同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相符,与非痉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血管痉挛组与轻度血管痉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内皮素升高,一氧化氮抑制,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平衡破坏有关.
作者:王朝晖;宋钢;夏国道;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3例行改良TVT-O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 min.平均出血量33 mL.术后尿失禁症状均得到控制或减轻,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改良TVT-O术治疗士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损伤膀胱、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肖永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合并冠心病影响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126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1例,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2例,3支病变组28例,并发冠心痛者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所有患者检测脑钠肽浓度,比较各组脑钠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时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虽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脑钠肽水平逐渐上升,冠状动脉病变各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3支痛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钠肽可预测糖耐量减低患者并发冠心病,其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
作者:熊攀;周莉;殷彩玲;侯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7周龄雄性SD大鼠阿霉素腹腔注射(每次2 mg/kg,每周1次,连续8周)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并评估心肌组织形态学及心肌细胞外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腔明显扩张,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动物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符合人类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学改变.扩张型心肌病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用阿霉素可成功复制出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可为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吴卉卉;张琰;陈敏;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去卵巢后大鼠骨组织中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骨保护素蛋白表达和骨密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于术后2,4,6,8,10周取股骨髁,免疫组化、免疫印记检测骨组织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骨保护素蛋白表达情况,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髁的骨密度.结果:大鼠去卵巢6周后股骨髁骨密度开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骨髓内细胞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染色强度随着去卵巢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骨保护素染色强度2周时较强,以后逐渐降低;免疫印记显示股骨髁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蛋白水平在去卵巢后第6周达到高峰,此后均呈持续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保护素蛋白水平在第2周达高峰,此后迅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卵巢后大鼠股骨髁是骨密度变化的敏感部位,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持续高表达,骨保护素表达短期内升高,迅速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直接原因.
作者:高延征;高坤;钟楚楠;郭建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蒂扭转保留卵巢手术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40岁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患者、实施蒂扭转复位后肿瘤剥除术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4倒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栓塞发生.术后超声监测患侧卵巢血液循环正常,且恢复排卵.结论: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急诊手术治疗时,排除卵巢坏疽后保留卵巢是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张桂芬;李荣香;李素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痛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痛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痛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8±0.39)%.(5.69±0.40)%,(5.98±0.41)%,糖化血红蛋白随着病变血管教的增加而升高.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高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作者:张凤霞;严萍萍;朱雯;李勇;施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30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较术前提高.结论:回肠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安全、有效.
作者:董杰昌;路玉江;肖云翔;吴士良;蒋宁;郝金瑞;那彦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病原茵的分布及常见致病茵的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120进行自动血培养,并以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0 291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65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3株(49.62%),革兰阴性菌265株(40.71%),真菌63株(9.68%).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常见的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茵63.78%,占总分离菌31.64%;其次为肠球茵,占革兰阳性菌16.10%,占总分离菌7.99%.革兰阴性茵中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占18.13%,占革兰阴性菌的44.1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分别为83.98%和59.26%,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茵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6.78%和40.0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较为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且耐药问题严重,及时监测病原草图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张义永;马筱玲;付广林;高玉录;鲁怀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