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晖;宋钢;夏国道;李宁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制作成年雄性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随机分成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各20只,分别在1周后经颈动脉将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的2×106骨髓问质干细胞悬液和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植入脑缺血大鼠体内.术后每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1,2,3,4周分别取受损伤脑组织,检测不同时间点体感诱发电位与组织病理学,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在移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水肿明显减轻,体感诱发电位在各时间点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保护性因子有关.
作者:张峰;步星耀;张圣旭;李志营;刘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长春地辛、吡喃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长春地辛、吡喃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方案联合治疗12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初治老年多发性骨髓7例中,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进步,1例未缓解.复发老年多发性骨髓5例中,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未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血清M蛋白、血清肌酐、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骨髓浆细胞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均<0.01).不良反应有便秘、乏力、嗜睡,恶心、食欲减退等,但均较轻微.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长春地辛、吡喃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方案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好且安全.
作者:沙信山;李永辉;张桂芳;缪韦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钠肽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合并冠心病影响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126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1例,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2例,3支病变组28例,并发冠心痛者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所有患者检测脑钠肽浓度,比较各组脑钠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时照组(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脑钠肽虽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脑钠肽水平逐渐上升,冠状动脉病变各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3支痛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钠肽可预测糖耐量减低患者并发冠心病,其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
作者:熊攀;周莉;殷彩玲;侯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7周龄雄性SD大鼠阿霉素腹腔注射(每次2 mg/kg,每周1次,连续8周)建立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并评估心肌组织形态学及心肌细胞外胶原纤维的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腔明显扩张,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动物心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符合人类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学改变.扩张型心肌病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用阿霉素可成功复制出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可为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吴卉卉;张琰;陈敏;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对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肤浓度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对照组为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硝酸甘油,疗程7 d,分别测定用药前后血浆脑钠肤浓度.结果:用药后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都有所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可显著降低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肤浓度,可作为冠心痛心力衰竭患者的选择药物.
作者:金鹏;李琳;刘东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心电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非典型胸痛患者60例,行静息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比较活动平板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活动平板心电图诊断疑似冠心痛的敏感性48.6%,特异性76%,假阳性率24%,假阴性率51.4%,阳性预测值73.9%,阴性预测值51.4%.准确率60.0%;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敏感性42.9%,较单独活动平板心电图下降,但是特异性96%及阳性预测值93.8%显著上升,假阳性率4%,假阴性率57.1%.阴性预测值54.5%,准确度6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动平板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平板心电图对临床可疑冠心痛的非典型胸痛患者具有一定价值,而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温西京;王小素;秦小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效果和优缺点.方法: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46例.结果:痊愈33例(71.7%),有效11例(23.9%),无效2例(4.4%).结论:鼻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安全、简单、效果好,具有微创、出血少、无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李炜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病因及预防.方法:时35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是易绞窄,术前很少确诊,本组病例均有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坏死18例,穿孔1例,除1例因中毒性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余病例均痊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腹内疝所致肠梗阻临床少见,常按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术时多数出现肠绞窄、肠坏死改变.腹部手术后引起腹内疝主要原因是腹内粘连物粘连后局部有裂隙形成,或腹部手术后局部遗漏未修复的裂隙致腹内疝发生.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范宝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性钙黏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并观察其与乳腺肿瘤浸润及转移的内在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原位肿瘤、乳腺浸润性导管肿瘤组织中上述3个指标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上皮性钙黏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瘤组织中上皮性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或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阳性表达率升高,提示乳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增强;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申培红;申培新;吕新泉;张云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儿眼科手术无肌肉松弛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眼科手术小儿患者10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咪唑安定25 μg/kg,阿托品0.01 mg/kg,入睡后在依次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2 μg/kg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维库溴铵0.12 mg/kg,观察组不使用.待患儿下颌松弛,明视下经口插入气管导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5 m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记录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评价麻醉效果、气管插管条件.结果:观察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惠儿麻醉效果、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道解剖正常的眼科手术患儿,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无肌肉松弛剂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安全、可行.
作者:于军;可焱;王蓉;冯燕;何欣;白沙;邵勇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山豆根中毒致小脑炎的临床表现、治疗体会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山豆根中毒致急性小脑炎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服用过量山豆根可导致急性小脑炎发生.结论:急性小脑炎是中药山豆根常见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爱美;李德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20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治疗,其中131例为冠心痛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2例,采用普通支架治疗69例;71例为冠心痛不伴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均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8.06%,普通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11.29%,普通支架治疗组15.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防止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病变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成功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毕春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71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在第1.5,7 d采静脉血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心肌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和心肌酶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黄芪和丹参注射液联用可有效改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害.
作者:任清华;张鑫;肖君艳;伏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临床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发病相关因素.结果:1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5例术后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史.结合其症状、体征,基本可获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正确诊断,时无典型症状者,超声诊断+局部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对较大、较深病灶.可适当扩大手术范围;术后预防性药物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高湘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肥胖和正常儿童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脂联素平均水平(3.50±0.67)μg/mL,胰岛素平均水平(14.32±6.47)mIU/L;正常儿童体内脂联素平均水平(4.74±0.56)μg/mL,胰岛素平均水平(5.93±2.57)ml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体内脂联素与胰岛素呈负相关(r=0.37,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脂联素分泌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脂联素与胰岛素水平在肥胖儿童中呈负相关.
作者:张会峰;赵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痛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痛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痛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8±0.39)%.(5.69±0.40)%,(5.98±0.41)%,糖化血红蛋白随着病变血管教的增加而升高.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高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作者:张凤霞;严萍萍;朱雯;李勇;施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和适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5例经药物治疗后痊愈出院,余12例药物治疗无效,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其中4例接受介入治疗后痊愈.结论:伴随着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使早期明确诊断和成功保守治疗该病成为可能.
作者:李丽;马树强;陈曼诗;周晓梅;李冰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加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1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清理术,手术结束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采用VAS疼痛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术前,术后疗效,结果:术后2周、2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术后VAS疼痛评分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加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仁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芬太尼、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方法:6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毕连接持续镇痛泵,以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价镇痛效果,并观察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显示舒芬太尼组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舒芬太尼组优于吗啡组、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作者:黄娟娟;严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茵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茵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茵感染率较低.
作者:陈佩;常越;田万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