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竞;张金华
目的:观察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刺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观察组28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经准纳器吸入,噻托溴胺粉吸入剂18μg,1次/d;对照Ⅰ组26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经准纳器吸入;对照Ⅱ组24例,给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18μg,1次/d.3组均常规给予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必要的家庭氧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例患者终完成74例,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Ⅰ组25例,对照Ⅱ组23例,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改善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肯定,优于单用一种药物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探讨.
作者:张祥杰;张清军;曹臣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技术作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影响的临床价值,探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52例冠心痛患者分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33例(A组)和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19例(B组),A组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5 d及术后5 d、3个月、6个月随访,B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进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6个月后B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客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可能有助于评价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情况.超声技术可作为评价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便捷方法.
作者:刘海峰;蒋煜文;白文伟;光雪峰;陆映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在妇科恶性肿瘤高能聚束热疗联合化疗(热化疗)、纯化疗法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4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热化疗治疗前、后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水平,并与47例对照组纯化疗治疗前、后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热化疗组较纯化疗组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化疗较纯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疗效好,血清肿瘤相关物质群可作为观察妇科恶性肿瘤热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英;胡晓华;黄文成;陆永奎;朱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肺源性心脏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饭后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心钠素水平高于时照组(P<0.05);D-二聚体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功能,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血栓形成.
作者:万勇;张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确诊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治疗无效出院.出院后随访,3例患者均在发病1~3年死亡.结论:肝性脊髓病患者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血氨增高可能不是唯一致病因素,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卢竞;张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4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乳腺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胸苷酸合成酶阳性表达率77.7%(43/54)高于正常乳腺组织40.0%(7/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苷酸合成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胸苷酸合成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能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慧敏;温达雄;温惠娟;黄秀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7例,根据术后诊断分为急性阑尾炎组(30例)和非阑尾炎组(27例),均于入院时、手术前行连续白细胞计数测定,2次测定时间间隔4~8 h.以>测定值2×109/L为标准,比较2组测定结果.结果:急性阑尾炎组手术前连续白细胞计数>入院时测定值2×109/L者25例(83.3%),升高<2×109/L 4例(13.3%),未升高1例(3.3%),连续白细胞计数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2.6%.非阑尾炎组手术前连续白细胞计数>入院时测定值2×109/L者2例(7.4%),升高<2×109/L 4例(14.8%),未升高21例(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兴元;王永强;汤滔;樊友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种高通量模式清除中分子物质的优势.方法:本院维持性透析>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透析滤过组,低通量透析组.监测单次溶质清除率并分别于入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透析前血β2-微球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3组治疗方式的低分子溶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透析充分标准;高通量透析组及透析滤过组单次及6个月β2-微球蛋白的清除及相关指标优于低通量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通量透析与透析滤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与透析滤过均有良好的清除中分子物质及减轻微炎症状态的效果.
作者:王乃平;赵静瑜;吴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 h开通冠状动脉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6~12 h开通者,明显高于12~24 h开通者(P<0.05).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前降支梗死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多见,右冠状动脉梗死组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多见.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常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生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更易发生.右冠状动脉梗死患者术中缓慢心律失常多见,前降支梗死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多见.
作者:李华珍;王红;梁文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功能残气量是平静呼气末存留在肺内的气体容量.对机械通气患者常规监测功能残气量以达到优化呼吸治疗的目的.近年来,机械通气期间功能残气量的监测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其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潘鹏飞;于湘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对Barrett食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Barrett食管患者113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23例为对照组,未给予治疗;Ⅱ组33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Ⅲ组48例行氩离子凝固术后并口服药物(同Ⅱ组)维持,3个月后复查,若发现有残留Barrett食管,再次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1次.所有患者治疗1年,并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内镜并行病理组织活检,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结果.结果:Ⅰ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Ⅱ组与Ⅲ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Ⅰ组与Ⅱ组Barrett食管未见明显变化.Ⅲ组能使89.6%的Barrett食管达到胃镜下完全消除,1年后复发率为25.6%,至随访结束时,完全缓解Barrett食管占治疗的66.7%.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既可改善Barrett食管的症状,也可消除Barrett食管,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王雯;刘化芳;文晓冬;吴秋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部单侧手术探查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影像学定位和术中单侧探查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行超声、CT、99mTc-MIBI核素扫描定位检查,56例甲状旁腺腺瘤单侧手术探查均获成功,临床治疗效果好.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结论:B超可作为术中定位首选方法.对定位准确的单发腺瘤,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创伤小,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广增;孔庆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加用抗抑郁药黛力新,2片/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何柳平;韦柠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8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随访6个月,分析21例发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血栓形成发生率2.49%,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在年龄、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停用氟吡格雷、6个月病死率、再次靶血管重建率及再次靶病变重建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前降支病变、支架直径、数量及长度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是多因素相关的临床事件,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艾辉;朱小玲;王春梅;高海;李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α-连接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48例宫颈鳞癌活检和术后组织标本的α-连接素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组织α-连接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与α-连接素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连接素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连接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减弱,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检测α-连接素表达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
作者:王文玉;樊红琨;周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术詹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结果进行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25%,83.87%,二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3.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相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
作者:邵稳喜;祝玉祥;章佳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疗效.方法: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硝普钠用5%葡萄糖配制,应用注射泵避光精确给药.小剂量开始,根据心率、血压调整剂量,伴低血压者合用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结果:显效6例(40.0%),有效9例(60.0%),总有效率100%.结论: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民强;刘红;王海涛;白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节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与CT影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CT检查的结节病患者59例.按照CT表现分为无肺内病变组(23例),有肺内病变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水平.结果:有肺内病变组较无肺内病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增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病患者可根据肺CT影像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种淋巴细胞亚型变化的趋势.
作者:仇建华;李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去骨瓣减压术被定义为一种去除大面积的颅骨以增加潜在的颅腔容积的手术方法,是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的后手段.早期施行此类手术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其在临床应用也受到限制.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由重型颅脑外伤引起的颅内高压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为临床实施该手术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科;魏新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神经毒性.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给予多烯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d;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2 d;每3周重复疗程.对照组(51例)多烯紫杉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2~4 d,每3周重复疗程.随访30个月评价2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志伟;宋宏;魏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