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48例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李燕娜;张军;李斌

关键词:卵巢肿瘤, 绝经,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绝经妇女卵巢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手术确诊的148例>45岁绝经妇女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患者中31例有腹痛,23例有腹胀,15例自觉有腹部包快,15例有绝经后阴道出血,45例有腰酸、下腹部坠胀感或阴道流液等非特异性症状,19例无症状;恶性47例,占31.8%,交界性5例,占3.4%,良性肿瘤96例,占64.9%;恶性和交界性肿瘤糖类蛋白-125和糖类蛋白-199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恶性肿瘤患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交界性和良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超声显像多为实性、囊实性或直径>10 cm.结论:绝经后卵巢肿瘤临床表现隐匿,恶性比例较高,应定期妇科检查,结合肿瘤标记物和影像学特征,以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7.5%的氯化钠溶液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高渗盐溶液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一次性静脉滴注7.5%高渗氯化钠溶液400 mL,之后应用等渗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维持.结果: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除3例心脏大血管损伤、3例脑干损伤患者应用高渗盐溶液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疗效满意,均恢复相对平稳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渗盐溶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可快速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减少液体用量,降低颅内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作者:易显富;刘梅;郭清皓;康中山;肖敏;余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例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PE是其严重并发症.据美国的临床资料统计[1],在1979-2005年的NS住院患者中,DVT和PE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0.5%.由于临床医师对PE的认识不足,其漏诊、误诊率也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NS合并P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崔永军;万美燕;程海;张扬;范新萍;邹作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共行痰培养378次,共分离出菌株195株,阳性率51.6%;2种菌混合感染18例次;检出革兰阴性菌129株(66.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3株(16.9%),嗜麦芽假单胞菌15株(7.7%),肺炎克雷伯杆菌27株(13.8%),鲍曼不动杆菌18株(9.2%),大肠杆菌24株(12.3%),洛菲不动杆菌6株(3.1%),弗劳氏枸橼酸杆菌3株(1.5%),结核杆茼3株(1.5%);革兰阳性菌36株(18.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12.3%),表皮葡萄球菌3株(1.5%),粪肠球菌株(4.6%);真菌30株(15.4%).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广谱抗生素耐药.结论: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者,应加强支持治疗,改善机体免疫力,缓解粒细胞缺乏,并积极开展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可联合抗真菌治疗.

    作者:王晓娟;易有峰;扈美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去骨瓣减压术在难治性颅内高压中的应用

    去骨瓣减压术被定义为一种去除大面积的颅骨以增加潜在的颅腔容积的手术方法,是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的后手段.早期施行此类手术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其在临床应用也受到限制.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由重型颅脑外伤引起的颅内高压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为临床实施该手术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科;魏新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节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与影像学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结节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与CT影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CT检查的结节病患者59例.按照CT表现分为无肺内病变组(23例),有肺内病变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水平.结果:有肺内病变组较无肺内病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增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病患者可根据肺CT影像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种淋巴细胞亚型变化的趋势.

    作者:仇建华;李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抑郁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加用抗抑郁药黛力新,2片/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何柳平;韦柠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7例,根据术后诊断分为急性阑尾炎组(30例)和非阑尾炎组(27例),均于入院时、手术前行连续白细胞计数测定,2次测定时间间隔4~8 h.以>测定值2×109/L为标准,比较2组测定结果.结果:急性阑尾炎组手术前连续白细胞计数>入院时测定值2×109/L者25例(83.3%),升高<2×109/L 4例(13.3%),未升高1例(3.3%),连续白细胞计数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2.6%.非阑尾炎组手术前连续白细胞计数>入院时测定值2×109/L者2例(7.4%),升高<2×109/L 4例(14.8%),未升高21例(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兴元;王永强;汤滔;樊友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痊愈4例,显效5例;出现视觉模糊3例,转氨酶升高2例,低钾血症1例.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况红艳;孙贝贝;马利军;张罗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的意义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技术作为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影响的临床价值,探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52例冠心痛患者分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33例(A组)和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组19例(B组),A组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5 d及术后5 d、3个月、6个月随访,B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情况.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进行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6个月后B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客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比值可能有助于评价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情况.超声技术可作为评价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便捷方法.

    作者:刘海峰;蒋煜文;白文伟;光雪峰;陆映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2例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CT明确定位27例(84.4%);肿瘤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21例(65.6%),不规则或分叶状11例(34.4%);CT平扫肿块主体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7例(21.9%),不均匀25例(78.1%);病灶中心有坏死、囊变出血19例(59.4%),点状钙化3例(9.4%).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或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不一,实质部分均匀强化7例(21.9%),不均匀强化25例(78.1%).结论:CT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栓出远处转移和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胡绍童;皮厚山;张峰;董其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多烯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多烯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神经毒性.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给予多烯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d;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2 d;每3周重复疗程.对照组(51例)多烯紫杉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2~4 d,每3周重复疗程.随访30个月评价2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志伟;宋宏;魏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将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用于大肠癌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针对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作者:徐德魁;于洪波;郑长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巨块型肝血管肉瘤CT诊断1例报道

    肝血管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确诊困难,本院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6岁,因右上腹包块3个月,进行性增大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恶液质,右上腹部明显隆起,可触及较大包块,质地硬,不活动,边界清楚,压痛,无波动感.

    作者:李惠民;邵景元;付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F-8000血凝仪检测健康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时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检测,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增加明显(P<0.01),治疗缓解患者较治疗前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佩章;王英;黄玲莎;黄金莲;雷考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值测量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颅内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12例脑脓肿、34例坏死囊变性肿瘤、10例表皮样囊肿、12例蛛网膜囊肿和5例脑囊虫病患者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其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扩散加权成像上10例脑脓肿呈高信号,2例低信号;26例坏死囊变性肿瘤呈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5例混杂信号;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例为低信号;12例蛛网膜囊肿及5例脑囊虫均呈低信号.脑脓肿、坏死囊变性肿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和脑囊虫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为:(0.63±0.20)×10-3mm2/s,(2.45±0.16)×10-3mm2/s,(1.21±0.39)×10-3mm2/s,(2.98±0.23)×10-3mm2/s和(2.25±0.38)×10-3mm2/s.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肿瘤囊变区之间,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囊变区之间以及表皮样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囊肿与脑囊虫囊变区之间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有助于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杨涛;程敬亮;张焱;晋晖;白洁;胡瑛;邵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8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随访6个月,分析21例发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血栓形成发生率2.49%,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在年龄、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停用氟吡格雷、6个月病死率、再次靶血管重建率及再次靶病变重建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前降支病变、支架直径、数量及长度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血栓形成是多因素相关的临床事件,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艾辉;朱小玲;王春梅;高海;李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诊断乳腺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术詹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结果进行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25%,83.87%,二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3.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相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

    作者:邵稳喜;祝玉祥;章佳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痛变的关系.方法:2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了解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将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穿刺组织达满意组织学诊断要求,其中肝静脉阻塞型1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阻塞型10例;狭窄型7例,完全闭塞型18例.肝纤维化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密切相关;肝血窦扩张和肝细胞变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无关,肝脏病变与阻塞部位无相关性.结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对肝脏的损害程度是一致的,血管阻塞程度较阻塞部位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更大.

    作者:马波;韩新巍;史大鹏;葛英辉;吴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肝脏疾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临床、血清学及超声检查等指标的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慢性肝脏疾病患者271例,随机分成建模组190例和验证组81例,均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记录17项临床、血清学及超声检测指标的结果.在建模组对各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研究终点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后用独立的验证组检验该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碱性磷酸酶和肝中静脉内径,并建立由这3个因素组成的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S0和S1评分低于S2,S3和S4(P<0.01);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评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γs=0.54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4)、严重肝纤维化(S3-4)和肝硬化(S4)的AUC分别为0.757,0.748和0.903,佳诊断值分别为5.47,6.09和6.97,其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5.8%,70%和88.9%.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应用于验模组,其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721和0.908.结论:应用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评分评估慢性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肝组织病理检查来监测慢性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作者:蒋忠胜;温小凤;陈念;柯柳;覃川;李敏基;张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中功能残气量测定方法及应用进展

    功能残气量是平静呼气末存留在肺内的气体容量.对机械通气患者常规监测功能残气量以达到优化呼吸治疗的目的.近年来,机械通气期间功能残气量的监测取得较大进展.现就其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潘鹏飞;于湘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