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

李佩章;王英;黄玲莎;黄金莲;雷考宁

关键词:恶性肿瘤, 纤维蛋白原, 血浆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F-8000血凝仪检测健康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时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检测,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增加明显(P<0.01),治疗缓解患者较治疗前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12例骨原发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随访1~10年(平均4.2年),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的7例患者,6例存活,1例死于多发转移;单纯接受化疗的5例患者,1例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可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检查早期诊断,对化疗及放疗均敏感,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作者:郭智;陈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α-连接素在人宫颈鳞癌组织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α-连接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48例宫颈鳞癌活检和术后组织标本的α-连接素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组织α-连接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与α-连接素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连接素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连接素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减弱,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检测α-连接素表达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

    作者:王文玉;樊红琨;周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饮食结构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病因的关系

    目的:探讨饮食结构变化与急性胰腺炙病因的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246例,按诊治时间分为A组96例,B组150例,分析2组病因构成并进行比较.结果:胆源性因素、酒精性因素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饮食因素、高脂血症、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疾病仍然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构成比发生了变化,高脂血症、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明显增多,饮食因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明显减少.

    作者:刘锦云;张分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性脊髓病误诊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确诊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治疗无效出院.出院后随访,3例患者均在发病1~3年死亡.结论:肝性脊髓病患者以痉挛性截瘫为主要表现,血氨增高可能不是唯一致病因素,常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卢竞;张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踝骨折62例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复位顺序及下胫腓关节分离的合理固定.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2年,其治疗效果优良率96.7%.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时行内、外侧2个切口即可,其内固定顺序依次为内踝、后踝、外踝,后固定下胫腓联合;手术疗效可靠,操作简便.

    作者:付超;丁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血症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度低渗血症15例,中度低渗血症10例,重度低渗血症7例.低渗性脑病20例,与肺性脑病并存11例.治疗后好转25例,死亡7例,其中与肺性脑病并存者死亡5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易并发低渗血症,应及时诊断,并注意与肺性脑病的鉴别.

    作者:王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抑郁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加用抗抑郁药黛力新,2片/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能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何柳平;韦柠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甲状旁腺腺瘤单侧颈部探查手术治疗56例报道

    目的:探讨颈部单侧手术探查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影像学定位和术中单侧探查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行超声、CT、99mTc-MIBI核素扫描定位检查,56例甲状旁腺腺瘤单侧手术探查均获成功,临床治疗效果好.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旁腺腺瘤.结论:B超可作为术中定位首选方法.对定位准确的单发腺瘤,单侧小切口探查术创伤小,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广增;孔庆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宫颈癌2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Ⅰ 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并手术治疗,与21例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病理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动脉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0/24),其中完全缓解7例(29.2%),部分缓解13例(54.2%),症状缓解率87.5%(21/24);化疗反应轻微;术后病理显示:3例(12.5%)标本中未见到癌细胞,15例(62.5%)有宫颈微小癌灶残存,所有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术后5年生存率为79.2%,复发率20.8%.而单纯手术组术后病理均可见癌细胞,5年生存率为47.6%,复发率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雪玲;李娈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节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与影像学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结节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与CT影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CT检查的结节病患者59例.按照CT表现分为无肺内病变组(23例),有肺内病变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水平.结果:有肺内病变组较无肺内病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增高(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5),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病患者可根据肺CT影像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种淋巴细胞亚型变化的趋势.

    作者:仇建华;李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F-8000血凝仪检测健康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时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检测,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增加明显(P<0.01),治疗缓解患者较治疗前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佩章;王英;黄玲莎;黄金莲;雷考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和/或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抽吸和/或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9例51个病灶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5 cm的肝脓肿直接穿刺抽吸治疗,>5 cm的肝脓肿置管引流.结果:27例脓肿<5 cm者,1次抽吸治愈率85.2%(23/27),2次抽吸治愈率占14.8%(4/27).12例脓肿>5 cm者行置管引流治疗,患者均在穿刺引流24~48 h后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安全、简便、有效,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诊断乳腺癌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术詹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结果进行比较,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25%,83.87%,二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3.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相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率.

    作者:邵稳喜;祝玉祥;章佳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刺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观察组28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经准纳器吸入,噻托溴胺粉吸入剂18μg,1次/d;对照Ⅰ组26例,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经准纳器吸入;对照Ⅱ组24例,给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18μg,1次/d.3组均常规给予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必要的家庭氧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8例患者终完成74例,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Ⅰ组25例,对照Ⅱ组23例,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 s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改善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胺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肯定,优于单用一种药物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探讨.

    作者:张祥杰;张清军;曹臣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例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PE是其严重并发症.据美国的临床资料统计[1],在1979-2005年的NS住院患者中,DVT和PE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0.5%.由于临床医师对PE的认识不足,其漏诊、误诊率也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NS合并P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崔永军;万美燕;程海;张扬;范新萍;邹作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1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疗效.方法: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硝普钠用5%葡萄糖配制,应用注射泵避光精确给药.小剂量开始,根据心率、血压调整剂量,伴低血压者合用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结果:显效6例(40.0%),有效9例(60.0%),总有效率100%.结论: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民强;刘红;王海涛;白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治愈133例,死亡9例;其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5例,死亡9例;假性胰腺囊肿26例,后期行囊肿内引流术治愈;胆源性胰腺炎74例,后期行手术治疗治愈.行腹腔灌洗引流、减压27例,血液透析6例次,胰床减压引流、坏死清除4例次,呼吸机机械支持治疗12例次.结论:早期进行有效的抗感染、容量复苏、抑酶、抑制炎症反应,可有效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进程,保护重要脏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李凌雯;韦小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肝脏疾病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临床、血清学及超声检查等指标的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慢性肝脏疾病患者271例,随机分成建模组190例和验证组81例,均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记录17项临床、血清学及超声检测指标的结果.在建模组对各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研究终点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后用独立的验证组检验该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碱性磷酸酶和肝中静脉内径,并建立由这3个因素组成的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S0和S1评分低于S2,S3和S4(P<0.01);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评分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γs=0.54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4)、严重肝纤维化(S3-4)和肝硬化(S4)的AUC分别为0.757,0.748和0.903,佳诊断值分别为5.47,6.09和6.97,其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5.8%,70%和88.9%.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应用于验模组,其诊断显著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721和0.908.结论:应用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评分评估慢性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重复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肝组织病理检查来监测慢性肝脏疾病的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作者:蒋忠胜;温小凤;陈念;柯柳;覃川;李敏基;张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通心络胶囊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及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肺源性心脏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饭后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心钠素水平高于时照组(P<0.05);D-二聚体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具有调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功能,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血栓形成.

    作者:万勇;张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净化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2种高通量模式清除中分子物质的优势.方法:本院维持性透析>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透析滤过组,低通量透析组.监测单次溶质清除率并分别于入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透析前血β2-微球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3组治疗方式的低分子溶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透析充分标准;高通量透析组及透析滤过组单次及6个月β2-微球蛋白的清除及相关指标优于低通量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通量透析与透析滤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与透析滤过均有良好的清除中分子物质及减轻微炎症状态的效果.

    作者:王乃平;赵静瑜;吴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