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血症32例临床分析

王昭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肺性脑病, 低渗血症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度低渗血症15例,中度低渗血症10例,重度低渗血症7例.低渗性脑病20例,与肺性脑病并存11例.治疗后好转25例,死亡7例,其中与肺性脑病并存者死亡5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易并发低渗血症,应及时诊断,并注意与肺性脑病的鉴别.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痊愈4例,显效5例;出现视觉模糊3例,转氨酶升高2例,低钾血症1例.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况红艳;孙贝贝;马利军;张罗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诊急性阑尾炎患者57例,根据术后诊断分为急性阑尾炎组(30例)和非阑尾炎组(27例),均于入院时、手术前行连续白细胞计数测定,2次测定时间间隔4~8 h.以>测定值2×109/L为标准,比较2组测定结果.结果:急性阑尾炎组手术前连续白细胞计数>入院时测定值2×109/L者25例(83.3%),升高<2×109/L 4例(13.3%),未升高1例(3.3%),连续白细胞计数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2.6%.非阑尾炎组手术前连续白细胞计数>入院时测定值2×109/L者2例(7.4%),升高<2×109/L 4例(14.8%),未升高21例(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白细胞计数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兴元;王永强;汤滔;樊友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高能聚束热化疗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在妇科恶性肿瘤高能聚束热疗联合化疗(热化疗)、纯化疗法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4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热化疗治疗前、后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水平,并与47例对照组纯化疗治疗前、后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热化疗组较纯化疗组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化疗较纯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疗效好,血清肿瘤相关物质群可作为观察妇科恶性肿瘤热化疗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英;胡晓华;黄文成;陆永奎;朱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肺栓塞患者48例(肺栓塞组)入院时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阳性47例(97.9%),肺泡-动脉氧分压差>40 mm Hg 45例(93.7%);对照组D-二聚体阳性2例(6.7%),肺泡-动脉氧分压差>40 mm Hg 6例(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作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的首选筛选试验.

    作者:吕海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治愈133例,死亡9例;其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5例,死亡9例;假性胰腺囊肿26例,后期行囊肿内引流术治愈;胆源性胰腺炎74例,后期行手术治疗治愈.行腹腔灌洗引流、减压27例,血液透析6例次,胰床减压引流、坏死清除4例次,呼吸机机械支持治疗12例次.结论:早期进行有效的抗感染、容量复苏、抑酶、抑制炎症反应,可有效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进程,保护重要脏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作者:谭黄业;樊献军;张力峰;李凌雯;韦小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效果.方法: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患者35例·常规给予抗生素应用,同时给予活血化淤,养血止血中药3~5 d,雌激素补佳乐1 mg或倍美力1.25 mg 7~10 d,服用雌激素的后5 d加服安宫黄体酮20 mg/d,观察阴道出血情况.结果:32例在服药2~7 d阴道出血停止,治愈率91.4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效果好,可避免清宫术,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山书玲;杨洲;李瑞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1例分析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PE是其严重并发症.据美国的临床资料统计[1],在1979-2005年的NS住院患者中,DVT和PE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0.5%.由于临床医师对PE的认识不足,其漏诊、误诊率也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NS合并PE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崔永军;万美燕;程海;张扬;范新萍;邹作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例及家系调查

    目的:报道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例,分析家系的发病情况,明确遗传方式,为进一步基因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家系4代28名成员共检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结论:该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目前该病国内外已发现多个基因位点,为基因诊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慧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宫颈癌2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Ⅰ 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并手术治疗,与21例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病理及疗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动脉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0/24),其中完全缓解7例(29.2%),部分缓解13例(54.2%),症状缓解率87.5%(21/24);化疗反应轻微;术后病理显示:3例(12.5%)标本中未见到癌细胞,15例(62.5%)有宫颈微小癌灶残存,所有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术后5年生存率为79.2%,复发率20.8%.而单纯手术组术后病理均可见癌细胞,5年生存率为47.6%,复发率5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雪玲;李娈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强化调脂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强化调脂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单盲分为强化组40例,常规组40例.强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40 mg,1次/d,3个月后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1 mmol/L,则增至80 mg/d;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辛伐他汀20 mg,1次/d,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用药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强化组优于常规组(P<0.05).2组用药6月后血脂达标率比较强化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用药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强化组优于常规组(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强化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调脂可通过降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教C反应蛋白,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安全有效.

    作者:张云;郝明泽;李莉;张保成;董爱芝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痛变的关系.方法:2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了解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将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穿刺组织达满意组织学诊断要求,其中肝静脉阻塞型1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阻塞型10例;狭窄型7例,完全闭塞型18例.肝纤维化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密切相关;肝血窦扩张和肝细胞变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无关,肝脏病变与阻塞部位无相关性.结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对肝脏的损害程度是一致的,血管阻塞程度较阻塞部位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更大.

    作者:马波;韩新巍;史大鹏;葛英辉;吴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2例骨原发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随访1~10年(平均4.2年),采用化、放疗联合治疗的7例患者,6例存活,1例死于多发转移;单纯接受化疗的5例患者,1例死于化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骨原发性淋巴瘤可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检查早期诊断,对化疗及放疗均敏感,化、放疗联合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作者:郭智;陈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因素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冠心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探计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再狭窄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患者(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痛患者(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者(P<0.05).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2)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支架内再狭窄.

    作者:齐大屯;高传玉;宋昆鹏;马林业;刘洪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早发冠心痛患者956例临床资料,分为维吾尔族组586例和汉族组370例.对2组4个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史)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组糖尿病、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汉族组,而高血压比例低于汉族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型病变率高,维吾尔族组B型、C型病变高于汉族组,而A型病变低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3支病变高于汉族组,而单支病变低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早发冠心痛患者糖尿病比例高于汉族.维吾尔族早发冠心病患者3支病变率高,C型病变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汉族早发冠心病患者重.

    作者:罗仁;茶春喜;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7.5%的氯化钠溶液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高渗盐溶液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一次性静脉滴注7.5%高渗氯化钠溶液400 mL,之后应用等渗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维持.结果:4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除3例心脏大血管损伤、3例脑干损伤患者应用高渗盐溶液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疗效满意,均恢复相对平稳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渗盐溶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可快速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减少液体用量,降低颅内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作者:易显富;刘梅;郭清皓;康中山;肖敏;余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声检查与X线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与X线造影检查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疑似慢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与X线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2种方法均可显示阑尾体积、位置、僵硬、腔内粪石及周围粘连情况,但超声对阑尾壁的层次、内膜厚度及回声、周围腹腔肿大淋巴结显示更清晰,尤其对阑尾腔积液及闭塞者;X线造影对阑尾的空间分辩率高,能清楚显示其位置及阑尾菅腔,还能通过阑尾对造影剂排空时间判断阑尾的功能.以病理结果为标准,X线造影准确度与灵敏度较超声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影像学方法结合,诊断准确度与灵敏度显著提高.结论:超声和X线造影可从不同侧面对阑尾进行观察,2种方法结合可显著提高对慢性阑尾炎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作者:赵志华;王海霞;方学东;王谦;郑薇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去骨瓣减压术在难治性颅内高压中的应用

    去骨瓣减压术被定义为一种去除大面积的颅骨以增加潜在的颅腔容积的手术方法,是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的后手段.早期施行此类手术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其在临床应用也受到限制.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由重型颅脑外伤引起的颅内高压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报道作一综述,为临床实施该手术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科;魏新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p53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p53蛋白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95例晚期血吸虫病、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正常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p53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95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4.74%、64.21%、8.4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的强度与肝炎分级、肝纤维化分期或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呈正相关(P均<0.05),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p53在晚期血吸虫病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细胞癌(P<0.01);正常肝组织中未观察到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蛋白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晚期血吸虫病中高表达,提示抗血管生成可能为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症防治提供新的思路,p53蛋白在晚期血吸虫病中有低表达,对探讨血吸虫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栋良;郭继雄;刘保安;邓维成;李静;赵晓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F-8000血凝仪检测健康组、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时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跟踪检测,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分析.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健康组和良性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1),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增加明显(P<0.01),治疗缓解患者较治疗前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佩章;王英;黄玲莎;黄金莲;雷考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胸苷酸合成酶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4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乳腺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胸苷酸合成酶阳性表达率77.7%(43/54)高于正常乳腺组织40.0%(7/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苷酸合成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胸苷酸合成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能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慧敏;温达雄;温惠娟;黄秀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