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燕;谭勇;吕诚;李立;李健;张广中;李元文;姜淼;韩学杰
目的:利用不同性味食物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食疗调整,从基因角度来研究食疗对体质的影响.方法:用体质筛选法筛选出自然状态下的常体、寒体和热体大鼠,用寒热2种性味的食物对寒体和热体大鼠进行食疗调整,并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特征性基因H+-ATP酶(Atp6n1)及差异表达基因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进行浓度检测.结果:与常体组和热体组比较,寒体组Atp6n1、AChE表达显著上调,Txnrd1下调;食疗3个月后,热体调整组的Atp6n1、AChE表达量上升明显;寒体调整组的Txnrd1也明显上调.结论:食疗对寒热体质大鼠的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
作者:张伟妃;张瑞义;李福凤;张伟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从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文献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下载全文并阅读,抽取休克原发病、报道病例数、案例类型、有效指标等信息,建立access数据库,分类汇总上述信息.结果: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研究经历了1996年、2002年、2011年3个高峰期,原发病主要为感染性、心源性、失血失液性休克,治疗方法多采用先静脉泵入,后静脉滴注或单纯静脉滴注的方法,其临床治疗作用表现为提高稳定血压、改善血流动力、改善心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预防多脏器衰竭,并由此扩展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结论:参附注射液临床研究较为成熟,但其临床治疗作用需重新定位.
作者:岳广欣;刘丽梅;柏冬;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傅山养生思想的观念体现在其诗文词赋和流传下来的饮食药膳配伍当中.本文从这些相关线索中,总结其食疗养生思想为平衡膳食,营养均衡;饮食有节,三因制宜;调整阴阳,顾护中州,这对于现代人饮食方案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小芸;赵怀舟;王象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郄门穴改善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针刺郄门及合谷穴后的各组指标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郄门和合谷组心脏动力学指标均改善(P<0.01),两者血浆NO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心肌细胞中Bcl-2/Bax比值升高(P<0.01),且郄门组改善均较合谷组显著(P<0.05).结论:针刺郄门穴可改善心脏动力学指标,增加血浆NO释放,并通过调节Bcl-2和Bax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
作者:蒋莉娅;黄继人;诸静芬;戴建良;张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从肝入手探讨高血压的防治,提出肝阳上亢、肝风内扰为本病的重要病机与主要证型,痰瘀阻络为本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平肝潜阳、息风通络为本病的主要治法,概述临床常见辨证分型与处方用药,对提高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袁国强;贾振华;张鑫月;王永恒;王芳;夏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同步调理精卵功能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对不孕不育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药同步调理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女性排卵功能治疗的有效率为87.5%,男性精液功能治疗的有效率为85%,治疗6个月后,共有15对不孕不育症患者成功受孕,成功受孕率为37.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中医药同步调理精卵功能治疗不孕不育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卵功能,提高患者的成功受孕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改非;周小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姚乃礼老师认为“脾虚络阻毒损”是其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并结合辨病、辨证及微观局部变化来综合辨治PLGC,必然会提高临床疗效,对胃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退黄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本方在降黄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CB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抗病毒、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肝活血退黄汤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2组在主要症状、肝功能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活血退黄汤能明显改善CBH伴黄疸患者主要症状及肝功能情况,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晓梅;程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张传教授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大量临床实践以及采用改良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建立了从“肺瘀”论治COPD的有效途径和理论体系,并以活血化瘀为本,在传统方药基础上化裁创制了多首验方,取得满意疗效,为本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作者:韩健;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服食养生术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食的兴起推动了古人对自然界草木金石的认识与应用,促成了大量奇效良方的问世;服食不当导致的大量复杂病证,则带给中医学诸多挑战;服食的没落让后世的养生观念更加理性,方法更加丰富.
作者:梁飞;张瑞贤;李健;张卫;蒋力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使用益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使用益肾化痰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1~2个疗程,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月经周期以及血清FSH、LH、E2、T的水平变化.结果:血清含有的LH、T、LH、FSH和治疗前比较下降(P<0.01);3个月后恢复行经的有51例.结论:益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围神经病变为奥沙利铂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手足麻木及感觉异常,其显著特征就是远端肢体麻木遇冷加重,得热则缓,符合“血痹”的特征表现,以血痹的专属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奥沙利铂诱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血痹的生物学特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机械性缩足阈值明显降低,其效应靶点为脊神经后根神经节,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一定的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并可促神经细胞修复.
作者:曹鹏;李松林;霍介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痰温体质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从而为痰湿体质人群早期预防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及平和质的人群中,各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2组观察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做对比研究.结果:痰温质组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平和质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结论:痰湿质者易发生血脂异常,需注重调养体质,改善体质,使血脂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邓小敏;唐丽丽;陆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咽喉脉证通论》世传为宋代异僧所作,本文通过对书中病名、喉证分类的分析,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十二年(1807)之间.通过对该书不同版本序跋的比较,考辨出该书几个版本的关联性,指出其中的所谓费伯雄审定本很有可能是他人托名.同时总结出该书强调脉证合参,辨证精详,治疗注重下气、消痰、清火、凉血,治喉慎用桔梗汤、升麻、半夏以及老姜等主要学术特色.
作者: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血清和积液(MEF)中炎性介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SOM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SOM不同辨证分型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测定SOM各证型MEF和血清中PAF含量.结果:SOM湿热型血清和MEF中PAF含量显著高于风热型、痰瘀型和正常组(P=0.000),而风热型则显著低于湿热型却高于痰瘀型(P=0.000),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00),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SOM风热型和湿热型MEF中PAF含量均显著高于血清(P =0.000),但痰瘀型MEF与血清中PA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结论:SOM患者各证型血清和积液中PAF含量变化特征一致,PAF的高表达是湿热型的特征,而中表达则是风热型的特点,痰瘀型以低表达为主;SOM患者湿热型和风热型MEF中PAF含量将比血清中PAF含量变化更具有微观诊断价值.
作者:文凤妮;张继平;许育英;吴正治;陈舒华;梅丽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水1号颗粒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纳入标准的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如低盐、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卧床休息等)2组均同时给予西医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及新鲜血浆的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腹水1号颗粒加减,而对照组则给予同时加服腹水1号颗粒模拟剂.2组疗程均为28d,并随访1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随访后观察其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在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可以被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6个月后随访期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腹水1号颗粒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总有效率达91.07%,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腹水的消除,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佩江;赵文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尔雅》中记载了32个病症名词,有的已经消亡,未见于《黄帝内经》和《中医大辞典》,有的意义发生变化,产生替代词.本文就其中10个词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研究.(病),因心里忧郁愁苦而生病;疷,心情郁闷焦灼忧虑之病,或因焦灼忧虑所患之病;闵有二义,一为忧伤而致疾病,一为哀伤悲痛,后者仍为致病之因.疚,既指忧苦或内心痛苦而病,又指久病不愈;痗义为思念忧虑之病或忧思过度而生的病.瘼义为因忧而病或因暑热而病,瘵指劳病.瘠指身体瘦弱之病,顇为因过度困苦劳顿而致身体枯瘦虚弱以及所致之病,瘽义为因过度劳苦而病.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普济消毒饮出自金元时期伟大的医学家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一书.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普济消毒饮煎剂对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仍有较强的作用,且高压灭菌处理对合剂抗菌作用无影响[1].本文通过对126例流感病例的临床观察,进行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燕;咸庆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基于MATLAB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以高血压中医症状为输入,高血压危险分层为输出,建立结构为24-7-4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120例样本进行训练,34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总体识别率为85.3%.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关系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作者:覃裕旺;张爱珍;岳桂华;朱志华;温宗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从理论上提出“肝应春”的本质内涵在于机体应时而变的自稳调节.肝是机体应时而变在春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在春季,肝的疏泄功能增强并处主导地位,发挥对自身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由于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功能不能顺应春季的时序变化,从而在春季出现多发性疾病,而正确把握“肝应春”的本质内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玉萍;马淑然;王庆国;赵燕;王乐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