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厥脱)临床文献分析

岳广欣;刘丽梅;柏冬;张玲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 休克, 文献分析
摘要:目的:从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文献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下载全文并阅读,抽取休克原发病、报道病例数、案例类型、有效指标等信息,建立access数据库,分类汇总上述信息.结果: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研究经历了1996年、2002年、2011年3个高峰期,原发病主要为感染性、心源性、失血失液性休克,治疗方法多采用先静脉泵入,后静脉滴注或单纯静脉滴注的方法,其临床治疗作用表现为提高稳定血压、改善血流动力、改善心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预防多脏器衰竭,并由此扩展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结论:参附注射液临床研究较为成熟,但其临床治疗作用需重新定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文本挖掘方法探索雷公藤的用药规律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雷公藤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雷公藤文献数据,挖掘雷公藤治疗的相关疾病及用药规律.结果:雷公藤治疗的相关疾病以肿瘤、肾病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为主;配伍中药主要为黄芪、丹参、天冬、白芍、川芎等;联用西药主要以甲氨喋呤、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为主.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出雷公藤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静;郑光;李立;展俊平;吕爱平;马超英;何小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即时按摩法快速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即时按摩法快速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即时按摩法疗法,对照组患者服用布洛芬片,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及综合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升(P<0.05),治疗组(26.38±4.2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80.95%)、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即时按摩法能在短时间内开穴按摩,快速打开循环通道,辅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陈新;周学兰;陈志岗;吴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基于MATLAB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以高血压中医症状为输入,高血压危险分层为输出,建立结构为24-7-4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120例样本进行训练,34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总体识别率为85.3%.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关系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作者:覃裕旺;张爱珍;岳桂华;朱志华;温宗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子》“啬”释及其养生意蕴

    “啬”是老子修身养性学说的核心词汇,其本义是将谷物收藏于仓库之中,老子则引申指收敛心神,以此获得“长生久视”.而以“啬”养神之道则在于道家所言“虚静”二字,而要做到虚静,就要归根、知常、食母,也就是持守大道,顺道而行.老子“啬”的学说对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王明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姚乃礼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姚乃礼老师认为“脾虚络阻毒损”是其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并结合辨病、辨证及微观局部变化来综合辨治PLGC,必然会提高临床疗效,对胃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试论禀赋与遗传的关系

    在中医学里,能够与遗传相对应的概念是禀赋.禀赋为中医学的概念,而遗传为西医学的概念.通过文献复习,阐释了中医学对禀赋的基本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遗传的基本论述,并指出禀赋与遗传的异同,即禀赋与遗传具有相同之处,特别是禀赋之疾与遗传病都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但他们的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仍有不同.遗传是指生殖细胞所具有信息的传递,而禀赋含义较广,不仅包含了遗传信息在内,同时兼具母体内外环境因素所赋予的胎传信息.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王永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分子机制

    目的:探索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IPA软件构建生地黄效应机制网络和银屑病相关基因网络,通过网络比较,可视化呈现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网络靶标.结果:肿瘤抑制蛋白(TP53)、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分子以及NF-κB信号通路是银屑病相关基因及生地黄靶蛋白共同关联的分子和通路.结论:生地黄可能通过调节以上分子和通路对银屑病发挥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能够预测中药治疗病证的分子机制.

    作者:姜春燕;谭勇;吕诚;李立;李健;张广中;李元文;姜淼;韩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治未病学术思想探讨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深蕴治未病思想.对早期情志失常,重视未病先防,治以通调气血;查见中风先兆诸症时,欲病救萌,治以大补元气;立分部逐瘀法,祛瘀以防变,以及积极防治小儿抽风,均体现其及早截邪的思想;病愈后多气虚血瘀,应尽早活血化瘀以防病复的思想,有效指导着现代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其治法明确,用药灵活,切合病机,对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治未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欧志斌;叶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164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2组.治疗组86例,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针刺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78例,单纯使用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1%,对照组87.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

    作者:李景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脾胃病辨治体会

    脾胃系统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脾胃病为新发,其病程短、病机单纯、容易辨识,遣方用药针对性强,取效快捷.慢性脾胃病多为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成,其病程长,病机复杂,纯寒、纯热、纯虚、纯实的证候很罕见,往往会出现寒热、虚实夹杂和久病络瘀的复杂证候,不易辨识.因此,辨清寒热、虚实孰多孰少、何主何病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作者:李凤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时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IFN-r,IL-4、IFN-r/IL-4)在治疗的第1、3、7、14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满意,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广;王维兴;呼铁民;张继伟;田甜;黄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关于“单行”涵义的再探讨

    “单行”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有单行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然《本经》并未对单行做出具体解释,也未明确指出临床使用原则.因此,后世对此做出诸多解释.本文对当今通行的“单行”是用单味药治疗单一疾病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种解释不符合《本经》原意,并通过语言逻辑学的分析,以及对各家方药的理解,推断广义的“单行”,既包含药物的单独使用,也包括药物合用后,彼此之间各司其职,对他药的功效、性味及毒副作用均无影响.

    作者:黄斌;魏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112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腹水1号颗粒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纳入标准的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如低盐、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卧床休息等)2组均同时给予西医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及新鲜血浆的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腹水1号颗粒加减,而对照组则给予同时加服腹水1号颗粒模拟剂.2组疗程均为28d,并随访1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随访后观察其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在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可以被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6个月后随访期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腹水1号颗粒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总有效率达91.07%,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腹水的消除,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佩江;赵文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痰湿体质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及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痰温体质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从而为痰湿体质人群早期预防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及平和质的人群中,各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2组观察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做对比研究.结果:痰温质组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平和质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结论:痰湿质者易发生血脂异常,需注重调养体质,改善体质,使血脂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邓小敏;唐丽丽;陆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尔雅》病症名词考释

    《尔雅》中记载了32个病症名词,有的已经消亡,未见于《黄帝内经》和《中医大辞典》,有的意义发生变化,产生替代词.本文就其中10个词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研究.(病),因心里忧郁愁苦而生病;疷,心情郁闷焦灼忧虑之病,或因焦灼忧虑所患之病;闵有二义,一为忧伤而致疾病,一为哀伤悲痛,后者仍为致病之因.疚,既指忧苦或内心痛苦而病,又指久病不愈;痗义为思念忧虑之病或忧思过度而生的病.瘼义为因忧而病或因暑热而病,瘵指劳病.瘠指身体瘦弱之病,顇为因过度困苦劳顿而致身体枯瘦虚弱以及所致之病,瘽义为因过度劳苦而病.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临床疗效分析

    普济消毒饮出自金元时期伟大的医学家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一书.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普济消毒饮煎剂对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仍有较强的作用,且高压灭菌处理对合剂抗菌作用无影响[1].本文通过对126例流感病例的临床观察,进行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燕;咸庆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名老中医周家芳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证经验

    遵义市名老中医周家芳行医五十余年,临证经验极为丰富.本文对周家芳老中医从燮理中焦、疏肝健脾、攻补皆施、适当运用抗癌药等方面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予以介绍.

    作者:赵逍;钱林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傅山食疗养生思想初探

    傅山养生思想的观念体现在其诗文词赋和流传下来的饮食药膳配伍当中.本文从这些相关线索中,总结其食疗养生思想为平衡膳食,营养均衡;饮食有节,三因制宜;调整阴阳,顾护中州,这对于现代人饮食方案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小芸;赵怀舟;王象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肠道黏膜免疫的“脾为之卫”理论探讨

    中医典籍有“脾者主为卫”之说,中医理论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滋养卫气,行使防御,即“脾为之卫”.肠道黏膜免疫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热点,“脾为之卫”的免疫学理论与肠道黏膜免疫相一致,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胃肠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杰民;蔺晓源;王敏;纪云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宁神温胆汤对大鼠海马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宁神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宁神温胆汤组、盐酸氯丙嗪组4组.各组分别给药,每天1次,共21d,后1d给药1h后,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g· kg-1外,其他3组腹腔注射阿朴吗啡盐酸半水2mg· kg-1,观察15min后断头处死.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宁神温胆汤组、氯丙嗪组bax降低,bcl-2升高,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宁神温胆汤能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

    作者:胡久略;谢辉;龙志江;孟琼;张彦辉;贺又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