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志斌;叶瑜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法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的调节作用,以期从方药的角度探究“肝肾同源”机理.方法:以去卵巢大鼠建立更年期动物模型,观察补肝药物、益肾药物和补肝益肾药物对其体质量、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及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补肝益肾药物可明显增加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降低更年期模型大鼠总路程、平均速度,增加静止时间.结论:补肝、益肾药物联合使用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及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较补肝药与益肾药单独使用效果好,从方药的角度部分诠释了“肝肾同源”理论.
作者:刘莹;赵宏艳;于峥;时彦菊;刘红;潘静华;于志静;鞠大宏;喻长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从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文献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下载全文并阅读,抽取休克原发病、报道病例数、案例类型、有效指标等信息,建立access数据库,分类汇总上述信息.结果: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研究经历了1996年、2002年、2011年3个高峰期,原发病主要为感染性、心源性、失血失液性休克,治疗方法多采用先静脉泵入,后静脉滴注或单纯静脉滴注的方法,其临床治疗作用表现为提高稳定血压、改善血流动力、改善心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预防多脏器衰竭,并由此扩展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结论:参附注射液临床研究较为成熟,但其临床治疗作用需重新定位.
作者:岳广欣;刘丽梅;柏冬;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张传教授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大量临床实践以及采用改良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建立了从“肺瘀”论治COPD的有效途径和理论体系,并以活血化瘀为本,在传统方药基础上化裁创制了多首验方,取得满意疗效,为本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作者:韩健;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IPA软件构建生地黄效应机制网络和银屑病相关基因网络,通过网络比较,可视化呈现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网络靶标.结果:肿瘤抑制蛋白(TP53)、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分子以及NF-κB信号通路是银屑病相关基因及生地黄靶蛋白共同关联的分子和通路.结论:生地黄可能通过调节以上分子和通路对银屑病发挥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能够预测中药治疗病证的分子机制.
作者:姜春燕;谭勇;吕诚;李立;李健;张广中;李元文;姜淼;韩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医典籍有“脾者主为卫”之说,中医理论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滋养卫气,行使防御,即“脾为之卫”.肠道黏膜免疫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热点,“脾为之卫”的免疫学理论与肠道黏膜免疫相一致,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胃肠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杰民;蔺晓源;王敏;纪云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遵义市名老中医周家芳行医五十余年,临证经验极为丰富.本文对周家芳老中医从燮理中焦、疏肝健脾、攻补皆施、适当运用抗癌药等方面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予以介绍.
作者:赵逍;钱林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中医学里,能够与遗传相对应的概念是禀赋.禀赋为中医学的概念,而遗传为西医学的概念.通过文献复习,阐释了中医学对禀赋的基本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遗传的基本论述,并指出禀赋与遗传的异同,即禀赋与遗传具有相同之处,特别是禀赋之疾与遗传病都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但他们的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仍有不同.遗传是指生殖细胞所具有信息的传递,而禀赋含义较广,不仅包含了遗传信息在内,同时兼具母体内外环境因素所赋予的胎传信息.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王永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从理论上提出“肝应春”的本质内涵在于机体应时而变的自稳调节.肝是机体应时而变在春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在春季,肝的疏泄功能增强并处主导地位,发挥对自身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由于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功能不能顺应春季的时序变化,从而在春季出现多发性疾病,而正确把握“肝应春”的本质内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玉萍;马淑然;王庆国;赵燕;王乐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脾胃系统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脾胃病为新发,其病程短、病机单纯、容易辨识,遣方用药针对性强,取效快捷.慢性脾胃病多为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成,其病程长,病机复杂,纯寒、纯热、纯虚、纯实的证候很罕见,往往会出现寒热、虚实夹杂和久病络瘀的复杂证候,不易辨识.因此,辨清寒热、虚实孰多孰少、何主何病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作者:李凤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水1号颗粒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与纳入标准的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如低盐、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卧床休息等)2组均同时给予西医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及新鲜血浆的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再给予腹水1号颗粒加减,而对照组则给予同时加服腹水1号颗粒模拟剂.2组疗程均为28d,并随访1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随访后观察其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在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可以被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6个月后随访期治疗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腹水1号颗粒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总有效率达91.07%,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腹水的消除,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佩江;赵文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咽喉脉证通论》世传为宋代异僧所作,本文通过对书中病名、喉证分类的分析,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十二年(1807)之间.通过对该书不同版本序跋的比较,考辨出该书几个版本的关联性,指出其中的所谓费伯雄审定本很有可能是他人托名.同时总结出该书强调脉证合参,辨证精详,治疗注重下气、消痰、清火、凉血,治喉慎用桔梗汤、升麻、半夏以及老姜等主要学术特色.
作者: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糖肾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其中治疗组50例,观察组5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肾康胶囊,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减轻,P<0.01;血糖,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5;血腊,P<0.01;血栓调节蛋白(TM),P<0.05.结论:糖肾康胶囊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高凝、防止尿蛋白外漏、延缓肾小球硬化、调节糖代谢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樊威伟;车树强;徐英;司福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清代医家王宏翰撰《四诊脉鉴大全》,不但总结继承了前人千百年来的诊断学成就,更运用中医理论对脉学之生命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脉是人体生命之机,气血因脉而能发挥养命之用,先天、后天及四时阴阳变化等诸多生命特征,都可通过脉象体现出来.而诊脉虽能反映脏腑气血之盛衰,但对脉象的分析判断还必须通过整体关联的相互比较和参照才能确定.
作者:吴昌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深蕴治未病思想.对早期情志失常,重视未病先防,治以通调气血;查见中风先兆诸症时,欲病救萌,治以大补元气;立分部逐瘀法,祛瘀以防变,以及积极防治小儿抽风,均体现其及早截邪的思想;病愈后多气虚血瘀,应尽早活血化瘀以防病复的思想,有效指导着现代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其治法明确,用药灵活,切合病机,对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治未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欧志斌;叶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神农古本草经》为民国刘复所作,在各种《本经》辑本中,鲜有阐述古代医经、经方两学派之传承关系,对《本经》的学术渊源加以辨析.刘氏倡导古医学,在反思民国时期中医药状况基础上,对古医经进行了考订,以求正本清源,为当时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作者:李楠;万芳;侯如艳;侯酉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苔藓合剂对大鼠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该合剂治疗扁平苔藓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第4代大鼠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含药血清、无药血清和胎牛血清中培养,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含药血清组细胞增加显著,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苔藓合剂作用于大鼠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可以促进该细胞增殖,大大增加了该细胞对病变区域的修复能力,加速了病变的愈合.
作者:张子建;高毅;李威;王竞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傅山养生思想的观念体现在其诗文词赋和流传下来的饮食药膳配伍当中.本文从这些相关线索中,总结其食疗养生思想为平衡膳食,营养均衡;饮食有节,三因制宜;调整阴阳,顾护中州,这对于现代人饮食方案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小芸;赵怀舟;王象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即时按摩法快速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即时按摩法疗法,对照组患者服用布洛芬片,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及综合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升(P<0.05),治疗组(26.38±4.2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80.95%)、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即时按摩法能在短时间内开穴按摩,快速打开循环通道,辅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陈新;周学兰;陈志岗;吴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围神经病变为奥沙利铂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手足麻木及感觉异常,其显著特征就是远端肢体麻木遇冷加重,得热则缓,符合“血痹”的特征表现,以血痹的专属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奥沙利铂诱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血痹的生物学特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机械性缩足阈值明显降低,其效应靶点为脊神经后根神经节,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一定的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并可促神经细胞修复.
作者:曹鹏;李松林;霍介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姚乃礼老师认为“脾虚络阻毒损”是其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并结合辨病、辨证及微观局部变化来综合辨治PLGC,必然会提高临床疗效,对胃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