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国
从王孟英医案入手,探讨其对老年病的辨治特色:一是撞察脉色,提出“病同体异,难执成方”,主张辨治老年病要针对患者的体质禀赋;二是注重疏调气机,对于老年人的复杂危重病证,常以宣肺气、疏肝气为治疗关键,以轻清调气之品而收桴鼓之效;三是认为老年“阴气先衰”,且阴液易伤而难充,治疗尤其注重养阴.
作者:蔡铁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辨证中的意义.方法:以102例CAG病例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观察舌象特征及胃黏膜幽门螺旋菌(Hp),分析CAG各证型舌象差异.结果:CAG不同证型的舌象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质:脾胃虚弱型以淡白舌多见,脾胃湿热型以红舌为主,胃阴不足型出现红舌或红绛舌,肝胃不和型可见淡红舌,胃络瘀血型见紫(暗)舌.舌苔:薄白苔多见于早期或恢复期;舌苔黄腻或变为灰黑苔,多提示病情严(加)重.Hp感染:阳性率从高到低对应的舌苔依次是灰黑苔>黄厚腻>白厚腻>薄黄>薄白.结论:在CAG辨证中,舌诊有助于区别病因病机、辨别病位深浅、推断病势进退以及估计病情预后.
作者:方华珍;丁成华;王玉臣;丁明;李晶晶;陈雪姣;胡珂;程绍民;郑绍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故探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癌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总结近10年来我科运用中药鳖甲煎丸化裁配合西医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38例,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病例共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高年龄82岁,低年龄41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上腹部CT、MRI或PET-CT等影像资料及AFP等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其中Ⅰ期10例,Ⅱ期22例,Ⅲ期6例.
作者:何秀兰;肖俐;刘传波;胡凯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单行”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有单行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然《本经》并未对单行做出具体解释,也未明确指出临床使用原则.因此,后世对此做出诸多解释.本文对当今通行的“单行”是用单味药治疗单一疾病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种解释不符合《本经》原意,并通过语言逻辑学的分析,以及对各家方药的理解,推断广义的“单行”,既包含药物的单独使用,也包括药物合用后,彼此之间各司其职,对他药的功效、性味及毒副作用均无影响.
作者:黄斌;魏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神农古本草经》为民国刘复所作,在各种《本经》辑本中,鲜有阐述古代医经、经方两学派之传承关系,对《本经》的学术渊源加以辨析.刘氏倡导古医学,在反思民国时期中医药状况基础上,对古医经进行了考订,以求正本清源,为当时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作者:李楠;万芳;侯如艳;侯酉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退黄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本方在降黄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CB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抗病毒、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肝活血退黄汤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2组在主要症状、肝功能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活血退黄汤能明显改善CBH伴黄疸患者主要症状及肝功能情况,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晓梅;程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8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43例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6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感受、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情况、健康感受、家庭支持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确切,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玲玲;张文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普济消毒饮出自金元时期伟大的医学家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一书.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普济消毒饮煎剂对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仍有较强的作用,且高压灭菌处理对合剂抗菌作用无影响[1].本文通过对126例流感病例的临床观察,进行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燕;咸庆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咽喉脉证通论》世传为宋代异僧所作,本文通过对书中病名、喉证分类的分析,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十二年(1807)之间.通过对该书不同版本序跋的比较,考辨出该书几个版本的关联性,指出其中的所谓费伯雄审定本很有可能是他人托名.同时总结出该书强调脉证合参,辨证精详,治疗注重下气、消痰、清火、凉血,治喉慎用桔梗汤、升麻、半夏以及老姜等主要学术特色.
作者: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宁神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宁神温胆汤组、盐酸氯丙嗪组4组.各组分别给药,每天1次,共21d,后1d给药1h后,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g· kg-1外,其他3组腹腔注射阿朴吗啡盐酸半水2mg· kg-1,观察15min后断头处死.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宁神温胆汤组、氯丙嗪组bax降低,bcl-2升高,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宁神温胆汤能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
作者:胡久略;谢辉;龙志江;孟琼;张彦辉;贺又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房山中医院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9至10月门诊处方中6种中药注射剂处方共1230张,对其科室使用率、年龄分布、用法用量、溶媒选择、溶媒用量、用药配伍、联合用药、适应证等情况用Excel003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超适应证、溶媒选择错误、缺少中医辨证、不合理的配伍.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聂殿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傅山养生思想的观念体现在其诗文词赋和流传下来的饮食药膳配伍当中.本文从这些相关线索中,总结其食疗养生思想为平衡膳食,营养均衡;饮食有节,三因制宜;调整阴阳,顾护中州,这对于现代人饮食方案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小芸;赵怀舟;王象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使用益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使用益肾化痰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1~2个疗程,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月经周期以及血清FSH、LH、E2、T的水平变化.结果:血清含有的LH、T、LH、FSH和治疗前比较下降(P<0.01);3个月后恢复行经的有51例.结论:益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天人相应”是中医学对人与大自然空间与时间相联系的整体认识,也是中医学的宇宙整体观.天地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内经》对此已有不少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阐述了春夏秋冬对心理的影响等,《灵枢经》以昼夜阴阳的卫气运行变化来说明睡眠规律等,还有其他论述散见于中医学的著作中,它们都是以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联系来有效地维护健康与预防疾病.
作者:张振华;杜渐;王昊;邵祺腾;李黎;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围神经病变为奥沙利铂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手足麻木及感觉异常,其显著特征就是远端肢体麻木遇冷加重,得热则缓,符合“血痹”的特征表现,以血痹的专属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奥沙利铂诱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血痹的生物学特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机械性缩足阈值明显降低,其效应靶点为脊神经后根神经节,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一定的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并可促神经细胞修复.
作者:曹鹏;李松林;霍介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2组.治疗组86例,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针刺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78例,单纯使用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1%,对照组87.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
作者:李景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同步调理精卵功能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对不孕不育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药同步调理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女性排卵功能治疗的有效率为87.5%,男性精液功能治疗的有效率为85%,治疗6个月后,共有15对不孕不育症患者成功受孕,成功受孕率为37.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中医药同步调理精卵功能治疗不孕不育症,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精卵功能,提高患者的成功受孕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改非;周小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40例口服当归六黄汤加减汤剂,对照组40例口服扑尔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45.0%,其症状积分治疗组7.0±2.72,对照组14.6±4.10(P<0.01).结论: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扑尔敏.
作者:刘和平;孟凡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IPA软件构建生地黄效应机制网络和银屑病相关基因网络,通过网络比较,可视化呈现生地黄治疗银屑病的网络靶标.结果:肿瘤抑制蛋白(TP53)、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分子以及NF-κB信号通路是银屑病相关基因及生地黄靶蛋白共同关联的分子和通路.结论:生地黄可能通过调节以上分子和通路对银屑病发挥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能够预测中药治疗病证的分子机制.
作者:姜春燕;谭勇;吕诚;李立;李健;张广中;李元文;姜淼;韩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张传教授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大量临床实践以及采用改良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建立了从“肺瘀”论治COPD的有效途径和理论体系,并以活血化瘀为本,在传统方药基础上化裁创制了多首验方,取得满意疗效,为本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作者:韩健;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