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万芳;侯如艳;侯酉娟
普济消毒饮出自金元时期伟大的医学家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一书.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普济消毒饮煎剂对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仍有较强的作用,且高压灭菌处理对合剂抗菌作用无影响[1].本文通过对126例流感病例的临床观察,进行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燕;咸庆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当前电针的应用概况,探索电针刺激参数在针刺实验研究中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统计学方法对近4年(2008年~ 2011年)动物针刺实验文献中电针刺激参数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电针刺激实验研究文献发表篇数相当,研究内容与临床疾病谱相吻合;刺激参数多数已注明,但其标准也尚未统一.结论:电针刺数参数已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但由于标注不统一,使得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和引证,因此应该在注重电针参数选择与实验研究内蓉相对应的同时,强调与临床研究建立联系.
作者:杨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基于MATLAB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以高血压中医症状为输入,高血压危险分层为输出,建立结构为24-7-4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120例样本进行训练,34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总体识别率为85.3%.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关系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作者:覃裕旺;张爱珍;岳桂华;朱志华;温宗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围神经病变为奥沙利铂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手足麻木及感觉异常,其显著特征就是远端肢体麻木遇冷加重,得热则缓,符合“血痹”的特征表现,以血痹的专属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奥沙利铂诱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血痹的生物学特性,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机械性缩足阈值明显降低,其效应靶点为脊神经后根神经节,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一定的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并可促神经细胞修复.
作者:曹鹏;李松林;霍介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深蕴治未病思想.对早期情志失常,重视未病先防,治以通调气血;查见中风先兆诸症时,欲病救萌,治以大补元气;立分部逐瘀法,祛瘀以防变,以及积极防治小儿抽风,均体现其及早截邪的思想;病愈后多气虚血瘀,应尽早活血化瘀以防病复的思想,有效指导着现代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其治法明确,用药灵活,切合病机,对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治未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欧志斌;叶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糖肾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其中治疗组50例,观察组5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肾康胶囊,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减轻,P<0.01;血糖,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5;血腊,P<0.01;血栓调节蛋白(TM),P<0.05.结论:糖肾康胶囊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高凝、防止尿蛋白外漏、延缓肾小球硬化、调节糖代谢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樊威伟;车树强;徐英;司福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法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的调节作用,以期从方药的角度探究“肝肾同源”机理.方法:以去卵巢大鼠建立更年期动物模型,观察补肝药物、益肾药物和补肝益肾药物对其体质量、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及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补肝益肾药物可明显增加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降低更年期模型大鼠总路程、平均速度,增加静止时间.结论:补肝、益肾药物联合使用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及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较补肝药与益肾药单独使用效果好,从方药的角度部分诠释了“肝肾同源”理论.
作者:刘莹;赵宏艳;于峥;时彦菊;刘红;潘静华;于志静;鞠大宏;喻长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时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IFN-r,IL-4、IFN-r/IL-4)在治疗的第1、3、7、14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满意,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广;王维兴;呼铁民;张继伟;田甜;黄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40例口服当归六黄汤加减汤剂,对照组40例口服扑尔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5%,对照组有效率45.0%,其症状积分治疗组7.0±2.72,对照组14.6±4.10(P<0.01).结论: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扑尔敏.
作者:刘和平;孟凡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GK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进行评价,以明确糖尿病大鼠早期血-视网膜屏障的渗漏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当归补血汤加味对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24周龄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导升明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相对固定时间灌胃3个月.用伊凡思蓝(EB)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的血糖、血脂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EB的渗透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视网膜组织中EB的渗透量下降,其中中药高剂量组EB的渗透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对GK大鼠的血糖、血脂基本无影响,并能降低GK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渗漏,从而对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艺娟;高德宏;刘素嬛;李学军;杨叔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咽喉脉证通论》世传为宋代异僧所作,本文通过对书中病名、喉证分类的分析,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十二年(1807)之间.通过对该书不同版本序跋的比较,考辨出该书几个版本的关联性,指出其中的所谓费伯雄审定本很有可能是他人托名.同时总结出该书强调脉证合参,辨证精详,治疗注重下气、消痰、清火、凉血,治喉慎用桔梗汤、升麻、半夏以及老姜等主要学术特色.
作者: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清代医家王宏翰撰《四诊脉鉴大全》,不但总结继承了前人千百年来的诊断学成就,更运用中医理论对脉学之生命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脉是人体生命之机,气血因脉而能发挥养命之用,先天、后天及四时阴阳变化等诸多生命特征,都可通过脉象体现出来.而诊脉虽能反映脏腑气血之盛衰,但对脉象的分析判断还必须通过整体关联的相互比较和参照才能确定.
作者:吴昌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血清和积液(MEF)中炎性介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与SOM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SOM不同辨证分型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测定SOM各证型MEF和血清中PAF含量.结果:SOM湿热型血清和MEF中PAF含量显著高于风热型、痰瘀型和正常组(P=0.000),而风热型则显著低于湿热型却高于痰瘀型(P=0.000),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00),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SOM风热型和湿热型MEF中PAF含量均显著高于血清(P =0.000),但痰瘀型MEF与血清中PA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结论:SOM患者各证型血清和积液中PAF含量变化特征一致,PAF的高表达是湿热型的特征,而中表达则是风热型的特点,痰瘀型以低表达为主;SOM患者湿热型和风热型MEF中PAF含量将比血清中PAF含量变化更具有微观诊断价值.
作者:文凤妮;张继平;许育英;吴正治;陈舒华;梅丽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房山中医院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9至10月门诊处方中6种中药注射剂处方共1230张,对其科室使用率、年龄分布、用法用量、溶媒选择、溶媒用量、用药配伍、联合用药、适应证等情况用Excel003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超适应证、溶媒选择错误、缺少中医辨证、不合理的配伍.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聂殿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痰温体质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从而为痰湿体质人群早期预防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及平和质的人群中,各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2组观察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做对比研究.结果:痰温质组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平和质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结论:痰湿质者易发生血脂异常,需注重调养体质,改善体质,使血脂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邓小敏;唐丽丽;陆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在中医学里,能够与遗传相对应的概念是禀赋.禀赋为中医学的概念,而遗传为西医学的概念.通过文献复习,阐释了中医学对禀赋的基本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遗传的基本论述,并指出禀赋与遗传的异同,即禀赋与遗传具有相同之处,特别是禀赋之疾与遗传病都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但他们的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仍有不同.遗传是指生殖细胞所具有信息的传递,而禀赋含义较广,不仅包含了遗传信息在内,同时兼具母体内外环境因素所赋予的胎传信息.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王永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利用不同性味食物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食疗调整,从基因角度来研究食疗对体质的影响.方法:用体质筛选法筛选出自然状态下的常体、寒体和热体大鼠,用寒热2种性味的食物对寒体和热体大鼠进行食疗调整,并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特征性基因H+-ATP酶(Atp6n1)及差异表达基因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进行浓度检测.结果:与常体组和热体组比较,寒体组Atp6n1、AChE表达显著上调,Txnrd1下调;食疗3个月后,热体调整组的Atp6n1、AChE表达量上升明显;寒体调整组的Txnrd1也明显上调.结论:食疗对寒热体质大鼠的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
作者:张伟妃;张瑞义;李福凤;张伟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从王孟英医案入手,探讨其对老年病的辨治特色:一是撞察脉色,提出“病同体异,难执成方”,主张辨治老年病要针对患者的体质禀赋;二是注重疏调气机,对于老年人的复杂危重病证,常以宣肺气、疏肝气为治疗关键,以轻清调气之品而收桴鼓之效;三是认为老年“阴气先衰”,且阴液易伤而难充,治疗尤其注重养阴.
作者:蔡铁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医典籍有“脾者主为卫”之说,中医理论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滋养卫气,行使防御,即“脾为之卫”.肠道黏膜免疫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热点,“脾为之卫”的免疫学理论与肠道黏膜免疫相一致,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胃肠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杰民;蔺晓源;王敏;纪云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从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文献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下载全文并阅读,抽取休克原发病、报道病例数、案例类型、有效指标等信息,建立access数据库,分类汇总上述信息.结果: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研究经历了1996年、2002年、2011年3个高峰期,原发病主要为感染性、心源性、失血失液性休克,治疗方法多采用先静脉泵入,后静脉滴注或单纯静脉滴注的方法,其临床治疗作用表现为提高稳定血压、改善血流动力、改善心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预防多脏器衰竭,并由此扩展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结论:参附注射液临床研究较为成熟,但其临床治疗作用需重新定位.
作者:岳广欣;刘丽梅;柏冬;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