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肝益肾法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的调节作用

刘莹;赵宏艳;于峥;时彦菊;刘红;潘静华;于志静;鞠大宏;喻长远

关键词:更年期模型, 补肝益肾法, 旷场实验, 肝肾同源
摘要:目的:探讨补肝益肾法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的调节作用,以期从方药的角度探究“肝肾同源”机理.方法:以去卵巢大鼠建立更年期动物模型,观察补肝药物、益肾药物和补肝益肾药物对其体质量、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及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补肝益肾药物可明显增加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降低更年期模型大鼠总路程、平均速度,增加静止时间.结论:补肝、益肾药物联合使用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及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较补肝药与益肾药单独使用效果好,从方药的角度部分诠释了“肝肾同源”理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疗对寒热体质大鼠基因表达作用的研究

    目的:利用不同性味食物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食疗调整,从基因角度来研究食疗对体质的影响.方法:用体质筛选法筛选出自然状态下的常体、寒体和热体大鼠,用寒热2种性味的食物对寒体和热体大鼠进行食疗调整,并采用Taq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特征性基因H+-ATP酶(Atp6n1)及差异表达基因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进行浓度检测.结果:与常体组和热体组比较,寒体组Atp6n1、AChE表达显著上调,Txnrd1下调;食疗3个月后,热体调整组的Atp6n1、AChE表达量上升明显;寒体调整组的Txnrd1也明显上调.结论:食疗对寒热体质大鼠的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

    作者:张伟妃;张瑞义;李福凤;张伟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即时按摩法快速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即时按摩法快速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9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即时按摩法疗法,对照组患者服用布洛芬片,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及综合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升(P<0.05),治疗组(26.38±4.2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80.95%)、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即时按摩法能在短时间内开穴按摩,快速打开循环通道,辅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陈新;周学兰;陈志岗;吴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的关系.方法:基于MATLAB7.0环境,采用改进的共轭梯度(trainscg)学习算法,以高血压中医症状为输入,高血压危险分层为输出,建立结构为24-7-4的BP神经网络模型,使用120例样本进行训练,34例样本进行测试.结果:总体识别率为85.3%.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危险分层关系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

    作者:覃裕旺;张爱珍;岳桂华;朱志华;温宗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宁神温胆汤对大鼠海马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宁神温胆汤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宁神温胆汤组、盐酸氯丙嗪组4组.各组分别给药,每天1次,共21d,后1d给药1h后,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g· kg-1外,其他3组腹腔注射阿朴吗啡盐酸半水2mg· kg-1,观察15min后断头处死.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宁神温胆汤组、氯丙嗪组bax降低,bcl-2升高,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宁神温胆汤能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

    作者:胡久略;谢辉;龙志江;孟琼;张彦辉;贺又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名老中医周家芳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证经验

    遵义市名老中医周家芳行医五十余年,临证经验极为丰富.本文对周家芳老中医从燮理中焦、疏肝健脾、攻补皆施、适当运用抗癌药等方面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予以介绍.

    作者:赵逍;钱林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益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使用益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使用益肾化痰进行治疗,1个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1~2个疗程,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月经周期以及血清FSH、LH、E2、T的水平变化.结果:血清含有的LH、T、LH、FSH和治疗前比较下降(P<0.01);3个月后恢复行经的有51例.结论:益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鳖甲煎化裁与局部微创相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38例临床观察

    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故探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癌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总结近10年来我科运用中药鳖甲煎丸化裁配合西医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38例,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病例共38例,男性28例,女性10例;高年龄82岁,低年龄41岁.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上腹部CT、MRI或PET-CT等影像资料及AFP等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其中Ⅰ期10例,Ⅱ期22例,Ⅲ期6例.

    作者:何秀兰;肖俐;刘传波;胡凯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治未病学术思想探讨

    王清任气血辨证中深蕴治未病思想.对早期情志失常,重视未病先防,治以通调气血;查见中风先兆诸症时,欲病救萌,治以大补元气;立分部逐瘀法,祛瘀以防变,以及积极防治小儿抽风,均体现其及早截邪的思想;病愈后多气虚血瘀,应尽早活血化瘀以防病复的思想,有效指导着现代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其治法明确,用药灵活,切合病机,对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治未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欧志斌;叶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应用中药调理妇科疾病月经失调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应用中药调理方式对患有月经失调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月经失调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用中药调理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月经失调疾病控制效果、止血效果、调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表现积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药调理方式对患有月经失调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晓枚;龙春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复制

    目的:观察通过劳倦加饮食不节造模方法能否成功复制出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 =30)2组.模型组单日喂食甘蓝15~20g/只,游泳至耐力极限;双日高糖高脂膳食持续喂养,共计12周.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符合本研究拟建立的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评估标准.

    作者:杨宇峰;滕飞;石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辨证中的意义.方法:以102例CAG病例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观察舌象特征及胃黏膜幽门螺旋菌(Hp),分析CAG各证型舌象差异.结果:CAG不同证型的舌象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质:脾胃虚弱型以淡白舌多见,脾胃湿热型以红舌为主,胃阴不足型出现红舌或红绛舌,肝胃不和型可见淡红舌,胃络瘀血型见紫(暗)舌.舌苔:薄白苔多见于早期或恢复期;舌苔黄腻或变为灰黑苔,多提示病情严(加)重.Hp感染:阳性率从高到低对应的舌苔依次是灰黑苔>黄厚腻>白厚腻>薄黄>薄白.结论:在CAG辨证中,舌诊有助于区别病因病机、辨别病位深浅、推断病势进退以及估计病情预后.

    作者:方华珍;丁成华;王玉臣;丁明;李晶晶;陈雪姣;胡珂;程绍民;郑绍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傅山食疗养生思想初探

    傅山养生思想的观念体现在其诗文词赋和流传下来的饮食药膳配伍当中.本文从这些相关线索中,总结其食疗养生思想为平衡膳食,营养均衡;饮食有节,三因制宜;调整阴阳,顾护中州,这对于现代人饮食方案的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小芸;赵怀舟;王象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姚乃礼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姚乃礼老师认为“脾虚络阻毒损”是其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并结合辨病、辨证及微观局部变化来综合辨治PLGC,必然会提高临床疗效,对胃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析中医皮肤学中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概括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事物及现象的特性,以数术的方式力图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本文就中医皮肤学中有关气候、时间、空间与人体皮肤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从五行学说角度作一探析.

    作者:郑振镐;何泉泉;赵嘉英;金志莲;周国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张伟从肺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化研究

    张传教授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大量临床实践以及采用改良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建立了从“肺瘀”论治COPD的有效途径和理论体系,并以活血化瘀为本,在传统方药基础上化裁创制了多首验方,取得满意疗效,为本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作者:韩健;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痰湿体质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及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痰温体质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从而为痰湿体质人群早期预防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及平和质的人群中,各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2组观察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做对比研究.结果:痰温质组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平和质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平和质组(P<0.01).结论:痰湿质者易发生血脂异常,需注重调养体质,改善体质,使血脂达到正常水平.

    作者:邓小敏;唐丽丽;陆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四诊脉鉴大全》之脉学原理研究

    清代医家王宏翰撰《四诊脉鉴大全》,不但总结继承了前人千百年来的诊断学成就,更运用中医理论对脉学之生命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脉是人体生命之机,气血因脉而能发挥养命之用,先天、后天及四时阴阳变化等诸多生命特征,都可通过脉象体现出来.而诊脉虽能反映脏腑气血之盛衰,但对脉象的分析判断还必须通过整体关联的相互比较和参照才能确定.

    作者:吴昌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当归补血汤加味对GK大鼠血-视网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GK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进行评价,以明确糖尿病大鼠早期血-视网膜屏障的渗漏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当归补血汤加味对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24周龄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导升明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相对固定时间灌胃3个月.用伊凡思蓝(EB)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渗透性.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的血糖、血脂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EB的渗透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视网膜组织中EB的渗透量下降,其中中药高剂量组EB的渗透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味对GK大鼠的血糖、血脂基本无影响,并能降低GK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渗漏,从而对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艺娟;高德宏;刘素嬛;李学军;杨叔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试论禀赋与遗传的关系

    在中医学里,能够与遗传相对应的概念是禀赋.禀赋为中医学的概念,而遗传为西医学的概念.通过文献复习,阐释了中医学对禀赋的基本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遗传的基本论述,并指出禀赋与遗传的异同,即禀赋与遗传具有相同之处,特别是禀赋之疾与遗传病都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但他们的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仍有不同.遗传是指生殖细胞所具有信息的传递,而禀赋含义较广,不仅包含了遗传信息在内,同时兼具母体内外环境因素所赋予的胎传信息.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王永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刺郄门穴对心肌缺血大鼠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郄门穴改善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针刺郄门及合谷穴后的各组指标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郄门和合谷组心脏动力学指标均改善(P<0.01),两者血浆NO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心肌细胞中Bcl-2/Bax比值升高(P<0.01),且郄门组改善均较合谷组显著(P<0.05).结论:针刺郄门穴可改善心脏动力学指标,增加血浆NO释放,并通过调节Bcl-2和Bax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

    作者:蒋莉娅;黄继人;诸静芬;戴建良;张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