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脾胃病辨治体会

李凤鸣

关键词:慢性脾胃病, 寒热虚实, 辨证论治
摘要:脾胃系统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脾胃病为新发,其病程短、病机单纯、容易辨识,遣方用药针对性强,取效快捷.慢性脾胃病多为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成,其病程长,病机复杂,纯寒、纯热、纯虚、纯实的证候很罕见,往往会出现寒热、虚实夹杂和久病络瘀的复杂证候,不易辨识.因此,辨清寒热、虚实孰多孰少、何主何病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肝益肾法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法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的调节作用,以期从方药的角度探究“肝肾同源”机理.方法:以去卵巢大鼠建立更年期动物模型,观察补肝药物、益肾药物和补肝益肾药物对其体质量、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及行为变化的影响.结果:补肝益肾药物可明显增加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降低更年期模型大鼠总路程、平均速度,增加静止时间.结论:补肝、益肾药物联合使用对更年期模型大鼠行为变化及子宫和阴道重量/系数,较补肝药与益肾药单独使用效果好,从方药的角度部分诠释了“肝肾同源”理论.

    作者:刘莹;赵宏艳;于峥;时彦菊;刘红;潘静华;于志静;鞠大宏;喻长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清肝活血退黄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退黄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本方在降黄方面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伴黄疸(CB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抗病毒、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肝活血退黄汤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2组在主要症状、肝功能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活血退黄汤能明显改善CBH伴黄疸患者主要症状及肝功能情况,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晓梅;程晓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从机体自稳调节机制探讨“肝应春”理论内涵

    从理论上提出“肝应春”的本质内涵在于机体应时而变的自稳调节.肝是机体应时而变在春季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在春季,肝的疏泄功能增强并处主导地位,发挥对自身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其他季节则处于从属地位,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由于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功能不能顺应春季的时序变化,从而在春季出现多发性疾病,而正确把握“肝应春”的本质内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陈玉萍;马淑然;王庆国;赵燕;王乐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子》“啬”释及其养生意蕴

    “啬”是老子修身养性学说的核心词汇,其本义是将谷物收藏于仓库之中,老子则引申指收敛心神,以此获得“长生久视”.而以“啬”养神之道则在于道家所言“虚静”二字,而要做到虚静,就要归根、知常、食母,也就是持守大道,顺道而行.老子“啬”的学说对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王明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刺实验研究中电针应用的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当前电针的应用概况,探索电针刺激参数在针刺实验研究中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统计学方法对近4年(2008年~ 2011年)动物针刺实验文献中电针刺激参数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电针刺激实验研究文献发表篇数相当,研究内容与临床疾病谱相吻合;刺激参数多数已注明,但其标准也尚未统一.结论:电针刺数参数已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但由于标注不统一,使得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和引证,因此应该在注重电针参数选择与实验研究内蓉相对应的同时,强调与临床研究建立联系.

    作者:杨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姚乃礼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姚乃礼老师认为“脾虚络阻毒损”是其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并结合辨病、辨证及微观局部变化来综合辨治PLGC,必然会提高临床疗效,对胃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舌诊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辨证中的意义.方法:以102例CAG病例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观察舌象特征及胃黏膜幽门螺旋菌(Hp),分析CAG各证型舌象差异.结果:CAG不同证型的舌象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质:脾胃虚弱型以淡白舌多见,脾胃湿热型以红舌为主,胃阴不足型出现红舌或红绛舌,肝胃不和型可见淡红舌,胃络瘀血型见紫(暗)舌.舌苔:薄白苔多见于早期或恢复期;舌苔黄腻或变为灰黑苔,多提示病情严(加)重.Hp感染:阳性率从高到低对应的舌苔依次是灰黑苔>黄厚腻>白厚腻>薄黄>薄白.结论:在CAG辨证中,舌诊有助于区别病因病机、辨别病位深浅、推断病势进退以及估计病情预后.

    作者:方华珍;丁成华;王玉臣;丁明;李晶晶;陈雪姣;胡珂;程绍民;郑绍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肾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肾康胶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其中治疗组50例,观察组5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肾康胶囊,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24h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减轻,P<0.01;血糖,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5;血腊,P<0.01;血栓调节蛋白(TM),P<0.05.结论:糖肾康胶囊具有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高凝、防止尿蛋白外漏、延缓肾小球硬化、调节糖代谢和改善微循环有关.

    作者:樊威伟;车树强;徐英;司福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苔藓合剂促进大鼠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苔藓合剂对大鼠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该合剂治疗扁平苔藓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第4代大鼠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含药血清、无药血清和胎牛血清中培养,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含药血清组细胞增加显著,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苔藓合剂作用于大鼠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可以促进该细胞增殖,大大增加了该细胞对病变区域的修复能力,加速了病变的愈合.

    作者:张子建;高毅;李威;王竞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

    以脉络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从肝入手探讨高血压的防治,提出肝阳上亢、肝风内扰为本病的重要病机与主要证型,痰瘀阻络为本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平肝潜阳、息风通络为本病的主要治法,概述临床常见辨证分型与处方用药,对提高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袁国强;贾振华;张鑫月;王永恒;王芳;夏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时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内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IFN-r,IL-4、IFN-r/IL-4)在治疗的第1、3、7、14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满意,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广;王维兴;呼铁民;张继伟;田甜;黄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试论禀赋与遗传的关系

    在中医学里,能够与遗传相对应的概念是禀赋.禀赋为中医学的概念,而遗传为西医学的概念.通过文献复习,阐释了中医学对禀赋的基本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遗传的基本论述,并指出禀赋与遗传的异同,即禀赋与遗传具有相同之处,特别是禀赋之疾与遗传病都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但他们的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仍有不同.遗传是指生殖细胞所具有信息的传递,而禀赋含义较广,不仅包含了遗传信息在内,同时兼具母体内外环境因素所赋予的胎传信息.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王永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张伟从肺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化研究

    张传教授通过深入理论研究、大量临床实践以及采用改良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建立了从“肺瘀”论治COPD的有效途径和理论体系,并以活血化瘀为本,在传统方药基础上化裁创制了多首验方,取得满意疗效,为本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作者:韩健;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析中医皮肤学中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概括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事物及现象的特性,以数术的方式力图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本文就中医皮肤学中有关气候、时间、空间与人体皮肤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从五行学说角度作一探析.

    作者:郑振镐;何泉泉;赵嘉英;金志莲;周国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咽喉脉证通论》的成书、版本及学术特色研究

    《咽喉脉证通论》世传为宋代异僧所作,本文通过对书中病名、喉证分类的分析,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十二年(1807)之间.通过对该书不同版本序跋的比较,考辨出该书几个版本的关联性,指出其中的所谓费伯雄审定本很有可能是他人托名.同时总结出该书强调脉证合参,辨证精详,治疗注重下气、消痰、清火、凉血,治喉慎用桔梗汤、升麻、半夏以及老姜等主要学术特色.

    作者: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复制

    目的:观察通过劳倦加饮食不节造模方法能否成功复制出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 =30)2组.模型组单日喂食甘蓝15~20g/只,游泳至耐力极限;双日高糖高脂膳食持续喂养,共计12周.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符合本研究拟建立的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评估标准.

    作者:杨宇峰;滕飞;石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谈“服食”养生术对中医学的影响

    服食养生术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服食的兴起推动了古人对自然界草木金石的认识与应用,促成了大量奇效良方的问世;服食不当导致的大量复杂病证,则带给中医学诸多挑战;服食的没落让后世的养生观念更加理性,方法更加丰富.

    作者:梁飞;张瑞贤;李健;张卫;蒋力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名老中医周家芳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证经验

    遵义市名老中医周家芳行医五十余年,临证经验极为丰富.本文对周家芳老中医从燮理中焦、疏肝健脾、攻补皆施、适当运用抗癌药等方面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予以介绍.

    作者:赵逍;钱林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厥脱)临床文献分析

    目的:从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文献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下载全文并阅读,抽取休克原发病、报道病例数、案例类型、有效指标等信息,建立access数据库,分类汇总上述信息.结果: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研究经历了1996年、2002年、2011年3个高峰期,原发病主要为感染性、心源性、失血失液性休克,治疗方法多采用先静脉泵入,后静脉滴注或单纯静脉滴注的方法,其临床治疗作用表现为提高稳定血压、改善血流动力、改善心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预防多脏器衰竭,并由此扩展应用到临床各科疾病.结论:参附注射液临床研究较为成熟,但其临床治疗作用需重新定位.

    作者:岳广欣;刘丽梅;柏冬;张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164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外用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2组.治疗组86例,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针刺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78例,单纯使用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1%,对照组87.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疲劳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针刺及中药外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

    作者:李景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