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俊;孟庆宇;王成吉;付金书;李刚生
目的:探讨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8例)及对照组(54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35 d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刘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尼莫地平检测脑血管反应性与屏气试验的比较,判断尼莫地平试验的可行性.方法:78例体检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和屏气试验2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的影响,计算脑血管反应性(尼莫地平试验)和屏气指数(屏气试验).结果:2例女性被检者因血压下降未完成试验,成功率97.4%.2种方法检测的大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与基础平均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试验能够检测脑血管反应性,安全性高.
作者:臧卫周;徐军;杨红旗;王文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以了解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83例(98.8%),1例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无死亡.封堵器直径为4~18 mm,1例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龚琪;林薇;王哲;徐振海;谈凌凌;吕会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GST-hRI对CCl4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pGEX-6p-1-hri表达质粒.在0.5 mol/L IPTG浓度下,调整温度诱导目的融合蛋白的大可溶性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栓测GST-hRI的表达,用亲和层析法时GST-hRI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GST-hRI腹腔注射给BALB/c小鼠,预先保护7d后,再腹腔注射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物酶指标,并在光镜下检测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结果:0.5 mmol/L IPTG,26℃诱导表达8 h,超声破碎菌体所得到的上清中可溶性GST-hRl的表达量约占超声离心后上清总蛋白4.5%,与沉淀中的比例约为27%.与CCl4损伤组相比,GST-hRI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水平明显增加(P%0.05),黄嘌呤氧化酶水平基本没有变化.与hRI治疗组相比,GST-hRI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维生素C处理组相比,GST-hRI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GST-hRI具有对抗CCl4对小鼠肝损伤的作用,这为hRI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杨明洁;王艇;樊建慧;王冬梅;崔秀云;赵宝昌;田余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1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右心室内径扩大,肺动脉内径增宽,三尖瓣反流.7例患者左、右肺动脉内径增宽,检出肺动脉内附壁栓子7个.栓子附着处彩色多普勒均可见充盈缺损.6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卵圆孔重新开放.结论: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对肺动脉栓子的检出直接诊断肺动脉栓塞,也可通过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等超声表现结合临床资料间接诊断.
作者:傅蕴韵;张桂萍;任群;崔海峡;温瑜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脑损伤是很多疾病过程中严重的病理损伤或继发的并发症.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脑损伤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预后,所以寻找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脑损伤生化标记物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研究多、具潜力的标记物是S100B蛋白,本文就其结构、功能、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法洛四联征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中心分流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21例重症法洛四联征患者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升主动脉至主肺动脉的分流手术.1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Gore-Tex人造血管直径4~10 mm.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9.5%(2/21).全组均获得理想的血流量,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1);主肺动脉直径和左、右肺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80.95%)患者在术后1年内接收二期根治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余2例患者缺氧症状,左心宣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等待根治手术.结论:应用合适口径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可明显改善重症法洛四联征症状、体征,为重症法洛四联征根治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宋士秋;李温斌;王圣;王盛宇;董然;张健群;周其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按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动脉造影.结果:B组和C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高于A组(P<0.01或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小于A组(P<0.01或P<0.05),B及C组较A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重(P<0.01或P<0.05).结论: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源明;韩永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Ⅰ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Ⅰ期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颈前路钛板固定.结果:15例颈椎脱位完全复位,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15例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保护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脊髓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Ⅰ期行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涛;张敬乙;高延征;郑稼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依迭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共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作者:杨丽红;杨艳琴;唐红;李艳梅;许蕾;周瑞琴;张华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美国GE公司二代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对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32例患者在行常规多体位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的影象学改变.结果: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及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均发现4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冠状动脉轻度病变2种检查方式分别发现40支、51支,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漏诊轻度病变11支,占21.56%.结论:对冠心痛的诊断.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未显示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但对临床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行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已存在的轻度病变,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清伟;潘朝新;何新兵;吴海姗;梁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内径与二尖瓣口面积、左心房压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单纯二尖瓣狭窄成功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心房颤动分为窦性心律组(122例)与心房颤动组(120例),分别对2组左心房内径、瓣口面积、左心房平均压力进行相关分析,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窦性心律组和心房颤动组的左心房内径与瓣口面积、左心房平均压呈直线相关,瓣口面积与左心房平均压亦呈直线相关;窦性心律组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左心房内径=52.147-6.756 ×瓣口面积+0.158×左心房平均压,方程检验的F值=12.346(P<0.01);心房颤动组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左心房内径=51.609+0.179×左心房平均压,方程检验的F值=4.472(P<0.05).结论:单纯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左心房压力是影响左心房内径的重要因素,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不同.
作者:吴玉付;李醒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潜伏期药物干预对无痛分娩产程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潜伏期使用2%利多卡因200 mg湿敷宫颈,活跃期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行椎管内麻醉,采用自控阵痛泵硬膜外腔给药行无痛分娩.对照组单纯实施无痛分娩.未用药组不用以上3种药物干预.观察对比3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与时照组第一产程、总产程及难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未用药组第一产程、总产程、难产率、新生儿窒息及镇痛有效率度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宫颈湿敷利多卡因能缩短无痛分娩的产程,降低难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卢志茹;刘朝霞;王丽欣;李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2种氧氟沙星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国产氧氟沙星片0.3 g,HPLC法测血药浓度,用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和参比氧氟沙星片tmax分别为(1.19±0.85)和(0.89±0.42)h.cmax分别为(3.28±1.22)和(3.67±1.03)mg/L,t1/2分刺为(5.80±11 02)和(5.54±0.84)h,AUC0 t分别为(20.24±3.84)和(20.86±3.42)mg·h/L,AUC0-∞.分别为(21.56±4.14)和(21.98±3.80)mg·h/L.2种国产氧氟沙星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t 0为(97.1±9.2)%,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表明2种制剂主要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制剂AUC0-t和Cmax的90%可信限分别为参比制剂的93.0%~100.4%和73.7%~101.7%.结论:2种氧氟沙星片生物等效.
作者:李红梅;秦玉花;赵红卫;张伟;赵钰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囊性脑转移瘤MRI影像资料.结果:共检出21个病灶,病灶多分布于幕上皮髓质交界处,瘤周水肿以中、轻度多见.根据囊壁的形态分为光滑型、结节型、不光滑型.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壁结节强化.结论: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
作者:布桂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合成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并构建pGenesil-1-shRNA质粒表达载体,研究其对大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设计2条特异性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与pGenesil-1质粒载体连接,导入大肠癌Lovo细胞、筛选稳定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筛选的稳定表达细胞内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survivin基因低表达的Lovo细胞停滞于G2/M期从而导致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结论: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能有效降低survivin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作者:熊英;王爱民;郭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5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54个结节和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102个结节的声像图,对2组疾病的二维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疾病在发病年龄、性别、痛灶部位、结节大小、结节退行性改变(钙化、囊性变或者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节数目,结节形状,结节内实质回声,结节边界(晕环、包膜),结节内部、周边血流信号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白新华;杨雪冰;郭国强;熊华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肺炎表原体感染在冠心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G和/或Ig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抗体效价的提高,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2~4倍.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查到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证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支持肺炎表原体感染促进冠心痛的发生、发展,但抗生素在冠心痛的治疗及预防的实验结果显示其不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率.因此,需进一步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期更为合理治疗和预防冠心痛.
作者:刘明伟;蒋立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105例结直肠癌中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检测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病理进展与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文清;高双全;黄伟;李静;徐彤;邱俊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肾包虫病亦称肾棘球幼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幼)寄生在人体肾脏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目前呈世界范围内分布,各地区时此病的诊治水平不一.近年来由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时其发病机制上的进一步认识,在肾包虫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但外科手术治疗仍是肾包虫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郭驹;王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