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包虫病诊治进展

郭驹;王玉杰

关键词:肾包虫病, 诊断, 治疗
摘要:肾包虫病亦称肾棘球幼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幼)寄生在人体肾脏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目前呈世界范围内分布,各地区时此病的诊治水平不一.近年来由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时其发病机制上的进一步认识,在肾包虫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但外科手术治疗仍是肾包虫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肝性胸腔积液5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肝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肝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例,不明原因肝硬化5例.Child-pugh A级lO例,B级34例,C级11例.胸腔积液位于右侧50例,左侧3例,双侧2例.胸腔积液伴腹腔积液者54例,发热者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45例,胆红素升高者55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55例.经综合治疗,55例中46例胸腔积液消退或明显减少,1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肝肾综合征.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肝性脑痛.结论:肝性胸腔积液合并胸腔积液多为右侧,往往伴有大量腹腔积液,发热者少见.

    作者:王万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2)给予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对照组(n=12)给予长春新碱或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

    作者:刘晓娟;刘晓蕙;王丹;舒华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硬膜外前间隙连续注射胶原酶与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硬膜外前间隙连续注射胶原酶与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A组(74例)胶原酶连续注射后再联合臭氧注入;B组(46例)自控泵按5 mL/30 min速度连续注射胶原酶;C组(60例)胶原酶一次性注入.3组胶原酶用量均为1200 u.结果:A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8.65%,B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95.65%;C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男别为78.33%和90.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前间隙连续注入胶原酶和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高效、安全等优点.

    作者:许成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国人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MR斜矢状位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对国人正常颞骨鼓乳段面神经进行MR斜矢状位成像观察及测量研究.方法:选择无任何耳部疾患的正常颞骨20例(40侧耳),在GE3.0T MR机上进行扫描,采用稳态采集的快速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对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进行MR成像.选取鼓乳段面神经显示连续完整的层面进行解剖测量.结果:标本在斜矢状位MR扫描中均得到鼓乳段面神经的完整清晰影像,测得面神经鼓室段的长度为(10.65±1.98)mm,乳突段长度为(14.87±1.20)mm.鼓室段直径为(1.24±0.14)mm,乳突段直径为(1.39±0.18)mm,锥段直径(1.25±0.21)mm.鼓室段和乳突段之间夹角为(105.22±9.13)°.结论:MR斜矢状位扫描可以良好显示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所测得数据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于海玲;鞠建宝;徐志鹏;刘丰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入选标准并拟行经皮介入治疗的患者106例,同时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治疗.52例患者于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前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以维持量持续静脉泵入36 h者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另54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6 h和30 d评价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联合发生率,观察有无严重出血、监测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管成形术后36 h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P<0.05);30 d内替罗非班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替罗非班维持期间,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经皮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田磊;米树华;戴文龙;张晓霞;苏工;赵全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1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右心室内径扩大,肺动脉内径增宽,三尖瓣反流.7例患者左、右肺动脉内径增宽,检出肺动脉内附壁栓子7个.栓子附着处彩色多普勒均可见充盈缺损.6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卵圆孔重新开放.结论: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对肺动脉栓子的检出直接诊断肺动脉栓塞,也可通过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等超声表现结合临床资料间接诊断.

    作者:傅蕴韵;张桂萍;任群;崔海峡;温瑜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钙黏附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钙黏附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本组5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采用螺旋CT扫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结果:E钙黏附蛋白异常表达32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表达35例,肺癌E钙黏附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棘突征、胸膜侵犯、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与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征胸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E钙黏附蛋白异常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表现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作者:吕传剑;万娅敏;王振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绝经后宫腔积脓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宫腔积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宫腔放置Folly氏双腔导尿管引流及宫腔冲洗,同时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11例痊愈出院,随访1年9例,无复发病例;1例经保守及联合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单纯宫腔积脓保守治疗可达到治愈目的;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防止本病发生.

    作者:曲利霞;权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S100B蛋白作为脑损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脑损伤是很多疾病过程中严重的病理损伤或继发的并发症.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脑损伤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预后,所以寻找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脑损伤生化标记物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研究多、具潜力的标记物是S100B蛋白,本文就其结构、功能、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在结直肠外科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后行腹腔镜结直肠切除、经内镜息内微波灼除术.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电视腹腔镜联合纤维结肠镜治疗结直肠疾病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而且定位准确、手术成功率高,能避免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

    作者:刘继祥;渠时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氧氟沙星片在中国健康男青年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研究2种氧氟沙星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国产氧氟沙星片0.3 g,HPLC法测血药浓度,用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和参比氧氟沙星片tmax分别为(1.19±0.85)和(0.89±0.42)h.cmax分别为(3.28±1.22)和(3.67±1.03)mg/L,t1/2分刺为(5.80±11 02)和(5.54±0.84)h,AUC0 t分别为(20.24±3.84)和(20.86±3.42)mg·h/L,AUC0-∞.分别为(21.56±4.14)和(21.98±3.80)mg·h/L.2种国产氧氟沙星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t 0为(97.1±9.2)%,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表明2种制剂主要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制剂AUC0-t和Cmax的90%可信限分别为参比制剂的93.0%~100.4%和73.7%~101.7%.结论:2种氧氟沙星片生物等效.

    作者:李红梅;秦玉花;赵红卫;张伟;赵钰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症法洛四联征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重症法洛四联征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中心分流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21例重症法洛四联征患者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升主动脉至主肺动脉的分流手术.1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Gore-Tex人造血管直径4~10 mm.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9.5%(2/21).全组均获得理想的血流量,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1);主肺动脉直径和左、右肺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80.95%)患者在术后1年内接收二期根治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余2例患者缺氧症状,左心宣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等待根治手术.结论:应用合适口径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可明显改善重症法洛四联征症状、体征,为重症法洛四联征根治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宋士秋;李温斌;王圣;王盛宇;董然;张健群;周其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探讨

    目的:讨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3例患者,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和胰腺炎严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无胆管梗阻的胰腺炎采取非手术治疗,胰腺炎恢复后行胆囊切除术,效果良好;合并胆管梗阻的胰腺炎早期手术,以解除胆管梗阻,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根据胆管有无梗阻,结合胰腺炎严重程度制定相应手术方式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作者:朱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肾包虫病诊治进展

    肾包虫病亦称肾棘球幼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幼)寄生在人体肾脏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目前呈世界范围内分布,各地区时此病的诊治水平不一.近年来由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时其发病机制上的进一步认识,在肾包虫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但外科手术治疗仍是肾包虫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郭驹;王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I K121Q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及该突变对多囊卵巢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基因多态性并鉴定基因型,比较正常人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 K121Q突变率明显高于67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 K121Q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因突变组睾酮、促黄体激素均高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 K121Q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发病相关,并且独立于胰岛素抵抗独立存在.

    作者:王艳槟;沈浣;都卫东;方芳;崔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管理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作者:乔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以了解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83例(98.8%),1例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无死亡.封堵器直径为4~18 mm,1例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龚琪;林薇;王哲;徐振海;谈凌凌;吕会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生长抑素类似物depreotide的合成与鉴定的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一种新型生长抑素类似物depreotide.方法:以Fmoc固相法合成depreotide的环肤片段部分cyclo-[(N-Me)Phe-Tyr-DTrp-Lys-Val-Hey] 和线性肽部分[CH2-CO.β-Dap-Lys-Cys-Lys.amide] ,经过液相片段连接法将2片段连接,经过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进行产品纯化鉴定.结果:采用Fmoc固相法和液相片段连接法合成的产品经质谱分析后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1 358,为depreotide;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达到95.29%.结论:采用固相合成法和液相片段连接法合成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depreotide.

    作者:夏伟;侯仁花;吕中伟;蔡海东;袁雪宇;胡海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斑块不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糖尿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18例住院患者,其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痛患者(糖尿病痛史>5年)88例,单纯冠心痛患者3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管均有不同程度轻、中度狭窄(50%~75%).对其分别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于1.5~2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随访评估,对其中严重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糖尿病组随访前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轻度缺血45例,中度缺血36例,阴性7例,随访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轻度缺血32例,中度缺血44例,严重缺血及心肌梗死10例(血管狭窄>90%),2例死亡;单纯冠心病组随访前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轻度缺血20例,中度缺血8倒,阴性2例,随访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轻度缺血18例,中度缺血11例,严重缺血及心肌梗死1例(血管狭窄>90%),死亡0例.2组间随访后较随访前缺血面积、严重程度、射血分数值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4.38,2.58;P均<0,05).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诊断及监测、评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其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贾鹏;郭万华;高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依迭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8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共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作者:杨丽红;杨艳琴;唐红;李艳梅;许蕾;周瑞琴;张华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