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红;杨艳琴;唐红;李艳梅;许蕾;周瑞琴;张华丽
肾包虫病亦称肾棘球幼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幼)寄生在人体肾脏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目前呈世界范围内分布,各地区时此病的诊治水平不一.近年来由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时其发病机制上的进一步认识,在肾包虫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但外科手术治疗仍是肾包虫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郭驹;王玉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幽门成型术的抗反流作用.方法:近端胃切除术同时以幽门为中点纵形切开约2.5 cm,并横行缝合,以扩大幽门开放程度,促进胃排空.结果:106例患者手术后幽门平均宽度1 cm,平均胃排空时间43 min,与随机抽取的60例未行幽门成型术的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胃排空时间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哽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幽门成型术对防治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物反流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但对胃切除>70%者不可勉强实施幽门成型.
作者:高文俊;孟庆宇;王成吉;付金书;李刚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105例结直肠癌中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检测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病理进展与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文清;高双全;黄伟;李静;徐彤;邱俊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效果.方法:5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治疗,在3~8个月随访复查过程中,应用腰椎轴向负荷MRI检查观察治疗后纤维环回缩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加用轴向负荷MRI检查能够充分证实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无效患者的临床治疗能进一步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作者:杨三保;朱绍成;张明;林志军;魏亚军;周灵辉;李武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呼吸重癌监护病房患者进行主要疾病及并发症评估,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内环境变化、病原学变化进行监测,对家属放弃使用呼吸机的情况进行评估.使用Logistic方法探索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死率为36.5%,放弃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病死率77.8%;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癌症和重症肺炎.结论:有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放弃使用呼吸机死亡风险极大.
作者:于洪涛;贾金广;王敏;王金亮;臧金萍;王红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2种氧氟沙星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国产氧氟沙星片0.3 g,HPLC法测血药浓度,用DAS 2.0程序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和参比氧氟沙星片tmax分别为(1.19±0.85)和(0.89±0.42)h.cmax分别为(3.28±1.22)和(3.67±1.03)mg/L,t1/2分刺为(5.80±11 02)和(5.54±0.84)h,AUC0 t分别为(20.24±3.84)和(20.86±3.42)mg·h/L,AUC0-∞.分别为(21.56±4.14)和(21.98±3.80)mg·h/L.2种国产氧氟沙星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t 0为(97.1±9.2)%,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表明2种制剂主要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制剂AUC0-t和Cmax的90%可信限分别为参比制剂的93.0%~100.4%和73.7%~101.7%.结论:2种氧氟沙星片生物等效.
作者:李红梅;秦玉花;赵红卫;张伟;赵钰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轻比重小剂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下肢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组(30例),比较2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及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少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1);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快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或P<0.01);2组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患肢与健肢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1例应用麻黄碱,连续硬膜外麻醉组6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影响轻微.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采用小剂量轻比重局部麻醉药物配方,管理简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轻微.
作者:周小建;李定鲲;黄志超;范海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法洛四联征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中心分流术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21例重症法洛四联征患者应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升主动脉至主肺动脉的分流手术.1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Gore-Tex人造血管直径4~10 mm.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9.5%(2/21).全组均获得理想的血流量,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1);主肺动脉直径和左、右肺动脉直径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80.95%)患者在术后1年内接收二期根治手术,无死亡病例.其余2例患者缺氧症状,左心宣及肺动脉发育均明显改善,等待根治手术.结论:应用合适口径Gore-Tex人造血管行体-肺分流术可明显改善重症法洛四联征症状、体征,为重症法洛四联征根治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宋士秋;李温斌;王圣;王盛宇;董然;张健群;周其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宫腔积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宫腔积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宫腔放置Folly氏双腔导尿管引流及宫腔冲洗,同时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11例痊愈出院,随访1年9例,无复发病例;1例经保守及联合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单纯宫腔积脓保守治疗可达到治愈目的;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防止本病发生.
作者:曲利霞;权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雏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和外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共纳入9项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RevMan 4.2.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组(1233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I缺失型明显高于对照组(1415例)(P<0.05),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为1.33[1.01,1.74],无发表偏倚.结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相关,具有该基因缺失型的个体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增高.
作者:王向红;王秀文;陈淑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以了解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4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83例(98.8%),1例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无死亡.封堵器直径为4~18 mm,1例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龚琪;林薇;王哲;徐振海;谈凌凌;吕会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美国GE公司二代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对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32例患者在行常规多体位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的影象学改变.结果: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及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均发现4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冠状动脉轻度病变2种检查方式分别发现40支、51支,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漏诊轻度病变11支,占21.56%.结论:对冠心痛的诊断.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未显示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但对临床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行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已存在的轻度病变,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清伟;潘朝新;何新兵;吴海姗;梁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按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动脉造影.结果:B组和C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高于A组(P<0.01或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小于A组(P<0.01或P<0.05),B及C组较A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重(P<0.01或P<0.05).结论: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源明;韩永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假性翼状胬肉或粘连组织上皮,结合应用由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羊膜接触镜在重建眼表烧伤后睑球粘连性眼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眼表烧伤致睑球粘连患者26例(26只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3例(13眼),实验组手术方法:分离并保留粘连组织,使其成为以穹隆为基底的组织片,后徒并固定其于睑结膜面,成形睑结膜和穹隆结膜,或部分替代球结膜;处理巩膜表面,尽量保留表层巩膜组织创面行羊膜移植重建结膜囊.手术完毕利用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囊羊膜接触镜置于结膜囊内,并行临时性睑缘缝合术,根据病情需要更换羊膜.对照组则彻底清除眼表粘连组织后根据创面大小行羊膜移植术,术后结膜囊置入角膜接触镜.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结膜上皮化时间、印迹细胞学检测、眼表炎症情况、羊膜病理检查以及睑球粘连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13.2±4.7)d,对照组为(16.1±3.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检测:术前粘连区域见大量炎症细胞,结膜杯状细胞缺失或伴有结膜鳞状上皮化生,术后重建区域可见少量结膜杯状细胞,但密度较正常低;术后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显示实验组为(7.6±3.9)mm,对照组为(4.5±2.9)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显示实验组为(7.0±1.3)s,对照组为(3.7±1.8)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的粘连组织片术后1个月后逐渐变薄,充血减轻,表面血管萎缩,3个月后在内眼观察下与正常球结膜无明显差别.眼表炎症情况:根据更换的羊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间接反映重建眼表的炎症情况,发现术后4周更换取出的羊膜基质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睑球粘连手术成功率实验组为92.3%,对照组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睑球粘连重建眼表中,结合应用由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囊羊膜接触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眼表重建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梁轩伟;李乃洋;刘志平;黄明海;战伟娇;栾少红;王智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囊性脑转移瘤MRI影像资料.结果:共检出21个病灶,病灶多分布于幕上皮髓质交界处,瘤周水肿以中、轻度多见.根据囊壁的形态分为光滑型、结节型、不光滑型.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壁结节强化.结论: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
作者:布桂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作者:乔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尼莫地平检测脑血管反应性与屏气试验的比较,判断尼莫地平试验的可行性.方法:78例体检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静脉泵入尼莫地平和屏气试验2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的影响,计算脑血管反应性(尼莫地平试验)和屏气指数(屏气试验).结果:2例女性被检者因血压下降未完成试验,成功率97.4%.2种方法检测的大平均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与基础平均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试验能够检测脑血管反应性,安全性高.
作者:臧卫周;徐军;杨红旗;王文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一种新型生长抑素类似物depreotide.方法:以Fmoc固相法合成depreotide的环肤片段部分cyclo-[(N-Me)Phe-Tyr-DTrp-Lys-Val-Hey] 和线性肽部分[CH2-CO.β-Dap-Lys-Cys-Lys.amide] ,经过液相片段连接法将2片段连接,经过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进行产品纯化鉴定.结果:采用Fmoc固相法和液相片段连接法合成的产品经质谱分析后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1 358,为depreotide;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产品纯度达到95.29%.结论:采用固相合成法和液相片段连接法合成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depreotide.
作者:夏伟;侯仁花;吕中伟;蔡海东;袁雪宇;胡海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对国人正常颞骨鼓乳段面神经进行MR斜矢状位成像观察及测量研究.方法:选择无任何耳部疾患的正常颞骨20例(40侧耳),在GE3.0T MR机上进行扫描,采用稳态采集的快速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对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进行MR成像.选取鼓乳段面神经显示连续完整的层面进行解剖测量.结果:标本在斜矢状位MR扫描中均得到鼓乳段面神经的完整清晰影像,测得面神经鼓室段的长度为(10.65±1.98)mm,乳突段长度为(14.87±1.20)mm.鼓室段直径为(1.24±0.14)mm,乳突段直径为(1.39±0.18)mm,锥段直径(1.25±0.21)mm.鼓室段和乳突段之间夹角为(105.22±9.13)°.结论:MR斜矢状位扫描可以良好显示颞骨内鼓乳段面神经的解剖特点,所测得数据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于海玲;鞠建宝;徐志鹏;刘丰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2)给予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对照组(n=12)给予长春新碱或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
作者:刘晓娟;刘晓蕙;王丹;舒华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