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轩伟;李乃洋;刘志平;黄明海;战伟娇;栾少红;王智崇
目的:了解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呼吸重癌监护病房患者进行主要疾病及并发症评估,对患者治疗过程的内环境变化、病原学变化进行监测,对家属放弃使用呼吸机的情况进行评估.使用Logistic方法探索影响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死率为36.5%,放弃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病死率77.8%;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癌症和重症肺炎.结论:有机械通气指征的患者放弃使用呼吸机死亡风险极大.
作者:于洪涛;贾金广;王敏;王金亮;臧金萍;王红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及该突变对多囊卵巢临床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基因多态性并鉴定基因型,比较正常人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 K121Q突变率明显高于67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 K121Q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因突变组睾酮、促黄体激素均高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碱性磷酸二脂酶Ⅰ K121Q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发病相关,并且独立于胰岛素抵抗独立存在.
作者:王艳槟;沈浣;都卫东;方芳;崔恒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肺炎表原体感染在冠心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G和/或Ig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炎衣原体抗体效价的提高,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2~4倍.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查到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证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组织学支持肺炎表原体感染促进冠心痛的发生、发展,但抗生素在冠心痛的治疗及预防的实验结果显示其不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率.因此,需进一步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期更为合理治疗和预防冠心痛.
作者:刘明伟;蒋立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1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右心室内径扩大,肺动脉内径增宽,三尖瓣反流.7例患者左、右肺动脉内径增宽,检出肺动脉内附壁栓子7个.栓子附着处彩色多普勒均可见充盈缺损.6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卵圆孔重新开放.结论: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对肺动脉栓子的检出直接诊断肺动脉栓塞,也可通过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等超声表现结合临床资料间接诊断.
作者:傅蕴韵;张桂萍;任群;崔海峡;温瑜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52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54个结节和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102个结节的声像图,对2组疾病的二维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疾病在发病年龄、性别、痛灶部位、结节大小、结节退行性改变(钙化、囊性变或者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节数目,结节形状,结节内实质回声,结节边界(晕环、包膜),结节内部、周边血流信号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白新华;杨雪冰;郭国强;熊华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轻比重小剂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下肢骨折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3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组(30例),比较2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及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局部麻醉药物用量少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1);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快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或P<0.01);2组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患肢与健肢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1例应用麻黄碱,连续硬膜外麻醉组6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影响轻微.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采用小剂量轻比重局部麻醉药物配方,管理简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轻微.
作者:周小建;李定鲲;黄志超;范海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前间隙连续注射胶原酶与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A组(74例)胶原酶连续注射后再联合臭氧注入;B组(46例)自控泵按5 mL/30 min速度连续注射胶原酶;C组(60例)胶原酶一次性注入.3组胶原酶用量均为1200 u.结果:A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8.65%,B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95.65%;C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男别为78.33%和90.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前间隙连续注入胶原酶和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高效、安全等优点.
作者:许成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效果.方法:5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治疗,在3~8个月随访复查过程中,应用腰椎轴向负荷MRI检查观察治疗后纤维环回缩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结论:加用轴向负荷MRI检查能够充分证实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无效患者的临床治疗能进一步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作者:杨三保;朱绍成;张明;林志军;魏亚军;周灵辉;李武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潜伏期药物干预对无痛分娩产程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组潜伏期使用2%利多卡因200 mg湿敷宫颈,活跃期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行椎管内麻醉,采用自控阵痛泵硬膜外腔给药行无痛分娩.对照组单纯实施无痛分娩.未用药组不用以上3种药物干预.观察对比3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疼痛程度、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与时照组第一产程、总产程及难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未用药组第一产程、总产程、难产率、新生儿窒息及镇痛有效率度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第二、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宫颈湿敷利多卡因能缩短无痛分娩的产程,降低难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卢志茹;刘朝霞;王丽欣;李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美国GE公司二代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对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32例患者在行常规多体位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冠状动脉的影象学改变.结果: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及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均发现41支冠状动脉狭窄>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冠状动脉轻度病变2种检查方式分别发现40支、51支,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漏诊轻度病变11支,占21.56%.结论:对冠心痛的诊断.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未显示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但对临床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行旋转式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已存在的轻度病变,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张清伟;潘朝新;何新兵;吴海姗;梁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应激性血糖升高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次日晨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将2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86例)和血糖正常组(170例),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升高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较血糖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重,并发症多,病兄率高,应加强血糖监测,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姚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肝细胞癌患者、44例慢性HBV携带者和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结果:在34例肝细胞癌患者中,B基因型12例(35.3%),C基因型20例(58.5%),B/C基因型2例(5.9%).结论:HBV C基因型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王拱辰;施广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囊性脑转移瘤MRI影像资料.结果:共检出21个病灶,病灶多分布于幕上皮髓质交界处,瘤周水肿以中、轻度多见.根据囊壁的形态分为光滑型、结节型、不光滑型.T1WI囊液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环形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壁结节强化.结论:囊性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需与脑脓肿及其他肿瘤性囊性病变相鉴别.
作者:布桂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下颌骨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成型钛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患者应用成型钛板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例死于肿瘤复发,1例因感染导致成型铁板大部外露而去除钛板,其余患者愈合良好,下颌骨连续性及功能得到恢复,手术成功率97.14%.结论:成型钛板应用于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张现军;李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假性翼状胬肉或粘连组织上皮,结合应用由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羊膜接触镜在重建眼表烧伤后睑球粘连性眼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眼表烧伤致睑球粘连患者26例(26只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3例(13眼),实验组手术方法:分离并保留粘连组织,使其成为以穹隆为基底的组织片,后徒并固定其于睑结膜面,成形睑结膜和穹隆结膜,或部分替代球结膜;处理巩膜表面,尽量保留表层巩膜组织创面行羊膜移植重建结膜囊.手术完毕利用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囊羊膜接触镜置于结膜囊内,并行临时性睑缘缝合术,根据病情需要更换羊膜.对照组则彻底清除眼表粘连组织后根据创面大小行羊膜移植术,术后结膜囊置入角膜接触镜.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结膜上皮化时间、印迹细胞学检测、眼表炎症情况、羊膜病理检查以及睑球粘连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13.2±4.7)d,对照组为(16.1±3.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检测:术前粘连区域见大量炎症细胞,结膜杯状细胞缺失或伴有结膜鳞状上皮化生,术后重建区域可见少量结膜杯状细胞,但密度较正常低;术后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显示实验组为(7.6±3.9)mm,对照组为(4.5±2.9)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显示实验组为(7.0±1.3)s,对照组为(3.7±1.8)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的粘连组织片术后1个月后逐渐变薄,充血减轻,表面血管萎缩,3个月后在内眼观察下与正常球结膜无明显差别.眼表炎症情况:根据更换的羊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间接反映重建眼表的炎症情况,发现术后4周更换取出的羊膜基质仍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睑球粘连手术成功率实验组为92.3%,对照组为6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睑球粘连重建眼表中,结合应用由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囊羊膜接触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眼表重建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梁轩伟;李乃洋;刘志平;黄明海;战伟娇;栾少红;王智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积雪苷联合激素及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予以积雪苷联合激素及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结果患者自我评价的总有效率为82.22%(37/45),其中水肿期、水肿-硬化期和硬化期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端型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弥漫型(P<0.01).医生评价水肿期、水肿-硬化期和硬化期的皮肤紧硬的总得分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肢端型也有明显下降(P<0.01),而弥漫型无明显下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结论:积雪苷联合激素及环磷酰胺时治疗肢端型系统性硬化症水肿期和硬化期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谭校;白玉双;王海;刘树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12)给予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对照组(n=12)给予长春新碱或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
作者:刘晓娟;刘晓蕙;王丹;舒华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8例)及对照组(54例),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35 d后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早期参与强化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刘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作者:乔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脑损伤是很多疾病过程中严重的病理损伤或继发的并发症.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脑损伤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预后,所以寻找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脑损伤生化标记物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研究多、具潜力的标记物是S100B蛋白,本文就其结构、功能、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邹以席;黄方炯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