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霞;廖爱华;柳贵梅;苑振云
阴阳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本文围绕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四时者,死生之本6个方面论述中医阴阳文化内涵.和指和生、和谐、调和、适中等.阴阳和以平为期,尚中和.阴阳和对人体内环境有双向调节作用,故立足阴阳,诊疗疑难杂症,中医学效佳.
作者:金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桔梗半夏汤在术后胃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对11例术后胃瘫患者在调整静脉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策略的同时给予口服桔梗半夏汤治疗,随访并总结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在3周内恢复进食,平均12.5d,且6个月追访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半夏桔梗汤治疗术后胃瘫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姜敏;周琴;肖俐;左明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通常被解释为冬季寒邪侵袭人体时,先伏藏于体内而不即时发病,至春夏之际变为温热邪气而外发致病.笔者认为冬日伏藏的寒邪只是一个诱发人体里热的因素,犹如一个开关,是人体里热蓄积的始动因素,至春夏阳气升发则热邪或被外邪引动或与人体阳气相合而外发,即真正导致春温的是热邪,而寒邪只是诱发热邪产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涛;于智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7例口服通心络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丹参片(3片/次,3次/d),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比较,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功能指数、改善微循环方面效果优于丹参片.
作者:金洁婷;何宝伦;杨金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口味异常是由于脏腑之气偏盛或偏衰而致脏腑失和之气上溢于口所形成的口有异味的病证.临床多见口苦、口酸、口成、口甜、口臭,但亦有口中铁锈味、口中煤油味等少见病证.白兆芝教授认为口味异常应首辨脏腑病位,其与脾胃、肠、肝胆等脏腑关系密切,同时也与心、肾相关.临证需舌脉症合参,辨清寒热虚实,具体情况当酌情辨治.
作者:白煜;白震宁;白宇宁;王海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奔牛社区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辨证分型的分析,期望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新途径,以期对社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养生、运动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在社区所管辖的7375人口数中,筛查出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年龄在18岁~ 80岁之间)712人,其中通过对502人进行了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分析.结果:在502例规范管理人员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瘀血内阻型>阴阳两虚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瘀血内阻型.
作者:叶雪萍;叶雪玲;马利萍;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学化瘀法,对照组用西药促排卵法.从各组月经周期恢复情况、排卵功能恢复、自觉症状消失、相关检测指标恢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学从瘀着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刘昭阳;王峥;李冰冰;刘宝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建立MCF-7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方法:先采用MCF-7细胞株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后利用骨髓穿刺针行余20只裸鼠肿瘤原位移植.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移植瘤病理学检测,IHC法检测ER的表达.结果:接种瘤细胞后第12天成瘤,行裸鼠间原位移植后4d即可见肿瘤生长,成瘤率100%,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ER(+).结论:利用骨髓穿刺针建立人乳腺癌裸鼠间原位移植模型,其成瘤率高、可重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
作者:周跃华;殷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通过观脏腑、察寒温、看经络、识气血等方法,详细询查三叉神经疼痛的诱发因素、加重原因、疼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的症状和舌脉,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保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方法:82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2.5%、90.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
作者:王彦霞;廖爱华;柳贵梅;苑振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壮医学派专门从事壮族医药的研究与运用,是国内著名的民族医药学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壮医学派的发展源流、学术特色、著名医家及其学术贡献三方面做一阐述.
作者:莫清莲;戴铭;林怡;梁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因和证候的专著.从该书所载的病证等方面的内容来看,当时的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对诊法的应用已经达到全面周到、分析透彻的程度.本文试总结《诸病源候论》中有关面部官窍望诊法理论内容,包括目诊、耳诊、口诊、唇诊、齿诊、鼻诊等,以丰富中医面部望诊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追溯其发展脉络.
作者:杜松;张玉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背部膀胱经区域及督脉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疼痛程度积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背部刮痧,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各种疼痛程度积分减低,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部膀胱经区域及督脉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红;张国忠;康荣芝;魏昱航;万世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也是恶性肿瘤的本质的表现,亦是当今恶性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仍未攻破的难题.目前恶性肿瘤的转移是90%病人死亡的原因,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是现阶段治疗恶性肿瘤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随师侍诊两年,对孙桂芝教授基于“治未病”学术思想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一些体会和思考整理如下,以便临床借鉴.
作者:刘声;雷娜;孙桂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临床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探索KOA的腹针特色疗法.常规腹针疗法治疗KOA确有显著止痛疗效.笔者结合个人临床治疗医案,在常规腹针疗法治疗KOA的基础上,探索行针和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膝关节的腹针特色疗法,动静结合,止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郭鑫;王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诊断为冠心痛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的患者,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90.70%,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坚持用药3~6个月者,临床症状可进一步改善.结论: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痛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李庆海;吕永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黄帝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故此在预防、治疗、养生、保健时,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本文通过研究李东垣“顺应四时“的学术思想,概括为脏腑生理机能与四时升降相类、病因病机与四时密切相关、治疗法则当与四时参合、遣方用药宜与四时相宜、养生保健应顺应四时等几个方面,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至今仍可作为临床治疗用药及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
作者:李基赫;高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给予乳安汤合并健乳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38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后患者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治疗后,治疗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 <0.05),孕酮(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结论:自拟乳安汤合并自拟健乳操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
作者:罗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勃起功能障碍患者(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医体质类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辨体质施护.方法:描述性研究设计、方便取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30例ED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再按统一标准进行临床资料整理,将所得资料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结果:总体病人体质类型分布排序,前4种由多到少依次为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所占比例之和超出总例数的一半以上(60.45%),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与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结论:勃起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体质类型ED患者的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体质可通过辨体质施护,达到预防ED的目的.
作者:陈文英;李广森;张朝德;尤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4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行患侧面部针刺及穴位隔姜灸.结果:46例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针刺配合穴位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杨万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