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
运用《伤寒论》中六经相关理论,从和解少阳法探讨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新思路.认为支气管哮喘发病是由于久病正虚,邪居少阳,正邪交争,少阳经气逆乱引起少阳枢机不利所致.少阳证之“休作有时”,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表现出来的夜间“定时发作”是不谋而合的.提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应遵从和解少阳、疏利枢机的治疗原则,着手辫证论治.
作者:赵克明;徐洪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勃起功能障碍患者(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医体质类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辨体质施护.方法:描述性研究设计、方便取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30例ED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再按统一标准进行临床资料整理,将所得资料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结果:总体病人体质类型分布排序,前4种由多到少依次为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所占比例之和超出总例数的一半以上(60.45%),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与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结论:勃起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体质类型ED患者的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体质可通过辨体质施护,达到预防ED的目的.
作者:陈文英;李广森;张朝德;尤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诊断为冠心痛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的患者,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90.70%,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坚持用药3~6个月者,临床症状可进一步改善.结论: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痛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痰瘀互结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李庆海;吕永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于古籍医案的内风病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医案类”著作中系统收集内风病证医案777份,对疾病名称、证候、症状、病因、用药等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内风病证医案信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内风病理变化的形成中,肝阳化风证为常见,240例占医案数目的30.89%,与痰相关的因素(痰热、痰湿)共209例占26.9%,阴虚生风占19.18%,血虚生风占13.9%,由瘀血导致或夹杂瘀血表现的内风证候为61例占7.85%,此外还可见到气虚生风、阳虚生风等.兼夹证共出现146例,占医案总数的18.8%,其中两证兼夹138例,三证兼夹8例;兼夹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组合是肝阳化风+痰热生风、血虚生风+痰湿生风、肝阳化风+痰湿生风、阴虚生风+痰热生风、肝阳化风+瘀血生风、阴虚生风+瘀血生风、痰热生风+瘀血生风、痰湿生风+瘀血生风等.内风病证的病性(寒热虚实)中,“热性”的病理变化有401例占51.6%,“寒性”病变有55例占7.1%,虚实镨杂病变379例占48.8%,实证次之,虚证少.结论:内风病证病机表现形式不仅限于目前公认的肝阳化风、阴虚生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还包括痰浊生风、瘀血生风、气虚生风、阳虚生风等;内风病证的病机复杂,易出现证候要素兼夹情况,其中肝阳、阴虚、痰湿、痰热、气虚、血瘀、血虚等因素兼夹为常见;病性特点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且热证较多;系统研究内风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以及证治规律,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中医“内风“理论.
作者:吴建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胃脘痛文献的总结,从辨证分型、针刺、灸法、其他疗法4个方面对针灸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了各种疗法的运用与改进,并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用与临床发展方向.
作者:裘磊;肖元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人参相关病证方药相应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治疗人参文献数据,采用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人参相关疾病、证候、方剂等规律,并利用Cytoscape 2.8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人参相关疾病以心力衰竭、糖尿病为核心;证候以气阴两虚为核心;代表方剂有人参汤、人参养荣汤等;人参常用配伍药有麦冬、黄芩等.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病证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作者:梁非;田景平;蔡峰;郑光;郭洪涛;展俊平;张弛;吕诚;姜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阴阳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本文围绕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四时者,死生之本6个方面论述中医阴阳文化内涵.和指和生、和谐、调和、适中等.阴阳和以平为期,尚中和.阴阳和对人体内环境有双向调节作用,故立足阴阳,诊疗疑难杂症,中医学效佳.
作者:金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痹证是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畸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痹证进行了详尽论述,本文主要对《金匮要略》所论痹证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治法及用药特点进行探析,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吴晋英;李俊莲;张世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学化瘀法,对照组用西药促排卵法.从各组月经周期恢复情况、排卵功能恢复、自觉症状消失、相关检测指标恢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学从瘀着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刘昭阳;王峥;李冰冰;刘宝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愈疡汤对浊毒内蕴型胃溃疡大鼠TNF-α、胃黏膜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治疗组、中药高、低剂量组5组,每组12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组均制造成实验性浊毒内蕴型胃溃疡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35d治疗,处死大鼠之后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及血清TNF-α、胃黏膜SOD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TNF-α含量升高(P<0.05),胃黏膜SOD含量降低;治疗组均能较模型组TNF-α降低(P<0.05),胃黏膜SOD含量升高,胃溃疡面积亦明显减小(P<0.01).结论:化浊解毒愈疡汤可以降低胃溃疡大鼠血清TNF-α含量,升高胃黏膜SOD含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王红霞;张晓艳;孙园园;董笑一;豆志伟;曹东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情志论是中医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保健、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情志的产生、作用及对脏腑的影响等几方面对中医的情志理论进行探析,总结中医心理学的情志理论,以充实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内容.
作者:邵祺腾;王昊;张振华;李黎;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全面收集30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分别时作者及期刊进行电话采访,了解针灸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试验使用情况及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宜的解决方法.
作者:屈建峰;王莹莹;杨金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奔牛社区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辨证分型的分析,期望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新途径,以期对社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养生、运动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在社区所管辖的7375人口数中,筛查出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年龄在18岁~ 80岁之间)712人,其中通过对502人进行了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分析.结果:在502例规范管理人员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瘀血内阻型>阴阳两虚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瘀血内阻型.
作者:叶雪萍;叶雪玲;马利萍;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建立MCF-7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方法:先采用MCF-7细胞株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后利用骨髓穿刺针行余20只裸鼠肿瘤原位移植.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移植瘤病理学检测,IHC法检测ER的表达.结果:接种瘤细胞后第12天成瘤,行裸鼠间原位移植后4d即可见肿瘤生长,成瘤率100%,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ER(+).结论:利用骨髓穿刺针建立人乳腺癌裸鼠间原位移植模型,其成瘤率高、可重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
作者:周跃华;殷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影响消化系统的表现,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年版),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其中糖尿病腹泻的发病率为10 ~ 22%.糖尿病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间歇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可伴腹胀、乏力、倦怠等症状,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巨大压力.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对糖尿病腹泻的中医常见症状、证型、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整理分析,以寻找其共同特点.
作者:张静毅;魏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难经》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难经》的脉诊理论,在独取寸口、三部九候、重视天人相应整体观及脉象主病等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对于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作者: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给予乳安汤合并健乳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38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后患者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治疗后,治疗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 <0.05),孕酮(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结论:自拟乳安汤合并自拟健乳操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
作者:罗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临床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探索KOA的腹针特色疗法.常规腹针疗法治疗KOA确有显著止痛疗效.笔者结合个人临床治疗医案,在常规腹针疗法治疗KOA的基础上,探索行针和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膝关节的腹针特色疗法,动静结合,止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郭鑫;王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探讨中医学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干预研究概况,从冠脉无复流、慢复流、心肌顿抑、微血栓形成、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展开,提出了在中医药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方面,应在辨病辨证和指标检测标准的统一、对先进检测方法的掌握、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合理配伍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而寻找合理的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能是冠心痛后灌注时代的研究方向.
作者:卢健棋;温志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背部膀胱经区域及督脉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疼痛程度积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疼痛型亚健康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背部刮痧,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各种疼痛程度积分减低,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部膀胱经区域及督脉刮痧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疼痛型亚健康状态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红;张国忠;康荣芝;魏昱航;万世卿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