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英;李广森;张朝德;尤耀东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黄帝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故此在预防、治疗、养生、保健时,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本文通过研究李东垣“顺应四时“的学术思想,概括为脏腑生理机能与四时升降相类、病因病机与四时密切相关、治疗法则当与四时参合、遣方用药宜与四时相宜、养生保健应顺应四时等几个方面,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至今仍可作为临床治疗用药及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
作者:李基赫;高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痹证是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畸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张仲景《金匮要略》对痹证进行了详尽论述,本文主要对《金匮要略》所论痹证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治法及用药特点进行探析,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作者:吴晋英;李俊莲;张世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学化瘀法,对照组用西药促排卵法.从各组月经周期恢复情况、排卵功能恢复、自觉症状消失、相关检测指标恢复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学从瘀着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刘昭阳;王峥;李冰冰;刘宝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通常被解释为冬季寒邪侵袭人体时,先伏藏于体内而不即时发病,至春夏之际变为温热邪气而外发致病.笔者认为冬日伏藏的寒邪只是一个诱发人体里热的因素,犹如一个开关,是人体里热蓄积的始动因素,至春夏阳气升发则热邪或被外邪引动或与人体阳气相合而外发,即真正导致春温的是热邪,而寒邪只是诱发热邪产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涛;于智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B超)改变.方法: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脂肪肝患者30例.结果:经治疗3个月治愈12例(占40%),显效5例(占17%),有效8例(占26%),无效5例(占17%),总有效率达83%.结论:B超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脂肪肝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脂肪肝疗效满意.
作者:杨凯;陈欣;孙树香;张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46例顽固性面瘫患者行患侧面部针刺及穴位隔姜灸.结果:46例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针刺配合穴位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杨万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探讨肝脾与慢性湿疹发生、发展的关系,阐述脾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始动环节,肝血虚、肝血瘀、虚瘀生风是慢性湿疹发病的病机核心,提出了健脾气、祛脾顽湿、养肝血、滋肝阴、疏肝气、潜肝阳、活肝血、息肝风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中医药方法.
作者:刘学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运用《伤寒论》中六经相关理论,从和解少阳法探讨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新思路.认为支气管哮喘发病是由于久病正虚,邪居少阳,正邪交争,少阳经气逆乱引起少阳枢机不利所致.少阳证之“休作有时”,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表现出来的夜间“定时发作”是不谋而合的.提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应遵从和解少阳、疏利枢机的治疗原则,着手辫证论治.
作者:赵克明;徐洪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影响消化系统的表现,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年版),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其中糖尿病腹泻的发病率为10 ~ 22%.糖尿病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间歇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可伴腹胀、乏力、倦怠等症状,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巨大压力.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对糖尿病腹泻的中医常见症状、证型、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整理分析,以寻找其共同特点.
作者:张静毅;魏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方法:82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2.5%、90.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
作者:王彦霞;廖爱华;柳贵梅;苑振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探讨生身之前和生身之后两个阶段定义的命门、命火与肾精:(1)肾精即生殖之精,源于父母并包含生命的全息,生身之前的命火、命门皆藏其中,生身之后的肾精只蕴藏下一代的生命;(2)命火为生命的火种,即精卵中具有原始发动细胞分裂作用的力量.生身之前藏于源自父母的先天之精中,生身之后藏于两肾之间的命门,二者主宰自身的生命活动,也主宰孕育下一代的生殖之精;(3)命门,生命之门,是命火团聚伏藏之所.生身之前居于源自父母的先天之精中,生身之后居于两肾之间,与两肾构成坎卦.
作者:郭晓东;曲道炜;郑洪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通过观脏腑、察寒温、看经络、识气血等方法,详细询查三叉神经疼痛的诱发因素、加重原因、疼痛的部位、性质以及伴随的症状和舌脉,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保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壮医学派专门从事壮族医药的研究与运用,是国内著名的民族医药学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壮医学派的发展源流、学术特色、著名医家及其学术贡献三方面做一阐述.
作者:莫清莲;戴铭;林怡;梁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情志论是中医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保健、临床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情志的产生、作用及对脏腑的影响等几方面对中医的情志理论进行探析,总结中医心理学的情志理论,以充实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内容.
作者:邵祺腾;王昊;张振华;李黎;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雷公藤多甙联合作用对IgA肾病蛋白尿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07 ~2012年我院86例IgA肾病继发蛋白尿病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增加口服雷公藤多甙片及强的松,对照组不服用强的松,给予TWP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时,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矫正X2=9.06,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与雷公藤多甙联合用药较雷公藤单药具有明显改善IgA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等作用.
作者:冯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帕罗西丁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及SAS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体疗效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A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从治疗第3天起试验组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SAS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从治疗第3天起2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口干、便秘等消化系统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确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且起效较早、副作用较对照组少.
作者:杨国华;李宁;吴晓青;顾秀玲;董涛;董永丽;易璐莹;王志平;赵腾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通过分析当前对“肾应冬”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肾应冬”的本质内涵,对于正确把握“肾应冬”的本质内涵,以及对认识临床生殖泌尿系统季节性发病的病理、诊断、预防养生与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覃骊兰;蓝毓营;马淑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难经》是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难经》的脉诊理论,在独取寸口、三部九候、重视天人相应整体观及脉象主病等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对于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作者: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毒性中药附子及其不同炮制规格的鉴别区分和使用.结论:毒性中药附子因其炮制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炮制规格,药性有所不同,附子未经炮制宜谨慎使用.
作者:薛庆海;蔡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勃起功能障碍患者(Erectile Dysfunction,ED)中医体质类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辨体质施护.方法:描述性研究设计、方便取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30例ED患者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问卷调查,再按统一标准进行临床资料整理,将所得资料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结果:总体病人体质类型分布排序,前4种由多到少依次为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湿热质兼气虚质,所占比例之和超出总例数的一半以上(60.45%),年龄、文化程度、病程与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关性.结论:勃起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体质类型ED患者的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体质可通过辨体质施护,达到预防ED的目的.
作者:陈文英;李广森;张朝德;尤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