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骊兰;蓝毓营;马淑然
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ve disorder)常发生在绝经前后,临床以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紧张等为主要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笔者从肾脑平衡失调理论入手,阐述慢性应激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进而影响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孟安琪;侯小艳;高超;李默;付沈康;任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复发转移是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也是恶性肿瘤的本质的表现,亦是当今恶性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仍未攻破的难题.目前恶性肿瘤的转移是90%病人死亡的原因,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是现阶段治疗恶性肿瘤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随师侍诊两年,对孙桂芝教授基于“治未病”学术思想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一些体会和思考整理如下,以便临床借鉴.
作者:刘声;雷娜;孙桂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帕罗西丁口服,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及SAS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体疗效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A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从治疗第3天起试验组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SAS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从治疗第3天起2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口干、便秘等消化系统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确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且起效较早、副作用较对照组少.
作者:杨国华;李宁;吴晓青;顾秀玲;董涛;董永丽;易璐莹;王志平;赵腾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三联用药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阳医专中医附属医院已行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造口术、盆腔黏连松解术,并经美蓝通液证实双侧输卵管通畅的6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中西医三联用药治疗;对照组30例腹腔镜术后通液1次,等待自然受孕.术后1年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66.67%,痊愈率66.67%,积水复发率6.67%;对照组妊娠率33.33%,痊愈率26.67%,积水复发率26.67%,2组术后1年妊娠率、痊愈率、积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三联用药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可以提高妊娠率,降低积水复发率.
作者:冯冬兰;李改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人参相关病证方药相应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收集治疗人参文献数据,采用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人参相关疾病、证候、方剂等规律,并利用Cytoscape 2.8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人参相关疾病以心力衰竭、糖尿病为核心;证候以气阴两虚为核心;代表方剂有人参汤、人参养荣汤等;人参常用配伍药有麦冬、黄芩等.结论:文本挖掘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病证方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作者:梁非;田景平;蔡峰;郑光;郭洪涛;展俊平;张弛;吕诚;姜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桔梗半夏汤在术后胃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对11例术后胃瘫患者在调整静脉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策略的同时给予口服桔梗半夏汤治疗,随访并总结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在3周内恢复进食,平均12.5d,且6个月追访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半夏桔梗汤治疗术后胃瘫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姜敏;周琴;肖俐;左明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奔牛社区2型糖尿病中医病机辨证分型的分析,期望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预防控制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新途径,以期对社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养生、运动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在社区所管辖的7375人口数中,筛查出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年龄在18岁~ 80岁之间)712人,其中通过对502人进行了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分析.结果:在502例规范管理人员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瘀血内阻型>阴阳两虚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瘀血内阻型.
作者:叶雪萍;叶雪玲;马利萍;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通常被解释为冬季寒邪侵袭人体时,先伏藏于体内而不即时发病,至春夏之际变为温热邪气而外发致病.笔者认为冬日伏藏的寒邪只是一个诱发人体里热的因素,犹如一个开关,是人体里热蓄积的始动因素,至春夏阳气升发则热邪或被外邪引动或与人体阳气相合而外发,即真正导致春温的是热邪,而寒邪只是诱发热邪产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涛;于智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五子衍宗方对实验性隐睾小鼠复位固定术后睾丸生精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五子衍宗方100、200 mg· 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分别行睾丸腹腔固定术制隐睾模型,假手术组将睾丸提至腹腔后即回复阴囊而不行固定术;术后常规饲养14d后,对模型组及五子衍宗方组再行隐睾复位固定术,术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灌服纯净水0.01mL·g-1,五子衍宗方100、200 mg·kg-剂量组分别灌服相应剂量五子衍宗方,各组小鼠连续给药14 d,于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各组小鼠的睾丸重量、精子密度、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周期,光、电镜观察睾丸组织学变化.结果:五子衍宗方能够提高模型小鼠睾丸重量,增加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恢复睾丸内各级生精细胞百分比,从而改善隐睾小鼠复位固定术后睾丸组织的病理性变化.结论:五子衍宗方能够促进隐睾小鼠睾丸复位固定术后的睾丸生精功能恢复.
作者:曾晓;袁丁;王婷;刘苗苗;狄国杰;张海滨;李靳;刘朝奇;张长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探讨生身之前和生身之后两个阶段定义的命门、命火与肾精:(1)肾精即生殖之精,源于父母并包含生命的全息,生身之前的命火、命门皆藏其中,生身之后的肾精只蕴藏下一代的生命;(2)命火为生命的火种,即精卵中具有原始发动细胞分裂作用的力量.生身之前藏于源自父母的先天之精中,生身之后藏于两肾之间的命门,二者主宰自身的生命活动,也主宰孕育下一代的生殖之精;(3)命门,生命之门,是命火团聚伏藏之所.生身之前居于源自父母的先天之精中,生身之后居于两肾之间,与两肾构成坎卦.
作者:郭晓东;曲道炜;郑洪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建立MCF-7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方法:先采用MCF-7细胞株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后利用骨髓穿刺针行余20只裸鼠肿瘤原位移植.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移植瘤病理学检测,IHC法检测ER的表达.结果:接种瘤细胞后第12天成瘤,行裸鼠间原位移植后4d即可见肿瘤生长,成瘤率100%,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ER(+).结论:利用骨髓穿刺针建立人乳腺癌裸鼠间原位移植模型,其成瘤率高、可重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
作者:周跃华;殷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方法:82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2.5%、90.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
作者:王彦霞;廖爱华;柳贵梅;苑振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半夏等6种中草药的超临界CO2萃取物对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惊厥模型的对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惊厥模型,比较灌胃各药对惊厥行为和脑电图的影响;采用HPLC法比较各药对海马区Glu、Asp、Gly和GABA的含量影响.结果:(1)半Ⅱ、柴Ⅰ、天Ⅱ、钩Ⅱ、石Ⅰ、石Ⅱ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青霉素诱发痫性的发作潜伏期,减轻发作程度,延长痫性放电的潜伏期,减少痫波发放频率,减小放电高波幅;(2)钩Ⅱ和半Ⅱ能显著降低Glu的含量(P<0.05);柴Ⅰ、石Ⅰ、天Ⅱ和半Ⅱ能显著升高GABA的含量(P<0.01或P<0.05).结论:(1)半Ⅱ、柴Ⅰ、天Ⅱ、钩Ⅱ、石Ⅰ、石Ⅱ可抑制大鼠皮层定位注射青霉素诱发的癫痫发作和痫性放电,产生抗癫痫作用,其中半Ⅱ是对抗青霉素点燃惊厥发作有效的药物,其作用性质与托吡酯相似,且对该模型的对抗作用优于托吡酯;(2)柴Ⅰ、石Ⅰ和天Ⅱ的抗惊厥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显著增加大鼠海马GABA的含量、提高GABA功能实现,钩Ⅱ通过降低Glu的含量、限制Glu兴奋系统功能实现,半Ⅱ既能增加GABA的含量又能降低Glu的含量,其抗痫作用可能与加强GABA抑制功能和/或限制Glu兴奋功能有关.
作者:杨蓉;王明正;成银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艾滋病合并难治性口腔溃疡的有效方药.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难治性口腔溃疡患者25例,采用甘草泻心汤为主并随症加减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口腔溃疡治愈22例,好转3例,全部有效,其中2周治愈9例,4周治愈1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难治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溃疡愈合快、服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党中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灸并用治疗经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筋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燔针组、针灸结合组各30例,4组疗程均为7d,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经筋病患者疗效比较,燔针组与针刺组、艾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结合组与燔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灸结合组较其他3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并用治疗经筋病,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疗效确切.
作者:徐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CRH、ACTH及CORT分泌的调控与垂体及脊髓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针刺对脊髓损伤及垂体摘除模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水平的影响.结果:针刺可下调脊髓损伤模型CRH水平,上调CORT水平;下调垂体摘除模型CRH及CORT水平.结论:针刺调节HPA轴的功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室旁核分泌CRH,调控CORT分泌.
作者:王少军;谭连红;张娇娇;朱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376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统计中药复方数据库中2味药的配伍,得到药对5698对.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高频药对的功效配伍进行分析,得到药对配伍特色:补虚药与祛风湿药、祛风湿药与解表药、补虚药与解表药、补虚药与补虚药、祛风湿药与祛风湿药、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与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及其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柳春;梁永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病因和证候的专著.从该书所载的病证等方面的内容来看,当时的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对诊法的应用已经达到全面周到、分析透彻的程度.本文试总结《诸病源候论》中有关面部官窍望诊法理论内容,包括目诊、耳诊、口诊、唇诊、齿诊、鼻诊等,以丰富中医面部望诊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追溯其发展脉络.
作者:杜松;张玉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探讨中医学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干预研究概况,从冠脉无复流、慢复流、心肌顿抑、微血栓形成、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展开,提出了在中医药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方面,应在辨病辨证和指标检测标准的统一、对先进检测方法的掌握、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合理配伍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而寻找合理的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能是冠心痛后灌注时代的研究方向.
作者:卢健棋;温志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影响消化系统的表现,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年版),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其中糖尿病腹泻的发病率为10 ~ 22%.糖尿病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间歇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失禁,可伴腹胀、乏力、倦怠等症状,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巨大压力.本研究基于文献资料,对糖尿病腹泻的中医常见症状、证型、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整理分析,以寻找其共同特点.
作者:张静毅;魏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