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区顽固性疼痛的诊治

田宇剑;陆春雷;吴国忠

关键词:直肠癌, 会阴区疼痛, 肿块,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区顽固性疼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实施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疼痛均有所改善,16例疼痛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反复;2例6个月后再次出现疼痛,证实为会阴区复发伴远处转移,后死于全身衰竭.本组患者获1~5.5年随访.结论:对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区顽固性疼痛伴肿块形成者,肿块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病灶可去除瘁痛病因,对肿瘤复发所致的疼痛,手术为有效治疗方法;结合局部放疗等术后辅助治疗,可达到消除和减轻瘁痛、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道及研究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为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特性的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壁非对称性增厚,心室腔相对变小,心室收缩活动较正常者更强,常伴有舒张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

    作者:陈曦;朱媛;石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乳腺导管造影术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资料,病例均行钼靶X线平片摄影、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乳腺钼靶X线平片有阳性征象者7例,占25.0%,乳腺导管造影明确诊断25例,占89.3%.造影主要表现为大导管及分支导管管壁不规则浸润、虫蚀样破坏、僵硬及狭窄,腔内多发小充盈缺损,近端导管扩张,主导管及部分分支中断.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桂景;李桂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对儿童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儿童肠套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3例儿童肠套叠彩超低频与高频声像图表现.结果:863例中826例低频超声有明确的长套叠征象,35例低频超声提示肠套叠征象,但不能确诊,2例低频超声无肠套叠征象;863例高频超声均有明确肠套叠征象;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儿童肠套叠的价值较大.

    作者:杨复宾;周珉;盛茂;任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糖变化,探讨其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对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前、中、后进行血糖监测、干预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累计完成286个化疗周期,化疗后第1天血糖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后逐渐下降,化疗后7 d血糖已降至化疗前水平.4例患者化疗期问出现血酮体升高、尿酮体阳性,经调整胰岛素用量后血糖逐渐下降,顺利完成化疗.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血糖可升高,有效控制血糖其化疗是安全的.

    作者:杨莉;王亚非;王飞;印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细胞肝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肝细胞肝癌32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测量达峰强度、增强斜率和廓清斜率并观察曲线形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细胞肝癌和瘤周非癌组织廓清斜率分别为(3.20±1.46)dB/s,(0.41±0.07)dB/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增强斜率和达峰强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峰值曲线形态方面,14例(43.75%)呈单峰,18例(56.25%)呈双峰(M峰).结论:时间-强度曲线可量化分析肝细胞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有助于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和诊疗.

    作者:杨龙;王绮;吴刚;袁建军;张连仲;郭文清;王文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既往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近年来应用于各种危重症的诊断、抢救和治疗,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不可或缺的必要设备和抢救手段.

    作者:王承辉;杜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堆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1例,给予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疗程1.5年.比较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肌秆、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并琨察缓解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完全缓解5例(23.81%),显著缓解8例(38.10%),部分缓解4例(19.05%),无效4例(19.05%),总缓解率80.95%.结论:吗替圭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良志;何先红;刘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完整病例资料,依据早期死亡的定义将患者分为早期死亡组(35例)和旱期生存组(58例),分析判断旱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剩余碱、血肌酐、血糖、谷草转氨酶和血钙.多因素分析显示剩余碱是预测旱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剩余碱联合血肌酐评估,阳性预告为50%,与日本严重程度评分(JSS)对早期死亡评估相当.早期死亡患者均有胰腺坏死,且JSS≥15分.早期死亡患者的乳酸脱氢酶>1 300 u/L.结论:剩余碱是预测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剩余碱和肌酐联合对早期死亡患者评估效果与JSS相当.乳酸脱氢酶>1 300 u/L可能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斌;乐星华;罗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脓毒症患儿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动态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小扳动态变化在脓毒症惠儿的临床意义,为脓毒症病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测定52例脓毒症患儿在入住儿科ICU后的1,24,48,72 h及18例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血小板计数;分析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计敷度血小板/白细胞介素-6比值的变化和对病情预后的影响.结果:脓毒症好转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于1,12,48 h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72 h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恶化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于1,12,24,48 h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脓毒症恶化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较好转患儿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好转惠儿血小板水平于1,12 h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血小板水平回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脓毒症恶化患儿血小板于1,12,24,48,72 h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测定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司徒超;黄卫东;村秀丽;曹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苯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早期2型糖尿痛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B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次,2次/d,口服;B组给予苯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

    作者:王晓虎;孙良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13例复发,行2次手术治疗,1例死于甲状腺癌肺转移.结论:对疑似甲状腺癌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细针穿刺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能避免再次手术;术后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避免疾病复发.

    作者:张惠;王春雷;王旺河;余广增;张秋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颈动脉体瘤的误诊分析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4个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治疗过程,分析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颈动脉体瘤少见,缺乏其型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未进行相关检查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DSA检查可作为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CT、CTA也可对其明确诊断;对疑似颈动脉体瘤患者切忌盲目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胎盘早剥体会

    目的:探讨胎盘旱剥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急诊床旁B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床旁超声诊断的3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26例产前超声诊断.4例漏诊,2例误诊.结论: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是判断胎盘早剥,评定剥离面大小及胎儿情况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胎盘早剥诊断率,为临床处理提供及时准确信息.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bcr/abl融合基因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物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型的重要依据,检测此基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钱书虹;胡英杰;蒋东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型单纯疱疹病毒对HaCaT细胞分泌IL-10、IFN-γ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单纯疱疹病毒时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分泌IL-10、IFN-γ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HSV-2病毒感染初期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用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48,72 h的IL-10、IFN-γ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0的表达量在24 h内下降,24~48 h上升,48~72 h下降,而IFN-γ则相反,24 h内上升,24~48 h下降,48~72 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质形成细胞初期,角质形成细胞具有类淋巴细胞的功能,能分泌IL-10、IFN-γ,在不同的时段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并且IL-10、IFN-γ的表达互为抑制.

    作者:张杰;钟绮丽;杨虹;万峻;张超;董小林;刘文丽;邵勇;于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32例临床观察

    目的:现察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殷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伤后0,1,3,7,14,21 d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4~8 h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 d.分析比较2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同期选择24例正常人检测其脑循环动力学参数,作为正常组.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伤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可划分为4个期,而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对照组和治疗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出现脑血管痉挛变化分别为8例(44.4%)和2例(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得出脑循环动力学参数诊断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参考值.(2)随防3个月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61.1%(11/18),治疗组为33.3%(6/1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防3年后,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治疗组为22.2%(4/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夏永勤;严丽丽;刘绍明;徐如祥;王向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对高糖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株NRK-52E转分化干预作用.方法:作用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高糖组、高糖氯沙坦干预组、高糖培哚普利干预组以及高糖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干预组中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在NRK-52E细胞表达.活性氧含量应用CM2H2DCFDA检测.结果:高浓度葡萄糖能上调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表达.氯沙坦及培哚普利能显著下调高浓度葡萄糖状态下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表达,以及降低活性氧含量.结论: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可以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作者:梁华晟;钟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机械通气并行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进行有创通气的80例呼吸衰蝎患者,共进行吸痰治疗122次,吸痰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气道峰压、顺应性均明显改善.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贾金广;于洪涛;王红军;臧金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晕海宁对防治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晕海宁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6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A组术前口服晕海宁,B组、C组在术中未灌注化疗药物前肝动脉内分别注射格拉司琼,甲氧氯普胺;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组分别与C组比较,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晕海宁对防治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且价格低廉,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一线方案.

    作者:冯卫华;朱晓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