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脓毒症患儿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动态测定的临床意义

司徒超;黄卫东;村秀丽;曹翔

关键词:脓毒症, 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小扳动态变化在脓毒症惠儿的临床意义,为脓毒症病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测定52例脓毒症患儿在入住儿科ICU后的1,24,48,72 h及18例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血小板计数;分析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计敷度血小板/白细胞介素-6比值的变化和对病情预后的影响.结果:脓毒症好转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于1,12,48 h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72 h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恶化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于1,12,24,48 h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脓毒症恶化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较好转患儿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好转惠儿血小板水平于1,12 h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血小板水平回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脓毒症恶化患儿血小板于1,12,24,48,72 h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测定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肌钙蛋白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与心脏功能及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3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观察其与心脏功能及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68例心力衰竭患者中31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心功能Ⅲ级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66.7%)比心功能Ⅱ级检出率(8.6%)显著增高(P<0.05),心功能Ⅳ级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100%)比心功能Ⅲ级患者明显增高(P<0.05).68例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随访,随访时间(14±6)个月,心肌肌钙蛋白T正常组远期心脏事件16例次,升高组远期心脏事件33例次(P<0.01).结论:心功能越差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越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不仅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标志物,而且是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段明勤;王丽霞;马艳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方法:9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仪器法检测血小板计敷、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同时用电镜观察静脉血液中的棘形红细胞,并做正常对照.结果:95例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测定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棘形红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棘形红细胞可使红细胞硬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缺氧和CO2潴留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使血小板过度消耗,骨髓代偿性生成大体积血小板增加,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大,血小板压积增高.功能增强的血小板更易被缺氧和CO2潴留激活,而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高凝状态.

    作者:张明洁;程静;高永友;严蜀华;杨明建;李德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雷莫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雷莫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A组),格拉司琼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分别对A组给予雷莫司琼0.3 mg,静脉注射;B组给予格拉司琼3 mg,静脉注射;C组给予生理盐水4 mL,静脉注射.比较3组术后8 h内和9~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术后8 h内和9~24 h 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纽(P<0.05);A组术后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雷莫司琼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反应、疗效与格拉司琼相似,作用时间较格拉司琼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吐药.

    作者:黄燕虹;张少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糖变化,探讨其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对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前、中、后进行血糖监测、干预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累计完成286个化疗周期,化疗后第1天血糖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后逐渐下降,化疗后7 d血糖已降至化疗前水平.4例患者化疗期问出现血酮体升高、尿酮体阳性,经调整胰岛素用量后血糖逐渐下降,顺利完成化疗.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血糖可升高,有效控制血糖其化疗是安全的.

    作者:杨莉;王亚非;王飞;印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阴囊Paget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阴囊Paget痛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本组Ray分期A1期13例,A2期8例,B期5例;手术治疗25例(19例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6例行病灶扩大切除+股部带蒂皮瓣修补术,5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实施放、化疗1例.结果: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平均4年.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年局部复发,均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2年死于多发骨转移.其余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阴囊Paget病临床少见,易误诊为阴囊湿疹,皮炎等;对可疑阴囊Paget病者应尽早活检确诊;病灶根治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张墨;王晓彬;单立平;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完整病例资料,依据早期死亡的定义将患者分为早期死亡组(35例)和旱期生存组(58例),分析判断旱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剩余碱、血肌酐、血糖、谷草转氨酶和血钙.多因素分析显示剩余碱是预测旱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剩余碱联合血肌酐评估,阳性预告为50%,与日本严重程度评分(JSS)对早期死亡评估相当.早期死亡患者均有胰腺坏死,且JSS≥15分.早期死亡患者的乳酸脱氢酶>1 300 u/L.结论:剩余碱是预测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剩余碱和肌酐联合对早期死亡患者评估效果与JSS相当.乳酸脱氢酶>1 300 u/L可能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斌;乐星华;罗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机械通气并行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进行有创通气的80例呼吸衰蝎患者,共进行吸痰治疗122次,吸痰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气道峰压、顺应性均明显改善.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贾金广;于洪涛;王红军;臧金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34例前囊撕裂伴后囊缺损白内障患者行后房人工晶体虹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老年性白内障及9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术中前囊截囊或环形撕囊≥1处撕裂并后囊>3/4缺损行后房人工晶体虹膜缝线固定术.结果:11例术后视力>0.8,14例0.5~0.8;25例视力>0.5,占73.4%.讨论:人工晶体虹膜缝线固定术治疗前囊撕裂伴后囊缺损,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李金颖;郑秋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孕酮测定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29例孕5~8周孕妇,分为先兆流产组55例、难免流产组31例和正常旱孕组43例.均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孕酮.结果: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血清孕酮值与正常旱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孕酮14.15 ng/mL是判断先兆流产治疗成功与否的临界值.结论:血清孕酮对先兆流产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宝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环氧化酶-2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在垂体瘤中的表达,探讨环氧化酶-2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垂体瘤组织和4例正常垂体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计量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并联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环氧化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均相关;环氧化酶-2在垂体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5),环氧化酶-2在无功能腺瘤的表达高于功能性腺瘤(P<0.05).结论:环氧化酶-2与垂体瘤血管生成有关.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有望为垂体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孙勇;王海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胎盘早剥体会

    目的:探讨胎盘旱剥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急诊床旁B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床旁超声诊断的3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26例产前超声诊断.4例漏诊,2例误诊.结论: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是判断胎盘早剥,评定剥离面大小及胎儿情况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胎盘早剥诊断率,为临床处理提供及时准确信息.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目的: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后造成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均成活;随访1~3年局部无复发,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合理选择设计局部皮瓣修复基底细胞癌切除后面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海晨;沈干;刘育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脓毒症患儿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动态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血小扳动态变化在脓毒症惠儿的临床意义,为脓毒症病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测定52例脓毒症患儿在入住儿科ICU后的1,24,48,72 h及18例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血小板计数;分析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计敷度血小板/白细胞介素-6比值的变化和对病情预后的影响.结果:脓毒症好转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于1,12,48 h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72 h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恶化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于1,12,24,48 h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脓毒症恶化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较好转患儿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好转惠儿血小板水平于1,12 h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血小板水平回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脓毒症恶化患儿血小板于1,12,24,48,72 h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测定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司徒超;黄卫东;村秀丽;曹翔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将残胃充分游离后连同脾脏、胰尾一并移入左胸腔,实施食管-残胃吻合术;其中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主动脉弓下吻合2例,均采用器械吻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0%和10%.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采取残胃及脾脏、胰尾移入胸腔,实施食管-残胃吻合术,可保留胃的消化功能和消化道正常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许金生;宋继东;付天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型单纯疱疹病毒对HaCaT细胞分泌IL-10、IFN-γ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单纯疱疹病毒时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分泌IL-10、IFN-γ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HSV-2病毒感染初期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用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48,72 h的IL-10、IFN-γ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0的表达量在24 h内下降,24~48 h上升,48~72 h下降,而IFN-γ则相反,24 h内上升,24~48 h下降,48~72 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质形成细胞初期,角质形成细胞具有类淋巴细胞的功能,能分泌IL-10、IFN-γ,在不同的时段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并且IL-10、IFN-γ的表达互为抑制.

    作者:张杰;钟绮丽;杨虹;万峻;张超;董小林;刘文丽;邵勇;于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32例临床观察

    目的:现察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殷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82例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倒资料.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症状为腹痛,肉眼血便,排便习惯改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高,CEA和CA19-9增高,肿瘤以溃疡型、腺癌、中分化程度、Dukes B期多见.结论:有结直肠癌相关表现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有望实现早期诊断.

    作者:徐德魁;郑长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细胞肝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时间-强度曲线在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肝细胞肝癌32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测量达峰强度、增强斜率和廓清斜率并观察曲线形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细胞肝癌和瘤周非癌组织廓清斜率分别为(3.20±1.46)dB/s,(0.41±0.07)dB/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增强斜率和达峰强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峰值曲线形态方面,14例(43.75%)呈单峰,18例(56.25%)呈双峰(M峰).结论:时间-强度曲线可量化分析肝细胞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有助于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和诊疗.

    作者:杨龙;王绮;吴刚;袁建军;张连仲;郭文清;王文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肿胀麻醉技术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肿胀麻醉技术在烧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对35例烧伤手术患者应用肿胀麻醉技术,现察麻醉效果及出血量;选取其中创面分布左右较对称10例患者作自身对照,分为注液组与非注液组,比较手术出血量.结果:肿胀麻醉技术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每1%总体表面积平均失血量注液组为(16.5±5.7)mL;非注液组为(47.8±9.5)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胀麻醉技术能达到局部麻醉要求,且能减少烧伤术中创面出血.

    作者:贾立平;于冶;肖贵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采用PCR与RFLP方法快速诊断细菌感染

    目的:探讨PCR与RFLP方法快速诊断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种下呼吸道常见病原茵制成DNA模板,用16S rRNA基因保守区建立一对通用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Mnl Ⅰ,Alu Ⅰ,Dde Ⅰ和BstBⅠ酶切,根据RFLP分析鉴定细菌.结果:所有待测细菌经通用引物PCR扩增和HaeⅢ酶切后的电泳图谱呈现多态性,但有部分细茵图谱相同或相似,再分别用MnlⅠ、AluⅠ、DdeⅠ和BstBⅠ酶切,其产生的酶切图谱各异,可以相互区分,从而鉴定出痛原菌.结论:PCR与RFLP分析方法检测病原茵快速简便,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作者:王蓉美;蔡庆;高和;隋东江;张虎;马文杰;张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