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肌钙蛋白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

段明勤;王丽霞;马艳玲

关键词:心力衰竭, 肌钙蛋白T, 心脏事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与心脏功能及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3组,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观察其与心脏功能及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68例心力衰竭患者中31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心功能Ⅲ级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66.7%)比心功能Ⅱ级检出率(8.6%)显著增高(P<0.05),心功能Ⅳ级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100%)比心功能Ⅲ级患者明显增高(P<0.05).68例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随访,随访时间(14±6)个月,心肌肌钙蛋白T正常组远期心脏事件16例次,升高组远期心脏事件33例次(P<0.01).结论:心功能越差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越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不仅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标志物,而且是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方法:9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仪器法检测血小板计敷、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同时用电镜观察静脉血液中的棘形红细胞,并做正常对照.结果:95例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测定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棘形红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棘形红细胞可使红细胞硬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缺氧和CO2潴留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使血小板过度消耗,骨髓代偿性生成大体积血小板增加,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大,血小板压积增高.功能增强的血小板更易被缺氧和CO2潴留激活,而加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高凝状态.

    作者:张明洁;程静;高永友;严蜀华;杨明建;李德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道及研究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为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特性的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壁非对称性增厚,心室腔相对变小,心室收缩活动较正常者更强,常伴有舒张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

    作者:陈曦;朱媛;石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堆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1例,给予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疗程1.5年.比较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肌秆、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并琨察缓解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完全缓解5例(23.81%),显著缓解8例(38.10%),部分缓解4例(19.05%),无效4例(19.05%),总缓解率80.95%.结论:吗替圭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良志;何先红;刘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与免疫分型

    目的:探讨通过各项实验室检查快速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并进行免疫分型.结果:IgG+C3型多见.余次为C3、lgG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网织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Commbs试验大多为阳性,骨髓象检查明显异常.结论:通过各项实验室检查可快速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并进行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云宁;曹国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对高糖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株NRK-52E转分化干预作用.方法:作用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高糖组、高糖氯沙坦干预组、高糖培哚普利干预组以及高糖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干预组中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在NRK-52E细胞表达.活性氧含量应用CM2H2DCFDA检测.结果:高浓度葡萄糖能上调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表达.氯沙坦及培哚普利能显著下调高浓度葡萄糖状态下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表达,以及降低活性氧含量.结论: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可以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作者:梁华晟;钟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bcr/abl融合基因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物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型的重要依据,检测此基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钱书虹;胡英杰;蒋东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采用PCR与RFLP方法快速诊断细菌感染

    目的:探讨PCR与RFLP方法快速诊断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种下呼吸道常见病原茵制成DNA模板,用16S rRNA基因保守区建立一对通用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Mnl Ⅰ,Alu Ⅰ,Dde Ⅰ和BstBⅠ酶切,根据RFLP分析鉴定细菌.结果:所有待测细菌经通用引物PCR扩增和HaeⅢ酶切后的电泳图谱呈现多态性,但有部分细茵图谱相同或相似,再分别用MnlⅠ、AluⅠ、DdeⅠ和BstBⅠ酶切,其产生的酶切图谱各异,可以相互区分,从而鉴定出痛原菌.结论:PCR与RFLP分析方法检测病原茵快速简便,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作者:王蓉美;蔡庆;高和;隋东江;张虎;马文杰;张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时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2组疗程均为10 d.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大血流速度、舒张早期E峰流速、舒张晚期A峰流速.结果:2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大血流速度、舒张早期E峰流速较治疗前增高(P<0.05).舒张晚期A峰流速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宣流出道大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姚成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患者全身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及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F组)20例及芬太尼组(F组)20例,分别给予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全身麻醉,比较2组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的血压、心率,及苏醒时的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R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而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下降优于F组(P<0.05);2组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均呈减慢趋势,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恢复期,RF组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F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作者:宋玉芳;田春芳;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晕海宁对防治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晕海宁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6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2例;A组术前口服晕海宁,B组、C组在术中未灌注化疗药物前肝动脉内分别注射格拉司琼,甲氧氯普胺;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组分别与C组比较,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晕海宁对防治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且价格低廉,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一线方案.

    作者:冯卫华;朱晓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诊床旁超声诊断胎盘早剥体会

    目的:探讨胎盘旱剥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提高急诊床旁B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床旁超声诊断的3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26例产前超声诊断.4例漏诊,2例误诊.结论: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是判断胎盘早剥,评定剥离面大小及胎儿情况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胎盘早剥诊断率,为临床处理提供及时准确信息.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基因的关系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survivin与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乳腺组织、42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survivin和P5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显著相关.p53基因突变出现于癌变早期,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曾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对儿童肠套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儿童肠套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3例儿童肠套叠彩超低频与高频声像图表现.结果:863例中826例低频超声有明确的长套叠征象,35例低频超声提示肠套叠征象,但不能确诊,2例低频超声无肠套叠征象;863例高频超声均有明确肠套叠征象;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低频与高频超声相结合诊断儿童肠套叠的价值较大.

    作者:杨复宾;周珉;盛茂;任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HSV-gD2-IL-2融合蛋白疫苗动物免疫的研究

    目的:研究gD2-IL-2融合蛋白疫苗对BALB/C小鼠生殖器疱疹动物模型的保护能力.方法:gD2-IL-2融合蛋白疫苗和PBS、IL-2分别免疫60只雌性小鼠,免疫前后ELISA法观察血清抗体变化.小鼠阴道内接种HSV-2-Sav株建立小鼠生殖器疱疹模型,感染后观察小鼠阴道病变情况及病死率,同时行阴道分泌物病毒量检测.结果:疫苗组小鼠免疫后抗体滴度明显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小鼠感染后均出现外阴部红肿、水疱等症状,但疫苗组阴道症状得分和病死率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制备的HSV-gD2-IL-2融合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免疫小鼠产生HSV-2-IgG和中和抗体,初步证实疫苗在抵抗致死性病毒攻击时对小鼠有较好地保护作用.

    作者:王莉红;陈木开;廖绮曼;韩建德;李振鲁;涂裕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型单纯疱疹病毒对HaCaT细胞分泌IL-10、IFN-γ的影响

    目的:观察2型单纯疱疹病毒时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分泌IL-10、IFN-γ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HSV-2病毒感染初期的免疫防御机制.方法:用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感染后24,48,72 h的IL-10、IFN-γ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0的表达量在24 h内下降,24~48 h上升,48~72 h下降,而IFN-γ则相反,24 h内上升,24~48 h下降,48~72 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角质形成细胞初期,角质形成细胞具有类淋巴细胞的功能,能分泌IL-10、IFN-γ,在不同的时段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并且IL-10、IFN-γ的表达互为抑制.

    作者:张杰;钟绮丽;杨虹;万峻;张超;董小林;刘文丽;邵勇;于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阴囊Paget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阴囊Paget痛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本组Ray分期A1期13例,A2期8例,B期5例;手术治疗25例(19例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6例行病灶扩大切除+股部带蒂皮瓣修补术,5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实施放、化疗1例.结果: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平均4年.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年局部复发,均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2年死于多发骨转移.其余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阴囊Paget病临床少见,易误诊为阴囊湿疹,皮炎等;对可疑阴囊Paget病者应尽早活检确诊;病灶根治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张墨;王晓彬;单立平;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糖变化,探讨其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对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化疗前、中、后进行血糖监测、干预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累计完成286个化疗周期,化疗后第1天血糖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后逐渐下降,化疗后7 d血糖已降至化疗前水平.4例患者化疗期问出现血酮体升高、尿酮体阳性,经调整胰岛素用量后血糖逐渐下降,顺利完成化疗.结论: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后血糖可升高,有效控制血糖其化疗是安全的.

    作者:杨莉;王亚非;王飞;印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孕酮测定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预测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29例孕5~8周孕妇,分为先兆流产组55例、难免流产组31例和正常旱孕组43例.均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孕酮.结果: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血清孕酮值与正常旱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孕酮14.15 ng/mL是判断先兆流产治疗成功与否的临界值.结论:血清孕酮对先兆流产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刘宝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肿胀麻醉技术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肿胀麻醉技术在烧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对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对35例烧伤手术患者应用肿胀麻醉技术,现察麻醉效果及出血量;选取其中创面分布左右较对称10例患者作自身对照,分为注液组与非注液组,比较手术出血量.结果:肿胀麻醉技术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每1%总体表面积平均失血量注液组为(16.5±5.7)mL;非注液组为(47.8±9.5)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胀麻醉技术能达到局部麻醉要求,且能减少烧伤术中创面出血.

    作者:贾立平;于冶;肖贵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20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痛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围生期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9例,产妇及胎儿均死亡1例,产妇存活、新生儿死亡2例.结论:围生期心肌痛心力衰竭患者应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给予扩血管、利屎基础治疗,并适当强心.

    作者:余光明;马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