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汉族白血病与HLA-DQB1、DRB1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赵玲;杨艳丽;张朝阳;康冰;王莉;张晓梅;廖世秀;王应太

关键词:HLA-DQB1, DRB1, 白血病, PCR-SSP
摘要:目的:探讨HLA-DQB1、DRB1基因与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2名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和5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QB1、DRB1基因分型.结果:白血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RB1·04等位基因频率(11.54%)明显高于对照组(3.85%),危险系数RR=3.6,χ2 =4.727(P<0.05);DRB111等位基因频率(4.81%)明显低于对照组(12.5%),危险系数RR=0.319,χ2 =4.230(P<0.05).结论:提示河南汉族人群中,HLA- DRB104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易感作用,而HLA- DRB111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拮抗作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肺部疾病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肺部疾病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探讨该指标与疾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患者组284例,各种肺部疾患均经临床确诊.对照组30例,为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健康人.Liatest免疫法D二聚体定量(D-dimer)用STAGO STA 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检测.结果:慢性支气管炎D-dimer(1.14±0.92)μg/mL;肺炎(2.09±1.31)μg/mL;肺心病(1.34±1.04)μg/mL;肺栓塞(2.53±1.43)μg/mL;肺癌(2.26±1.24)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31±0.25)(P<0.01).肺癌转移组(n=45)D-dimer明显高于肺癌局限组(n=74)(2.96±1.51)μg/mL vs (1.32±1.03)μg/mL,P<0.01.结论:肺部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继发纤溶亢进,肺栓塞和肺癌D-dimer高于其他肺部良性疾病.提示凝血及纤溶的异常在肺部炎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Liatest法检测D-dimer具有快速、敏感和自动化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对肺栓塞患者的筛选.

    作者:陈渝宁;孟冬娅;方秀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效果,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量效关系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96例经胃镜检查食管无异常发现但有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B组32例,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C组32例,予奥美拉唑40 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3组均连服4周.于用药后第1~7d及二周后,按标准对烧心、反酸、胸痛进行症状评分,并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每周结束后进行症状评分.结果:A组在5 ~7d的治疗试验阳性率与B组及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试验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安全地用于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的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药物,且作用强、速度快,可更早显示诊断价值.与奥美拉唑两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梁健;朱朝阳;邓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浓度递减法硬膜外腔注药防治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腹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同时段硬膜外腔持续注射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缓解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经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后0.1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B组术后0.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C组术毕至术后10 h(T1)用0.25%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术后10~24 h(T2)用0.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术后24~72 h(T3)用0.12%的罗哌卡因含芬太尼硬膜外腔持续注射.观察术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T1,T2,T3时段膀胱痉挛次数和改良Bromage评分;采用VAS评分记录膀胱痉挛与非痉挛时的VAS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以及术后3 d膀胱冲洗液红细胞总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段膀胱痉挛次数A>B>C,Bromage评分C>B>A(P<0.05);T2时段膀胱痉挛次数B≈CA,T3时段三组痉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romage评分B>A,B>C(P<0.05);膀胱痉挛时VAS评分A组>B、C两组,非痉挛时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膀胱冲洗液红细胞总数A组>B、C两组,B、C两组相近.结论:经腹前列腺切除术术后0.12%的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能有效缓解切口痛,但不能完全缓解膀胱痉挛,采用浓度递减法硬膜外腔持续注射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且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不良反应少,效果好.

    作者:娄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河南汉族白血病与HLA-DQB1、DRB1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HLA-DQB1、DRB1基因与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2名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和5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QB1、DRB1基因分型.结果:白血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RB1·04等位基因频率(11.54%)明显高于对照组(3.85%),危险系数RR=3.6,χ2 =4.727(P<0.05);DRB111等位基因频率(4.81%)明显低于对照组(12.5%),危险系数RR=0.319,χ2 =4.230(P<0.05).结论:提示河南汉族人群中,HLA- DRB104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易感作用,而HLA- DRB111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拮抗作用.

    作者:赵玲;杨艳丽;张朝阳;康冰;王莉;张晓梅;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巨大冒状腱膜下血肿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6岁.主因头皮肿胀15 d,加重伴双眼突出3 d,于2006年8月23日入院.15 d前患者头部受外力牵拉后局部出现一包块渐增大.入院前5 d头颅CT示局部冒状腱膜下血肿,先后两次穿刺引流并加压包扎无好转,血肿扩散至整个头部,伴胀痛、低热、乏力、多汗.

    作者:成志勇;潘凌;张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在肾移植前后的变化及与血清白蛋白的关系

    目的:检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Ca2+,Mg2+,Fe2+,Cu2+,Zn2+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及与血清白蛋白的关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络合物比色法检测24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前后血清Ca2+,Mg2+,Fe2+,Cu2+,Zn2+及30例正常人血清中Ca2+,Mg2+,Fe2+,Cu2+,Zn2+的含量.血清白蛋白测定用溴钾酚绿(BCG)法.结果:患者血清Ca2+的下降在术后己有所改善,达到了正常人的血清Ca2+水平.术后血清Fe2+水平较术前有所提高,但仍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P<0.01).术后血Mg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手术前后血Zn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Cu2+水平手术前后则与正常人的血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亦有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其浓度与血清Zn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应重视肾移植患者手术后出现的低Mg2+、低Zn2+和低Fe血症,并深入探讨微量元素与血清蛋白的关系,针对情况作适当补充.

    作者:何昕;肖燕青;郑仕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对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应用活检枪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统计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并发症,计算穿刺切割活检阳性率.结果: 经皮穿刺切割活检组织经病理学诊断97例,其中鳞癌39例,腺癌34例,小细胞肺癌2例,恶性肿瘤(类型不定)5例,转移腺癌1例,间皮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脓肿2例,结核球6例,霉菌球1例,慢性炎症5例.穿刺切割活检阳性率为95.1%.并发症:气胸9例(8.8%),出血4例(3.9%).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阳性率高,并发症轻,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

    作者:代向党;潘正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善得定、凝血酶、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善得定、凝血酶、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84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7例,在护肝、输血及一般止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善得定0.1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25 μg/h缓慢静脉滴注维持到止血为止;B组28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2000 u溶于20 mL冰生理盐水口服;C组29例,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洛赛克4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三组疗程均为2~4 d.结果:C组显效率(76.86%)较B组(50.00%)和A组(48.15%)均有明显升高,C组较A和B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缩短(t=2.45,t=2.40, P< 0.05),A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 P>0.05).结论:善得定、凝血酶、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江山;占国清;尤世刚;朱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妊娠标志物测定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妊娠标志物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测定34例异位妊娠患者和34例正常妊娠者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上述监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个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0.611,0.637和0.969.结论: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有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但此三联检测并不优于单项血清孕酮指标.

    作者:刘慧;童华;刘茹;吴畏;王卫光;胡晓玲;张敏;郭锡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负压置换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负压置换治疗小儿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门诊460例经过鼻窦CT扫描,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慢性鼻窦炎的小儿随机分为负压置换组(236例),对照组(224例),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治疗,负压置换组:口服头孢氨苄胶囊,4次/d,鼻炎康胶囊,3次/d,同时行鼻腔、鼻窦负压置换术.对照组:口服药与置换组相同,同时鼻腔滴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液.两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负压置换组236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224例,总有效率73.2%.结论:负压鼻腔、鼻窦置换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痛苦、小儿易接受,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贾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微波治疗仪,对28例气管内良性肿瘤进行治疗,设置功率60~80 W,每次时间5 s,采用多点部位组织凝固疗法.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气道通畅,咳嗽缓解总有效率94.4%,其他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达100%,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胡章良;商敏;刘斌;田礼义;黄承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后路椎管前方减压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器械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4年7个月,平均2年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评定,46例中38例分别提高1~3级,8例A级无变化.46例术后3周X线摄片示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到88.6%(84.8%~95%);脊柱后凸Cobb氏角降至平均2° (0~6°),脱位全部纠正.其中34例24周后复查X线片与3周时相比,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全部融合.CT显示椎管矢状径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结论:后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能一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通过椎体内植骨,融合可靠,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玉伟;严晓云;王海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房硅胶隆胸术后并发症的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硅胶隆胸术后硅胶渗漏或破裂引起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8例经手术切除后乳腺硅胶假体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临床触诊和癌或腺病相似,肉眼观特点为半透明状有光泽的胶样物质,中间夹杂多样纤维瘢痕组织.镜下成慢性肉芽肿图像,伴有大量紫蓝色或淡蓝色的胶样物质,周围有大量异物巨细胞,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可伴乳腺病或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结论:乳腺硅胶隆胸术后破裂或溢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和并发症.临床上应警惕乳腺硅胶隆胸术导致癌的可能性.

    作者:郭艳萍;杨广英;袁淑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对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主要由圆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组成.组织结构多样,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等4种结构.免疫组化标记2种细胞均表达TTF-1和EMA,立方细胞表达CK,而圆形细胞表达Vim,CgA,NSE.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是来源于原始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部分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治疗方法宜行肺叶切除术.

    作者:陈崇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芬太尼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芬太尼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消化道癌痛患者,治疗前均为中、重度疼痛,均因无法口服、不能耐受口服或因肛裂、痔疮不能耐受吗啡类肛注给药者,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以数字评分法评定止痛疗效,研究对食欲、睡眠、情绪、一般活动、人际交往、生活乐趣的影响,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至少观察30 d.结果:全组4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9例(19.1%),明显缓解21例(44.7%),中度缓解16例(34%),总有效率为97.8%.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患者可耐受.结论:芬太尼贴剂治疗中、重度消化道癌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强.

    作者:丁新梅;赵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剖宫产切口妊娠保守治疗后再次大出血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剖宫产切口妊娠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这种特殊部位的妊娠在增多.其诊断和/或治疗的延迟可导致子宫破裂、阴道大出血,需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相关的经验和教训在积累之中.

    作者:蒋小平;陆晓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细胞学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现状和进展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危及女性生命的高发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细胞学在宫颈癌的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现通过回顾宫颈细胞学的历史就细胞学在诊断方法、制片技术及阅片方式的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小燕;潘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静脉注射腺苷90 mg/30 mL,剂量140 μg/(kg·min)持续泵入至6 min,注射过程中,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mTc-MIBI 925MBq,1.5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在72例患者中,11.1%(8/72)无任何不适,88.9%(64/72)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72.2%(52/72),头昏25.0%(18/72),其次为气短、心悸、皮肤潮红、麻木感和出汗,偶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喉紧等.2例分别因血压和心率下降提前终止,1例达到目标心率4 min终止.在腺苷注射3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5),舒张压无变化(P>0.05).在腺苷注射6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1),舒张压降低(P<0.01).在腺苷停止注射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已恢复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不良反应很多,但多为轻微反应,并且于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

    作者:冯雪凤;贾支俊;许守林;郭万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发性热性惊厥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2例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情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分组.结果:复发性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的病史、家族史、临床特征、随访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复发性热性惊厥,频繁发作时应按一般性癫(癇)治疗原则治疗.

    作者:李雪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几丁糖预防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几丁糖防治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术后粘连和炎性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输卵管梗阻患者,月经净后3~7 d在X光机电视导引系统下通过介入治疗实施复通术,复通成功者应用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 u、654-2 10 mg防治粘连,随机对其中30例患者再加入几丁糖15 mL防治粘连.结果:其中18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显著改善,33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有效改善,9条输卵管通畅程度无改善;未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24.0%,妊娠率为32.0%,应用几丁糖组再粘连率为7.7%,妊娠率为50.0%,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结论:几丁糖对预防介入治疗输卵管复通术后再粘连、提高输卵管阻塞复通术后的妊娠几率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辉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