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善得定、凝血酶、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江山;占国清;尤世刚;朱琳

关键词:肝炎后肝硬化, 善得定, 洛赛克, 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善得定、凝血酶、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84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7例,在护肝、输血及一般止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善得定0.1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25 μg/h缓慢静脉滴注维持到止血为止;B组28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2000 u溶于20 mL冰生理盐水口服;C组29例,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洛赛克4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三组疗程均为2~4 d.结果:C组显效率(76.86%)较B组(50.00%)和A组(48.15%)均有明显升高,C组较A和B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缩短(t=2.45,t=2.40, P< 0.05),A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 P>0.05).结论:善得定、凝血酶、洛赛克联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疗效.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与川芎嗪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与川芎嗪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组58例,联合川芎嗪组58例.治疗前经降糖和降压药物使血糖和血压保持稳定.前列腺素E1组给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20 μ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1次/d;联合川芎嗪组在应用前列腺素E1同时,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4周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踝/肱动脉压比值.结果:单用前列腺素E1组及联合川芎嗪组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联合川芎嗪组比单用前列腺素E1组的治疗效果更佳(P<0.01).在血液流变学、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动脉压比值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方面,联合川芎嗪组比单用前列腺素E1组的治疗效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与川芎嗪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2型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是防治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白晓宁;侯敏全;王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后路椎管前方减压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器械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4年7个月,平均2年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评定,46例中38例分别提高1~3级,8例A级无变化.46例术后3周X线摄片示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到88.6%(84.8%~95%);脊柱后凸Cobb氏角降至平均2° (0~6°),脱位全部纠正.其中34例24周后复查X线片与3周时相比,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植骨全部融合.CT显示椎管矢状径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结论:后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能一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通过椎体内植骨,融合可靠,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玉伟;严晓云;王海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奥曲肽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定46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奥曲肽0.1 mg缓慢静脉注射,再以0.025 mg/h静脉滴注72~96 h,观察止血效果.结果:24 h及72 h止血率分别为52.2%(24例)和43.5%(20例),3 d总有效率为95.7%(44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可以优先选用.

    作者:郭敬超;齐伟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负压置换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负压置换治疗小儿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门诊460例经过鼻窦CT扫描,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慢性鼻窦炎的小儿随机分为负压置换组(236例),对照组(224例),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治疗,负压置换组:口服头孢氨苄胶囊,4次/d,鼻炎康胶囊,3次/d,同时行鼻腔、鼻窦负压置换术.对照组:口服药与置换组相同,同时鼻腔滴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液.两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负压置换组236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224例,总有效率73.2%.结论:负压鼻腔、鼻窦置换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痛苦、小儿易接受,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贾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方法:对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主要由圆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组成.组织结构多样,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等4种结构.免疫组化标记2种细胞均表达TTF-1和EMA,立方细胞表达CK,而圆形细胞表达Vim,CgA,NSE.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可能是来源于原始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部分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侵袭性生长的倾向,治疗方法宜行肺叶切除术.

    作者:陈崇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折并存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骨折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78例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患者,并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78例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未出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16~61 d,平均33.5 d,随访3个月~3年6个月,平均1年4个月,随访期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7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结论:骨折并存糖尿病的手术患者,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和骨折的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维雅;张长江;邵芳;董士中;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参麦川芎嗪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合用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3例,分为应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组)及未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并通过心脏彩超检测两组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抑制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刘忠民;王奭骥;陈颖;李洪祥;张淑芳;石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管癌全量放疗后复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食管癌全量放疗后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全量放疗后对肺组织、肿瘤上段的正常食管组织、壁层胸膜及切口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放疗后再复发的患者体质较差.所以术前要行积极的营养支持,给予静脉高营养.因放疗后肿瘤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所以对于气管分叉至主动脉弓上缘水平的肿瘤行右侧开胸,颈、胸、腹三切口的术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暴露以廓清肿瘤,同时可提高手术的安全度和切除率.拔脱术在放疗后任何部位的肿瘤均不宜采用.术后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为呼吸道并发症.为缓解创伤症状,在术后常规应用72 h以上的糖皮质激素,对体质较差及呼吸功能不良者给予呼吸机支持,可降低病死率.结果:本组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4%和21%,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结论:对此类患者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高文俊;王成吉;李刚生;孟庆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儿童癫(癇)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癫(癇)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30%的癫(癇)患儿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判断及学习能力的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致(癇)灶部位、不同发作类型、发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抗癫(癇)药物及家庭社会因素均影响患儿认知.应用神经心理学评定量表、事件相关电位及功能影像学检查可以测量认知功能损伤程度.通过综合治疗可提高癫(癇)患儿的认知功能.

    作者:刘娟;高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河南汉族白血病与HLA-DQB1、DRB1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HLA-DQB1、DRB1基因与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2名河南汉族白血病患者和52名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QB1、DRB1基因分型.结果:白血病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RB1·04等位基因频率(11.54%)明显高于对照组(3.85%),危险系数RR=3.6,χ2 =4.727(P<0.05);DRB111等位基因频率(4.81%)明显低于对照组(12.5%),危险系数RR=0.319,χ2 =4.230(P<0.05).结论:提示河南汉族人群中,HLA- DRB104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易感作用,而HLA- DRB111等位基因可能对白血病有拮抗作用.

    作者:赵玲;杨艳丽;张朝阳;康冰;王莉;张晓梅;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取材对肺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取材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78例肺癌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钳检、刷检、冲洗与联合取材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钳检、刷检、冲洗的阳性率分别为83.7%,71.9%,70.1%,钳检并刷检与三者联合取材的阳性率分别为89.3%和93.7%.联合取材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取材(P<0.01)和钳检并刷检(P<0.05).取材诊断阳性率与镜下肺癌类型有关.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取材可提高肺癌诊断率.

    作者:李玉光;张罗献;马利军;马厚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芬太尼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芬太尼贴剂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消化道癌痛患者,治疗前均为中、重度疼痛,均因无法口服、不能耐受口服或因肛裂、痔疮不能耐受吗啡类肛注给药者,改用芬太尼透皮贴剂,以数字评分法评定止痛疗效,研究对食欲、睡眠、情绪、一般活动、人际交往、生活乐趣的影响,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至少观察30 d.结果:全组47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9例(19.1%),明显缓解21例(44.7%),中度缓解16例(34%),总有效率为97.8%.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患者可耐受.结论:芬太尼贴剂治疗中、重度消化道癌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强.

    作者:丁新梅;赵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妊娠标志物测定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妊娠标志物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测定34例异位妊娠患者和34例正常妊娠者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上述监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的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有显著差异;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个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0,0.611,0.637和0.969.结论:血清孕酮、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有助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但此三联检测并不优于单项血清孕酮指标.

    作者:刘慧;童华;刘茹;吴畏;王卫光;胡晓玲;张敏;郭锡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临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我科确诊的28例鼻咽炎和8例早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鼻咽炎病检前疑诊为鼻咽癌.结果:36例均行鼻咽部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论:鼻咽炎与早期鼻咽癌有时不易鉴别,结合鼻咽部CT检查,在鼻内镜下取材病检为临床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

    作者:伍启刚;戴熙善;余滋中;谢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效果,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量效关系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96例经胃镜检查食管无异常发现但有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B组32例,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C组32例,予奥美拉唑40 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3组均连服4周.于用药后第1~7d及二周后,按标准对烧心、反酸、胸痛进行症状评分,并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每周结束后进行症状评分.结果:A组在5 ~7d的治疗试验阳性率与B组及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试验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安全地用于非糜烂性反流病诊断的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药物,且作用强、速度快,可更早显示诊断价值.与奥美拉唑两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梁健;朱朝阳;邓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巨大冒状腱膜下血肿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6岁.主因头皮肿胀15 d,加重伴双眼突出3 d,于2006年8月23日入院.15 d前患者头部受外力牵拉后局部出现一包块渐增大.入院前5 d头颅CT示局部冒状腱膜下血肿,先后两次穿刺引流并加压包扎无好转,血肿扩散至整个头部,伴胀痛、低热、乏力、多汗.

    作者:成志勇;潘凌;张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静脉注射腺苷90 mg/30 mL,剂量140 μg/(kg·min)持续泵入至6 min,注射过程中,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mTc-MIBI 925MBq,1.5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在72例患者中,11.1%(8/72)无任何不适,88.9%(64/72)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72.2%(52/72),头昏25.0%(18/72),其次为气短、心悸、皮肤潮红、麻木感和出汗,偶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喉紧等.2例分别因血压和心率下降提前终止,1例达到目标心率4 min终止.在腺苷注射3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5),舒张压无变化(P>0.05).在腺苷注射6 min末时,心率加快(P<0.01),收缩压降低(P<0.01),舒张压降低(P<0.01).在腺苷停止注射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已恢复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中不良反应很多,但多为轻微反应,并且于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

    作者:冯雪凤;贾支俊;许守林;郭万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诊断与稳定性重建

    目的:分析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诊断方法与稳定性重建手术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21例,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行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以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损伤节段的水平移位评价复位情况,White标准评定颈椎的稳定性,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JOA评分术前平均为6分,术后16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4.0 mm减小到0.5 mm,稳定性评分术前平均8分,术后平均<5分.结论:稳定性重建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床活动等优点,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作者:罗文正;唐廷波;谢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微波治疗仪,对28例气管内良性肿瘤进行治疗,设置功率60~80 W,每次时间5 s,采用多点部位组织凝固疗法.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气道通畅,咳嗽缓解总有效率94.4%,其他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达100%,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气管内良性肿瘤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胡章良;商敏;刘斌;田礼义;黄承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脉营养治疗危重低出生体重儿40例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治疗危重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住院危重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应用静脉营养后除3例时间短、体重无变化,2例因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均取得了满意治疗结果.结论:针对危重低出生体重儿代谢紊乱状况,及时给予静脉营养,是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王素青;徐静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