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华;刘新兵;方旭成;吴炎;沈励;赵仲谋;许其倓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穿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超声导向穿刺药物(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异位妊娠穿刺术治愈58例,成功率83%.结论:超声导向穿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定位准确,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疗效好,恢复快,安全简便微创,且能保留输卵管.
作者:刘小兰;张红志;叶钧;韩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58例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进行,无中转开腹,根据血红蛋白值分两组:Ⅰ组≤60 g/L,Ⅱ组>60 g/L,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的特点.
作者:陈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CD24是一种近在肿瘤生物学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黏蛋白样黏附分子,参与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分化、肿瘤诊断标记物.引人注目的是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CD24在卵巢上皮癌(83%)、乳腺癌(85%)、非小细胞肺癌(45%)、前列腺癌(48%)和胰腺癌(72%)中高表达.除胰腺癌外,CD24高表达和肿瘤的高侵袭过程高度相关,预计CD24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标记物在人体肿瘤中可能开辟新的诊断选择.
作者:曹晓锋;段建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46眼)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所有患者住院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复查3个月~4年,视力、视野和屈光度稳定.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控制视功能的损害.
作者:杨志强;王改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明确同型半胱氨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及5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 d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单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单核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高.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核因子-κB活性明显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丽芳;曹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5月31例老年急性胆囊炎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获成功,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病情发展快,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把握手术时机及技巧.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崔勇;熊裕雄;鲁辉;徐东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农民工.因颈部软组织肿痛伴发热7 d,胸骨后疼痛1 d于2007年4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个月曾出现双下牙床疼痛,当时无发热,自服炎痛喜康治疗2 d后疼痛减轻,1周后出现左侧下颌部软组织胀痛,逐渐弥漫至前颈部,并出现发热.
作者:戴沛军;黄成民;王洪运;王恒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盐酸氨溴索与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15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连用5 d.结果:两组在咳嗽喘憋缓解、哮喘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均能有效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的喘憋症状,用盐酸氨溴索代替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应用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玉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0.2 Hz 55%刺激强度下,单次刺激及连续刺激14 d后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损毁SD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制备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检测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前、第1次刺激后、连续14次刺激后纹状体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单次刺激减少3,4-二羟基苯乙酸的含量,连续14次刺激后多巴胺、3,4-二羟基苯乙酸、高香草酸含量增高.结论:单次经颅磁刺激抑制多巴胺代谢、连续14次刺激通过增加多巴胺生成或/和释放发挥生物学效应.
作者:何晓阔;陈琳;何国厚;王云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评估电视内镜在困难性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在传统显微喉镜下施行手术时由于暴露极其困难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手术的病例,改用支撑喉镜结合电视内镜进行手术,总结手术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中均在支撑喉镜结合电视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电视内镜可以完成某些在传统显微喉镜因视野暴露不佳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的手术.
作者:王桑;王杰;董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白介素-6水平对肿瘤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2例肿瘤无转移患者、48例肿瘤肝转移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价.结果:肿瘤肝转移组白介素-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肿瘤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无转移组白介素-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介素-6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6,白介素-6的优截断点约为12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0.6%.结论: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白介素-6可作为肿瘤肝转移诊断的临床指标.
作者:梁彬;程大也;孔虹;解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RP、IL-6的影响.方法:将5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仅在吡格列酮组降低,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
作者:黄晨征;覃春菀;王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0例,进行保守性手术后随机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5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d;孕三烯酮组50例,服用孕三烯酮2.5 mg,2次/周,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3~6个月;未用药组40例,定期随访.比较应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0%和88.0%,明显高于未用药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6.0%和6.0%,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的20.0%(P<0.05).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分别有1例和6例轻微肝转氨酶升高,未停药经护肝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开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9例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诊治.结果:随访1~2年,关节痛全部消失6例,明显减轻3例,均无复发.结论: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单纯膝关节发病的痛风性关节炎可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有效途径.
作者:周正凯;雷文学;刘道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及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于依那普利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P波离散度为(55.3±3.8)ms,P波离散度≥40 ms 32例(80%),治疗后P波离散度为(43.6±3.4)ms,P波离散度≥40 ms 7例(17.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那普利能减轻高血压病患者心房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彭会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顽固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食管癌贲门癌术后5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现象,给予常规止咳效果不明显,给予抗反流治疗后,咳嗽很快控制.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是顽固性咳嗽发作的重要原因,抗反流治疗可有效的控制咳嗽的发作.
作者:张端孟;李连杰;王建都;凌丰军;冯学敏;贾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果:本组47例中,神经源性肿瘤16例,食管囊肿9例,畸胎瘤6例,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包括何杰金与非何杰金)5例,支气管囊肿4例,胸腺瘤1例,脂肪瘤1例.结论:CT能够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密度及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神经源性肿瘤为小儿纵隔常见肿瘤,其次为前肠囊肿.
作者:魏麦军;陈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占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措施不断浮现.本文简述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概括了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方岐莹;邵凤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对照周围型肺癌手术病理学,进一步研究胸膜凹陷征的成像基础.方法:影像学显示胸膜凹陷征的周围型肺癌33例,行肺叶切除前经气管插管使肺叶充气膨胀至生理状态,正面摄取病变肺叶的彩色照片;术前分别行CR体层摄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横断面、冠状面及任意矢状面T1WI、T2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内容物CT值,分析MRI信号特征.结果:术中未离体的萎陷肺叶充气膨胀,显示以瘤巢为中心脏层胸膜皱缩17例;影像学表现典型胸膜凹陷征18例,线状胸膜凹陷征7例,叶间胸膜凹陷4例,复合型胸膜凹陷2例.结论:从手术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角度对胸膜凹陷征的成像基础进行了研究, 提高了对胸膜凹陷征的认识.
作者:李惠民;朱望东;娄元生;徐朝霞;李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产前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措施和效果.方法:将204例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临产前3个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次/月,200~600 IU/次,和不注射者作对照.在孕妇分娩后和新生儿出生分别抽外周血作血清学检测.结果: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组和对照组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分别5.7%和14.7%(χ2=4.58,P<0.05).分娩后两组孕妇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组HBsAg阳性滴度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中-晚期多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降低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
作者:赵生魁;吕恒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