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阳;李彬;常乐
目的:探讨乳腺甲氧基乙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与乳腺癌P-糖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的关系.方法:对76例未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99mTc-甲氧基乙丁基异腈显像,采集早期显像(10 min)及延迟显像(180 min)两时相的平面像.计算放射性清除率;术后标本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P-糖蛋白、拓扑异构酶Ⅱ检测.结果:P-糖蛋白阳性组清除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po Ⅱ表达率与清除率无明显关系.结论:99mTc-甲氧基乙丁基异腈亲肿瘤显像可作为乳腺癌P-糖蛋白无创伤、非组织学测定方法,预测化疗耐药性,指导个性化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李文亮;杨辉;李德宇;刘真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临床诊断的数学模型.方法:构建感知器神经网络,以癌症诊断为例,对50例非癌症患者和100例癌症患者的腺苷三磷酸酶(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酶)活性2项指标分组进行训练和仿真诊断.结果:2个检测样本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和97.33%.结论:可以用感知器神经网络建立临床的疾病诊断系统.
作者:罗万春;刘岭;龚利红;黄英辉;李立奇;易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60%;治疗组疼痛减轻,水疱吸收皮损结痴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愈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作者:郄俊改;张楠;胡跃宁;李海燕;单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腺瘤及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相结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结节数目、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结节边缘晕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二雏及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的鍪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晓云;李师;王晓敏;郭嘉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9例和黛力新+常规治疗组(治疗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 mg,2次/d,共8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抑郁量表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Brawnwald心绞痛分级、动态心电图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症状.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治愈性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和28例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近期、远期效果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种术式均无死亡病例,近期再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症状及5年再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愈性手术.避免了十二指肠遣瘘.
作者:孙治环;李秀军;梁建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的可行性,寻找一种腹壁横切口达到佳愈合的方法.方法:对180例腹壁横切口采用脂肪层自然对合、脂肪层下引流、皮肤可吸收线埋缝拆线法,拆线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80例切口全部甲级愈合,平整呈线状,无红肿、硬结及渗出.按压切口较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区别,患者无明显疼痛感.结论: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简单易学、省时,效果良好,是使腹壁横切口既美观又无不适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艳洁;毕温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方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早期死亡,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完全缓解者,其余均完全缓解,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67 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获得高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缩短诱导时间,可望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作者:江继发;李哲;程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5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其中胃癌30例,大肠癌26例,化疗前均经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 d;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2 h,第1~5 d,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第1 d,500 mg/d,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120 h,21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患者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5例,总有效率为53.6%.其中胃癌有效率56.7%,大肠癌有效率50.0%.不良反应较轻,突出的是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发生率59.1%(33/56).结论:臭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特续静脉滴注120 h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近期疗效较高,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献东;王生力;苗成林;王建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唐山市工人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60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72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由2002年的4.7%分别上升到2006年的41.1%和38.8%;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由26.7%、11.9%上升到72.4%、49.1%,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分别由47.6%、38.1%衣21.4%上升到82.8%、81.0%及77.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特别是时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速度快,但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着较稳定的抗茵活性.
作者:郭彦言;孙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60例阑尾炎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36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结论: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以确诊并做出粗略的病理分型.
作者:刘小兰;张红志;叶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农民,汉族.以吞咽不顺4个月并上腹痛1个月为主诉于2002年4月2日人院.人院前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上段溃疡及胃黏膜灶状出血.近1年多来长期腹泻;但无脓血便,体重较病前减轻10 kg.胃镜报告:距门齿24~27 cm底部凹陷,表面糜烂,有污苔,边缘有小结节增生.病理:食管急性炎症,鳞状上皮乳头增生,疑为食管癌,于2002年4月4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左侧开胸行胸段食管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切除食管,标本上段见4 cm×2 cm巨大溃疡,基底部平坦,见图1.
作者:李殿清;杨跃;李华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诸多优点,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大量的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能自体移植,安全有效,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策略,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营;步星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p504S、VEGF、p63检测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504S、VEGF、p63在前列腺良、恶性痛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p63表达,少数呈间断表达,但p504S均皆呈阴性,大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VEGF呈阴性;高级别上皮内瘤p63呈不连续表达,p504S呈弱阳性或阴性,VEGF呈阴性或弱阳性;7例非典型腺瘤性增生,p63均呈阳性;40例前列腺癌,p63均呈阴性,p504S均呈阳性;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与p504S免疫表达无关,但与VEGF表达有关.结论:联合检测p504S、VEGF、p63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尤其适合于体积较小的前列腺穿刺标本进行良、恶性鉴别.
作者:郑巍;吴瑷;李怀富;桂西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中,除外院6例漏误诊病例转入外,本院26例中,术前诊断符合仅5例,余21例均经剖腹探查而明确诊断.术中单纯修补术5例;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9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十二指肠置管造瘘,创周多管充分引流2例.肠断端吻合,大网膜包裹或带蒂游离肠片移植加肠造瘘各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中肠瘘9例,胰瘘6例,肠腔狭窄2例,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余均治愈.结论:剖腹探查是目前早期确诊唯一有效的方法.适时并采用合理术式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对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如何简化控制性手术,值得临床探究.
作者:李正明;王道荣;刘余虎;丁珏;汤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与时间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48 h、48~72 h、>72 h核因子-κB激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内核因子-κB明显激活;24~48 h迭高峰,48 h以后逐渐减弱,1周后核因子-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核因子-κB激活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明显激活.可望应用核因子-κB抑制荆抑制核因子-κB激活,控制急性胰腺炎的进展.
作者:师阳;李彬;常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化脓性脑膜炎惠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30例(60.2%);好转28例(13.0%);自动出院36例(16.7%);死亡17例(7.8%);转院5例(2.3%);出现并发症101例(46.8%),其中硬膜下积液62例(28.7%),脑积水21例(9.7%),脑室管膜炎18例(8.3%),脑脓肿6例(2.8%).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痛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丽丽;袁宝强;程华;庞伟茂;殷其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心电图上J点是指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J点之后的顿挫称为J波.由瞬时外向钾电流介导的J波.是许多临床综合征如Brugada综合征、原发性室颤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志.J波的细胞和离子流机制在Brugada综合征,原发性室颤,甚至ST抬高的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把这些临床综合征称为J波综合征.深入了解J波综合征的内在机制对猝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现青;严干新;崔长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肺部感染6例(其中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脓肿1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避免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白云升;邹云东;许文顺;党登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肢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15例均有X线平片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8例行MR栓查.结果:15例X线平片均见关节内或/和关节周围大小、数目不一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CT和MR显示更清晰、数目更多,较好显示增厚的滑膜、积液及软骨性游离体.结论:X线平片仍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显示该病的大部分病灶;CT能发现征象较平片更为丰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滑膜的增厚、积液及软骨性游离体显示较好,但对细小的钙化、骨化的游离体不如CT敏感.
作者:汪海涵;龙腾河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