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喘控制测试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研究

高俊兴;林荣军;车淑玉;刘小梅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 儿童,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在儿童临床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5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按GINA治疗规范于治疗初期、1个月、3个月时测定FEVl%、PEF%并同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量表(12岁以上)或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4~11岁),并以FEV1%和PEF%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FEV1%和PEF%的趋同性和一致性,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FEV1%和PEF%的相关程度和可信度检验.结果: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和FEV1%、PEF%具有良好的趋同性和一致性(P<0.01),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PEF%的相关性较FEV1%相关性高.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完全可应用于儿童临床工作中,可与肺功能监测联合应用,并可在基层无肺功能医疗机构单独应用于评价哮喘状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维生素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中的作用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而维生素A是临床常用的营养补充荆,本文从维生素A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入手,介绍了维生素A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重点论述维生素A通过细胞因子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吴小兰;刘先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痛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21例正常妊娠孕妇(NGT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两组孕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1)G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1.65±0.69)显著低于NGT组(2.36±1.14)(P<0.01);G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3.58±1.01)显著高于NGT组(2.32±1.27)(P<0.01);(2)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孕前体重指数、孕前腰围、胰岛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3)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胰岛素抵抗指数、孕前体重指教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的因素.结论:GDM组孕妇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胰岛素抵抗指教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脂联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胰岛素抵抗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妍;张苏河;李慧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开窗刮治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的体会

    目的:探讨开窗刮治术在颌骨巨大囊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颌骨巨大囊肿患者行开刮治术,疑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或成釉细胞瘤,在彻底刮除囊膜后用石发酸或无水酒精烧灼骨腔,然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腔.碘仿纱条填塞引流.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和X线检查,随访0.5~1年.结果:7例囊肿明显变小,12例囊肿完全消失,2例行残余小囊肿摘除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未见感染.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见囊肿内骨密度增高,无病理性骨折.结论:开窗刮治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手术方法简单,既根除了病变,修复了面部的膨隆畸形,又可大限度地保存颌骨的连续性,避免了因切除过多的组织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黛力新在不稳定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9例和黛力新+常规治疗组(治疗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 mg,2次/d,共8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抑郁量表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Brawnwald心绞痛分级、动态心电图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症状.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5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其中胃癌30例,大肠癌26例,化疗前均经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 d;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2 h,第1~5 d,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第1 d,500 mg/d,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120 h,21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患者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5例,总有效率为53.6%.其中胃癌有效率56.7%,大肠癌有效率50.0%.不良反应较轻,突出的是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发生率59.1%(33/56).结论:臭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特续静脉滴注120 h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近期疗效较高,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献东;王生力;苗成林;王建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8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措施,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Standford A型19例、B型9例,分别给予手术、介入及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4.3%.结论:内科保守治疗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基础,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以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目的:探讨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肺部感染6例(其中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脓肿1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避免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白云升;邹云东;许文顺;党登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08例宫颈病变诊断及治疗的研究

    目的:了解阴道镜及HPV-DNA检测在指导宫颈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308例阴道镜诊断可疑的HPV感染者同时检测宫颈分泌物的HPV-DNA并镜下活检.20例未治疗,267例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环状电热切除术及21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期别做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行阴道镜检查及检测HPV-DNA.结果:308例阴道镜下可疑HPV感染者中,HPV-DNA检测阳性64例,阴道镜检出率20.78%;镜下活检病理CIN 44例,原位癌20例,浸润癌7例,尖锐湿疣7例,HPV感染2例,检出率为25.97%.结论:阴道镜配合HPV-DNA检测指导宫颈环状电热切除术治疗CIN或HPV感染患者具有低残留、低复发、高治愈的特点.

    作者:陈琪珍;左万兴;孙廷慰;吴子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腺瘤及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相结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结节数目、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结节边缘晕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二雏及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的鍪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晓云;李师;王晓敏;郭嘉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2-2006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

    目的:了解唐山市工人医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60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72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由2002年的4.7%分别上升到2006年的41.1%和38.8%;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由26.7%、11.9%上升到72.4%、49.1%,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分别由47.6%、38.1%衣21.4%上升到82.8%、81.0%及77.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特别是时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上升速度快,但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着较稳定的抗茵活性.

    作者:郭彦言;孙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J波综合征

    心电图上J点是指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J点之后的顿挫称为J波.由瞬时外向钾电流介导的J波.是许多临床综合征如Brugada综合征、原发性室颤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标志.J波的细胞和离子流机制在Brugada综合征,原发性室颤,甚至ST抬高的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把这些临床综合征称为J波综合征.深入了解J波综合征的内在机制对猝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现青;严干新;崔长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诸多优点,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大量的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能自体移植,安全有效,是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策略,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营;步星耀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损伤诊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和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中,除外院6例漏误诊病例转入外,本院26例中,术前诊断符合仅5例,余21例均经剖腹探查而明确诊断.术中单纯修补术5例;空肠十二指肠Roux-en-Y吻合术9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十二指肠置管造瘘,创周多管充分引流2例.肠断端吻合,大网膜包裹或带蒂游离肠片移植加肠造瘘各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中肠瘘9例,胰瘘6例,肠腔狭窄2例,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余均治愈.结论:剖腹探查是目前早期确诊唯一有效的方法.适时并采用合理术式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对严重胰十二指肠损伤,如何简化控制性手术,值得临床探究.

    作者:李正明;王道荣;刘余虎;丁珏;汤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5例慢性血栓拴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结果:5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中,4例术后即刻测定肺动脉压力下降了30~40 mmHg,术后6个月血气分析示SaO295%~98%,PaO2 88~96 mmHg,心功能Ⅰ~Ⅱ级,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轻度返流,1例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术后即刻测定肺动脉压力下降5 mmHg,术后6个月血气分析示SaO2 85%,PaO2 60 mmHg,心功能Ⅲ级,心脏彩超示三尖瓣中度返流.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佳祥;崔识远;谢周良;杨志远;程兆云;顾以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0例体会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股沟疝患者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58 min,无切口感染.术后5~7 d出院,平均住院6 d,随访7~46个月,未复发.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对高龄患者的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度充填物放置到住和充填后修补到住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李如杰;马朝德;皮明毅;关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出医院感染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 51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丰为19.1%(289/1 511),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高,达30.3%.总感染例次为917次,其中肺部感染例次构成比高50.7%(465/917),>28 d置管患者的感染率为100%.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预防,包括护理管理,规范洗手、以及对呼吸,泌尿系统等护理干预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梅;胡三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治愈性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和28例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近期、远期效果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种术式均无死亡病例,近期再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症状及5年再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愈性手术.避免了十二指肠遣瘘.

    作者:孙治环;李秀军;梁建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氧气流记录与多导睡眠图的应用比较

    目的:研究和评价血氧气流记录仪诊断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准确性.方法:62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整夜标准多导睡眠和血氧气流记录监测,以标准多导睡眠图监测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教为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评估血氧气流记录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低血氧饱和度的准确性.结果: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测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低血氧饱和度密切相关(r=0.964和0.816,P=0.000).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为诊断界值,血氧气流记录与标准多导睡眠图比较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76.5%.正常和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较标准多导睡眠图-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减低(P<0.05).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血氧气流记录-低血氧饱和度与标准多导睡眠图-低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氧气流记录具有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能力,可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初步诊断;血氧气流记录在评价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时可能低估病情,不宜单独用于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莞尔;朱广卿;王健康;刘菊琴;高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方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早期死亡,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完全缓解者,其余均完全缓解,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67 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获得高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缩短诱导时间,可望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作者:江继发;李哲;程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与时间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48 h、48~72 h、>72 h核因子-κB激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内核因子-κB明显激活;24~48 h迭高峰,48 h以后逐渐减弱,1周后核因子-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核因子-κB激活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明显激活.可望应用核因子-κB抑制荆抑制核因子-κB激活,控制急性胰腺炎的进展.

    作者:师阳;李彬;常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