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王佳祥;崔识远;谢周良;杨志远;程兆云;顾以茼

关键词: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摘要:目的:总结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5例慢性血栓拴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结果:5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中,4例术后即刻测定肺动脉压力下降了30~40 mmHg,术后6个月血气分析示SaO295%~98%,PaO2 88~96 mmHg,心功能Ⅰ~Ⅱ级,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轻度返流,1例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术后即刻测定肺动脉压力下降5 mmHg,术后6个月血气分析示SaO2 85%,PaO2 60 mmHg,心功能Ⅲ级,心脏彩超示三尖瓣中度返流.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尿素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

    目的:探讨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尿素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患儿27例,并对其效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27例中痊愈18例,有效9例,治疗过程中4例出现病情反复,无治疗失败及死亡病例.结论:尿素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婴幼儿四肢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效果确切,治愈率高,且方法简单,便于推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雷红召;董长宪;马玉春;孙斌;孟小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开窗刮治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的体会

    目的:探讨开窗刮治术在颌骨巨大囊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颌骨巨大囊肿患者行开刮治术,疑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或成釉细胞瘤,在彻底刮除囊膜后用石发酸或无水酒精烧灼骨腔,然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骨腔.碘仿纱条填塞引流.术后定期更换碘仿纱条和X线检查,随访0.5~1年.结果:7例囊肿明显变小,12例囊肿完全消失,2例行残余小囊肿摘除术,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未见感染.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见囊肿内骨密度增高,无病理性骨折.结论:开窗刮治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手术方法简单,既根除了病变,修复了面部的膨隆畸形,又可大限度地保存颌骨的连续性,避免了因切除过多的组织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磊;吕改玲;刘平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激活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与时间关系.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激活.结果:胰腺炎组各时段(<24 h、24~48 h、48~72 h、>72 h核因子-κB激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内核因子-κB明显激活;24~48 h迭高峰,48 h以后逐渐减弱,1周后核因子-κB激活向正常水平接近.对照组各时段核因子-κB激活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核因子-κB明显激活.可望应用核因子-κB抑制荆抑制核因子-κB激活,控制急性胰腺炎的进展.

    作者:师阳;李彬;常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1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的可行性,寻找一种腹壁横切口达到佳愈合的方法.方法:对180例腹壁横切口采用脂肪层自然对合、脂肪层下引流、皮肤可吸收线埋缝拆线法,拆线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80例切口全部甲级愈合,平整呈线状,无红肿、硬结及渗出.按压切口较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区别,患者无明显疼痛感.结论:腹壁横切口脂肪层自然对合法简单易学、省时,效果良好,是使腹壁横切口既美观又无不适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艳洁;毕温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管巨大良性溃疡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农民,汉族.以吞咽不顺4个月并上腹痛1个月为主诉于2002年4月2日人院.人院前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中上段溃疡及胃黏膜灶状出血.近1年多来长期腹泻;但无脓血便,体重较病前减轻10 kg.胃镜报告:距门齿24~27 cm底部凹陷,表面糜烂,有污苔,边缘有小结节增生.病理:食管急性炎症,鳞状上皮乳头增生,疑为食管癌,于2002年4月4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左侧开胸行胸段食管切除,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切除食管,标本上段见4 cm×2 cm巨大溃疡,基底部平坦,见图1.

    作者:李殿清;杨跃;李华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目的:探讨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肺部感染6例(其中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脓肿1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避免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白云升;邹云东;许文顺;党登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提出医院感染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 511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丰为19.1%(289/1 511),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高,达30.3%.总感染例次为917次,其中肺部感染例次构成比高50.7%(465/917),>28 d置管患者的感染率为100%.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预防,包括护理管理,规范洗手、以及对呼吸,泌尿系统等护理干预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梅;胡三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子宫非典型息内样腺肌瘤并分析其一临床、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患者均为绝经前女性,肿物分别位于子官底、宫体下段及宫颈管.组织学显示结构复杂的子宫内膜样腺体与富于细胞排列紊乱的平滑肌双向增生,腺上皮显示不同程度异型性,3例均可见明显桑葚状化生.免疲组化显示腺上皮ER与PR(+),P53(-),桑葚状化生上皮ER与PR(-);闸质梭形细胞desmin(+).vimentin局灶(+),actin与SMA(+)或局灶(+).随访4个月~5年患者均健在.结论: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预后良好.但部分病变具有低度恶性,需长期随访,此外应与子宫内膜样癌及其他上皮间叶混合性病变鉴别.

    作者:杨拥军;崔言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5例慢性血栓拴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结果:5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及内膜剥脱术的患者中,4例术后即刻测定肺动脉压力下降了30~40 mmHg,术后6个月血气分析示SaO295%~98%,PaO2 88~96 mmHg,心功能Ⅰ~Ⅱ级,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轻度返流,1例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术后即刻测定肺动脉压力下降5 mmHg,术后6个月血气分析示SaO2 85%,PaO2 60 mmHg,心功能Ⅲ级,心脏彩超示三尖瓣中度返流.结论:肺动脉切开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佳祥;崔识远;谢周良;杨志远;程兆云;顾以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黛力新在不稳定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9例和黛力新+常规治疗组(治疗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10.5 mg,2次/d,共8周;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抑郁量表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Brawnwald心绞痛分级、动态心电图缺血总负荷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症状.

    作者:杨帆;赖沙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56例晚期胃肠癌患者,其中胃癌30例,大肠癌26例,化疗前均经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 d;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2 h,第1~5 d,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滴注第1 d,500 mg/d,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120 h,21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患者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5例,总有效率为53.6%.其中胃癌有效率56.7%,大肠癌有效率50.0%.不良反应较轻,突出的是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感觉神经异常.发生率59.1%(33/56).结论:臭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特续静脉滴注120 h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近期疗效较高,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献东;王生力;苗成林;王建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60例阑尾炎患者的超声资料.结果: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15例,化脓性阑尾炎36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结论:急性阑尾炎具有较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以确诊并做出粗略的病理分型.

    作者:刘小兰;张红志;叶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的研究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给予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变化,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2 h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更高,住院期间及30 d、3个月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作者:王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治愈性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和28例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近期、远期效果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种术式均无死亡病例,近期再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症状及5年再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修补加Bancroft胃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愈性手术.避免了十二指肠遣瘘.

    作者:孙治环;李秀军;梁建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哮喘控制测试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在儿童临床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5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按GINA治疗规范于治疗初期、1个月、3个月时测定FEVl%、PEF%并同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量表(12岁以上)或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4~11岁),并以FEV1%和PEF%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FEV1%和PEF%的趋同性和一致性,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FEV1%和PEF%的相关程度和可信度检验.结果: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和FEV1%、PEF%具有良好的趋同性和一致性(P<0.01),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PEF%的相关性较FEV1%相关性高.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完全可应用于儿童临床工作中,可与肺功能监测联合应用,并可在基层无肺功能医疗机构单独应用于评价哮喘状况.

    作者:高俊兴;林荣军;车淑玉;刘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联合化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方案治疗.结果:16例中1例早期死亡,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完全缓解者,其余均完全缓解,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21~67 d.结论:本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能获得高完全缓解率,降低复发率,缩短诱导时间,可望获得长期无复发生存.

    作者:江继发;李哲;程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腺瘤及7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二维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相结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结节数目、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结节边缘晕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二雏及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的鍪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晓云;李师;王晓敏;郭嘉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科.结果:梅毒性脑膜炎1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痨4例;所有病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或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为阳性.首诊均被误诊.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分型密切相关,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早期梅毒未能得到及时、正规和足量的治疗导致实质性神经梅毒越来越多.

    作者:刘南;刘薇;王静;周柏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儿童纤维结肠镜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小儿纤维结肠镜肠息肉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38例4~13岁结肠息肉患儿,采用力蒙欣2.0mg/kg复合芬太尼1.0μg/kg静脉麻醉下息肉切除.术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切除息肉,手术时间(22.6±5.4)min,术后苏醒时间(14.7±5.2)min;无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麻醉安全、经济,有实用价值.

    作者:高国一;杨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60%;治疗组疼痛减轻,水疱吸收皮损结痴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愈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作者:郄俊改;张楠;胡跃宁;李海燕;单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