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道先;汪汉民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肾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孟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6例,输尿管中段结石2例;右侧13例,左侧8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术中留置双J管并缝合切口.结果:20例取石成功,1例肾孟结石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5~190 min,平均85 min;术中失血20~55 mL,平均37 mL;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1~2 d肛门排气,2~3 d拔除腹膜后引流管,5~7 d拔导尿管.无尿漏发生,术后住院时间6~7 d,3~4周后经膀胱镜拔除双J管.随访3~18个月,B超显示肾积水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后腹腔镜肾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快.
作者:闫道先;汪汉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与佳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手术治疗43例,非手术治疗9例,均临床治愈,治愈率100%.结论:肝损伤大部分在基层医院救治,合理应用B超、CT等现代影像技术,早期诊断与术式选择正确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白云升;邹云东;许文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4例患儿,男3例,女1例;年龄2~4岁;均为玩耍时误掉入硫酸厂内有二氧化硫气体的阴井中;4例均于中毒后即出现呼吸费力,口唇发绀;2例呼吸费力程度重.
作者:陈玉才;张清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近期(2周内)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127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期并发症11种,按Child分级,A级为18.7%,B级53.4%,C级90.7%.按病因分类:手术时机把握及术式选择不当5例(10.6%),手术操作欠规范18例(38.3%),围手术期处理欠周全12例(25.5%).本组并发症中保守治疗29例,再手术18例,治愈38例,死亡9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加强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规范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操作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李正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选择素黏附分子P-选择素、E-选择素和CD40L在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8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痛患者,分为隐匿性冠心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8例,同时设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栓测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CD40L和C反应性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P-选择素、E-选择素、CD40L和C反应性蛋白的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支病变者的水平高于单支病变者.血清P-选择素和E-选择素的水平与CD40L的水平呈正相关(r=0.43,0.57).结论:血清P-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的增高与冠脉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P-选择素和E一选择素可能是通过CD40L引起冠脉损伤.从而导致斑块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诊治经验.方法:12例原发性腰椎间盘炙患者,均应用综合保守治疗,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4年,10例恢复正常生活,2例仍残有腰腿痛,于1年后因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而治愈.结论:充分认识椎间盘炎的主要特征和谤因,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早期确诊较困难,C反应蛋白是敏感性指标之一,MRI有特异性改变;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清义;孙承东;白晓丹;关富龙;周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与125Ⅰ粒子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皮下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BALB/C小鼠皮下移植肿瘤细胞H22建瘤,荷瘤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A组为125Ⅰ粒子治疗组,B组为5-FU缓释粒子治疗组,C组为联合125Ⅰ粒子和5-FU缓释粒子治疗组,D组为对照组.连续观察25 d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大小,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FAS的表达.结果:观察25 d,3个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平均肿瘤体积、病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25Ⅰ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反映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125Ⅰ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持续照射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125Ⅰ联合5-FU缓释粒子同步植入疗效更好,方法可行.
作者:夏伟;吕中伟;张家兴;侯仁华;徐家华;蔡海东;袁雪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环节较多,治疗方法应着重于在肺部损伤发生前或发展的早期即予以阻断.避免损伤的发生或使损伤程度及范围得以控制.机械通气是急性肺损伤重要的经典治疗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机械通气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新式体位通气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1&/d;对照组28例,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2次/d,两组症状明显改善后改同类药继续口服,疗程7~10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1.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4%和76.5%,两组临床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和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巍巍;孙维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例胆囊穿孔患者的胆囊及周围组织进行系统检查.结果:12例胆囊穿孔,其胆囊壁均可见回声连续中断,胆囊腔内透声差,胆囊周围或右上腹可见液性暗区.胆囊及胆管结石引起穿孔11例,穿孔发生在胆囊底部9例.结论:超声可以对胆囊穿孔做出明确诊断,同时可对引起穿孔的原因及病变程度做出判断.
作者:张洁;白广仁;王云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千粉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时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福奠特罗干粉剂160/4.5 μg/次,2次/d;对照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400 μg/次,2次/d.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症状天数的增加及肺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为控制哮喘的较好药物,两者有协同互补效应,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哮喘无症状天数,疗效优于单一应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赵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惠者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的作用.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28例,给予糖尿病饮食和使用降糖药以控制血糖,观察组2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d,共3周;另选择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在试验前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和尿白蛋白,观察组1、2在试验后再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量.结果:试验前观察组1、2高切变率(150S1)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5.76S1)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两观察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低于试验开始时(P<0.01),且观察组2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1(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性和尿白蛋白排出量.
作者:佟晶洁;刘小燕;傅增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检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19例,腹部交感神经链3例,后纵隔交感神经链2例.CT特点: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跨中线生长,多数肿瘤体积较大,肿瘤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宽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及斑块、沙砾状高密度钙化影;肿瘤易侵犯邻近结构,可包埋大血管,淋巴结转移多见,可见骨转移及硬脑膜转移,可见主动脉壁密度明显高于其内血液.化疗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其内钙化影浓聚并增大.结论: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前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永强;罗泽斌;郁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57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指标A(ST<,Ⅲ>抬高>ST<,Ⅱ>抬高)、指标B(ST<,avL>降低>ST<,Ⅰ>降低)、指标C(指标A+B均阳性)以及指标D(指标A+B均阴性),预测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右冠状动脉阻塞组心电图指标A、B、C阳性率明显高于左回旋支阻塞组.当两项均具备时,判断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正确率达100%,而两项均不具备时,判断左回旋支梗死的正确率为100%.结论:根据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可以简便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是右冠状动脉还是左回旋支动脉.
作者:卢辉;茶春喜;姚建平;杜晓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以多烯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晚期卵巢癌惠者均为复发病例,化疗方案选用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每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40.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及肌肉酸痛.结论:多烯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不良反应轻,近期疗效较满意.
作者:赵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及26例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较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诗杰;秦长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复合氯胺酮用于术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 Ⅰ~Ⅱ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镇痛液100 mL中加芬太尼1 mg;Ⅱ组镇痛液lOo mL中加高乌甲素28 mg;Ⅲ组镇痛液100 mL中加高乌甲素28 mg、氟胺酮300 mg.记录各组术后TO(10 min)、T1(2 h)、T2(12 h)、T3(24 h)、T4(36 h)、T5(48 h)时疼痛评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术后T1、T2、T3、T4时VAS在同一时点Ⅰ、Ⅲ组显著优于Ⅱ组(P<0.05),Ⅰ、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满意度显著低于Ⅰ、Ⅲ组(P<0.05),Ⅰ、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氯胺酮用于自控皮下镇痛效果确切,且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沈彦坡;李艳艳;曹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肺癌患者的支气管镜下改变与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取材确诊的<25岁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镜下以新生物及黏膜浸润改变等直接征象为主;病理分型以鳞状细胞癌多,其次为小细胞癌,腺癌;病变部位以右中叶居多,其次为左主、左下支气管.结论:青少年肺癌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支气管镜是其重要诊断手段.
作者:宋敏;胡成平;顾其华;肖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例,分单纯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4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47例,其中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无舒张功能不全21例,伴舒张功能不全26例.另有3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型脑钠肽.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P<0.05),同时伴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显著高于无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P<0.05),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升高,B型脑钠肽检测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作者:田艳萍;杨秀玲;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根治手术1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皮辨坏死39例,其中纵切口33例(33/130),横切口6例(6/54).坏死范围:<2 cm2者12例,2~5 cm2者23例,>5 cm2者4例.坏死部位:切口中段34例,腋前区5例.结论:皮瓣的合理设计及缝合张力,皮瓣的厚度及游离范围,引流管的通畅,电刀的正确使用及适当的加压包扎等是预防皮辨坏死的重要因素.
作者:仵民宪;林海辰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