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红;谭正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鍪别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观察198例心房颤动患者伴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心电图特征.结果:伴室性早搏75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70例,二者均伴53例.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鉴别有一定难度,但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贵生;石玉岚;张文玲;刘采萍;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对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75例未治疗的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对其中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与1789例Graves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如心慌、多汗、紧张、失眠等.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无突眼表现.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而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摄碘率极低、甲状腺显像均为不显影.结论:要避免将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有必要进行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
作者:王社教;郑向红;宋厂义;屈伟;封娟毅;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为甘草酸二胺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优于甘草酸二胺.
作者:陈曙红;谭正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责门癌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郝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遣.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度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 h 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2.23,对照组为103.41±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显明;朱相领;袁文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老年重瘟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厦时及正确选择使用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法.病死率下降.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改善老年重症肺是的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胆总管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24倒,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内引流术对照组102例行T管引流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5例,远期并发反流性胆管交6例.再发结石3例,均在局麻下行胆道镜取石及对症治疗痊愈.对照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0例.远期并发胆管炎24例.再发结石23例,23例均行二次手术,改行内引流术20例,3例因病重而再行T管引流,死亡2例.结论:对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宜首次即行内引流术.
作者:劳景茂;何文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胰腺外分泌试验是判断胰腺炎后胰腺功能情况及协助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分为直接外分泌试验和间接外分泌试验,前者由于操作的有创性、复杂性.临床上几乎不开展,现对胰腺外分泌间接测定的种类、现状、临床价值及进展等进行综述.
作者:吴德卿;王兴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为主要诱因,腹痛,阴道出血为常见临床表现.但早期或Ⅰ度早剥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大,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咏梅;吕洁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3例纤维性错构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软组织浅表无痛性肿物.镜下见纤维性错构瘤由梭形纤维成分、成熟脂肪组织及未成熟间叶细胞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好.免疫组化3例均vimentin阳性,脂肪细胞s-100蛋白阳性;部分梭形纤维细胞区域结蛋白desmin、SMA阳性.结论:纤维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类型,几乎都发生在2岁以前.形态学特征为3种成分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需与婴儿纤维瘤痛、弥漫性肌纤维瘤病、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纤维脂肪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s-100.desmin,SMA对诊断和鏊别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马青松;陈冰;王敏;梁凤泉;解建军;马广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79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应用总量降低(P<0.05),治愈率提高(P<0.05).结论: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固定,进行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观察手术病灶残留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9例(82.8%)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病灶<1 cm,平均手术时间375 min(185~510 min),估计手术平均出血量650 ml,(200~2100 mL).1例术中损伤右侧输尿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7例(20%),术后病率5例(14.3%),肠梗阻2例(5.7%)和吻合口瘘1例(2.9%).结论:作为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作者:聂继跃;郭天棋;王桂荣;王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改变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醇的关系,探讨蛋白氧化损伤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3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无肾病组(A组)、早期肾病组(B组)、临床肾病组(C组)、终末期肾病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D组和C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显著高于A组(P<0.01);B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氧化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强,并且与糖尿病肾痛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张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穿孔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的临床资料以及腹腔镜的应用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8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35例行腹腔镜下探查,28例成功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7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结论:胃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惠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预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健;孙涛;康培良;康玉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改变及意义.方法: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穗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组,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之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指标,炎症对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起着促进作用.
作者:袁惠敏;杨卫红;张江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9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分布及血流阻力指数值.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如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后回声衰减均有一定的特征;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可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77±0.10,而18%良性肿块中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58±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血流阻力指数值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吴玉珍;龙劲松;李加平;邱冬;陈明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其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如何提高其诊断率,为正确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及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宫颈癌相关基因、人乳头瘤病毒、血清蛋白研究甚多,但对这些研究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综合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夏燕;张钿;张朝霞;段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及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式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行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及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会生;郝晓尊;李晓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替罗非班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或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黏附分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内皮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住院期间难治性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30 d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姜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且有随访资料的198例患者,分析其中术后妊娠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平均随访30.9个月,复发73例(36.87%),复发时间距手术平均为23.1个月.复发者中术后随访<6个月和≥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4例(2.02%)和69例(34.85%).术中发现肌瘤个数<2和≥2的复发患者分别为18例(9.09%)和55例(27.78%);年龄、妊娠分娩史、子宫肌瘤家族史、术前症状、合并症、手术方式、肌瘤部位、术后病理与复发无相关性(P>0.05).80例术前有生育要求患者中,术后自然受孕并完成分娩者56例(70%),仍然不孕者17例(21.25%),肌瘤复发24例(30%),术后有足月妊娠且子宫肌瘤复发的患者5例(6.25%).结论:肌瘤个数、大小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相关.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影响术后受孕.术后有足月妊娠者复发率低.
作者:陆剑锋;田德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5倒有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透析8个月,比较透析前与4个月、8个月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应用低钙透析液4个月后,患者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下降,甲状旁腺激素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月后,与实验前比较,血钙及钙磷秉积明显下降,血磷下降,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透析4个月比较,血钙无明显下降,血磷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升高.结论:短期使用低钙透析液可降低血钙扣钙磷乘积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长期应用,可能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作者:刘利;马玉英;刘南方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