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价值

吴玉珍;龙劲松;李加平;邱冬;陈明玉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乳腺肿块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9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分布及血流阻力指数值.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如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后回声衰减均有一定的特征;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可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77±0.10,而18%良性肿块中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58±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血流阻力指数值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具有较大意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健康老年人和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耱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两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及血肌酐的AUCROC分别为0.742,0.716.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肾小球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作者:宫浩;刘晓静;韩松淋;孙晋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对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对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75例未治疗的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对其中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与1789例Graves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如心慌、多汗、紧张、失眠等.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无突眼表现.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而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摄碘率极低、甲状腺显像均为不显影.结论:要避免将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有必要进行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

    作者:王社教;郑向红;宋厂义;屈伟;封娟毅;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为甘草酸二胺150 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优于甘草酸二胺.

    作者:陈曙红;谭正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改变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醇的关系,探讨蛋白氧化损伤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3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无肾病组(A组)、早期肾病组(B组)、临床肾病组(C组)、终末期肾病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D组和C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显著高于A组(P<0.01);B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氧化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强,并且与糖尿病肾痛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张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胎盘早剥4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为主要诱因,腹痛,阴道出血为常见临床表现.但早期或Ⅰ度早剥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大,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咏梅;吕洁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孟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降低肾盂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肾结石合并肾盂癌资料,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给果:9例行患肾、输尿管全切及部分膀胱切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6例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肾盂鳞癌,1例肾孟腺癌.结论: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肾孟鳞癌与肾结石的关系密切,结石、感染以及梗阻的症状常掩盖肾孟肿瘤的症状,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殷晓鸣;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9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肌瘤复发与部分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且有随访资料的198例患者,分析其中术后妊娠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平均随访30.9个月,复发73例(36.87%),复发时间距手术平均为23.1个月.复发者中术后随访<6个月和≥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4例(2.02%)和69例(34.85%).术中发现肌瘤个数<2和≥2的复发患者分别为18例(9.09%)和55例(27.78%);年龄、妊娠分娩史、子宫肌瘤家族史、术前症状、合并症、手术方式、肌瘤部位、术后病理与复发无相关性(P>0.05).80例术前有生育要求患者中,术后自然受孕并完成分娩者56例(70%),仍然不孕者17例(21.25%),肌瘤复发24例(30%),术后有足月妊娠且子宫肌瘤复发的患者5例(6.25%).结论:肌瘤个数、大小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相关.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影响术后受孕.术后有足月妊娠者复发率低.

    作者:陆剑锋;田德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长期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氨嘧啶长期维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并用泼尼松5~7.5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并用一种非甾体抗生素.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记录全部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类风湿因子、血糖、血脂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定全部患者骨密度、X线分期.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1);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指标改善快,能有效防止骨侵蚀,对骨密度无影响.

    作者:胡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重症肺炎降阶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老年重瘟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厦时及正确选择使用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法.病死率下降.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改善老年重症肺是的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氧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氧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12只,全麻后用油酸制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其在机械通气前、间歇正压通气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状态下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问歇正压通气时的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均显著增加(P<0.05);每分钟通气量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状态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较间歇正压通气的相应参数值显著降低,心输出量、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道压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气道峰压、氧利用率较间歇正压通气显著降低;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可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气压伤发生.

    作者:谭和莲;王贵成;李杰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引流术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反流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责门癌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郝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遣.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度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 h 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2.23,对照组为103.41±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显明;朱相领;袁文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第二窗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第二窗保护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制备成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冷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免疫组化观察IL-1β表达,测定肾功能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C组血浆尿素氮、肌酐测定值均>A组(P<0.01),而C组A组(P<0.01),而C组

    作者:张广伟;徐文超;杜信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胆总管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24倒,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内引流术对照组102例行T管引流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5例,远期并发反流性胆管交6例.再发结石3例,均在局麻下行胆道镜取石及对症治疗痊愈.对照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0例.远期并发胆管炎24例.再发结石23例,23例均行二次手术,改行内引流术20例,3例因病重而再行T管引流,死亡2例.结论:对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宜首次即行内引流术.

    作者:劳景茂;何文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反应停联合DHA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其中中度恶性14例,高度恶性6例.结果:13例迭完全缓解,3倒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桂芳;沙信山;李永辉;缪韦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法洛四联症的根治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的诊断,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14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结果:早期死亡6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16例(其中4例死亡),呼吸功能不全5例(死亡1例),心、肺和肾功能不全1例(死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缺残余漏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结论:完善室缺修补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是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维持循环稳定和保护肺功能是围术期处理的重点.

    作者:董书强;董逸飞;孟毅;李庆新;曹文峰;宿华伟;尹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79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应用总量降低(P<0.05),治愈率提高(P<0.05).结论: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腔镜在胃穿孔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穿孔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的临床资料以及腹腔镜的应用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8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35例行腹腔镜下探查,28例成功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7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结论:胃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惠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预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健;孙涛;康培良;康玉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38例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更加合理地使用无创通气.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失败38例患者资料.结果:38例无创辅助通气失败原因中低氧血症不能纠正17例,分泌物过多影响通气7例,面罩漏气不能耐受2例,痰液过多致通气失败7例.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和动态严密观察,是提高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根荣;张国际;侯宪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9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分布及血流阻力指数值.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如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后回声衰减均有一定的特征;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可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77±0.10,而18%良性肿块中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58±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血流阻力指数值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吴玉珍;龙劲松;李加平;邱冬;陈明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疣状胃炎胃镜及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及组织学改变.方法:记录疣状胃炎临床症状并进行随访.胃镜下观察隆起糜烂性病变的形态、数目、程度、是否合并溃疡及其他病变.病理观察胃黏膜炎症、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变.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规律隐痛为主(81.84%).胃镜下病变多位于胃窦部(84.89%).病变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3~5 mm.高度<2 mm,隆起顶部凹陷,凹陷处呈淡红色.形如痘疹.病理表现为慢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胃炎、部分伴肠土皮化生.幽门螺杆菌阳性90.21%.治疗并随访3个月336例,63例疣状胃炎消失(26.69%).94例疣状病变减少(39.83%),有效率66.52%.结论:疣状胃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上腹部隐痛常见.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其隆起糜烂性病变可能和胃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腺体、黏膜上皮、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作者:程秀莲;王丙信;任清华;郝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