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强;董逸飞;孟毅;李庆新;曹文峰;宿华伟;尹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5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再行微波热凝,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效48例(82.8%),有效7例(12.1%),无效3例(5.1%),总有效率94.9%.结论: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群;李谨;罗四维;朱普堂;纪小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3例纤维性错构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软组织浅表无痛性肿物.镜下见纤维性错构瘤由梭形纤维成分、成熟脂肪组织及未成熟间叶细胞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好.免疫组化3例均vimentin阳性,脂肪细胞s-100蛋白阳性;部分梭形纤维细胞区域结蛋白desmin、SMA阳性.结论:纤维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类型,几乎都发生在2岁以前.形态学特征为3种成分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需与婴儿纤维瘤痛、弥漫性肌纤维瘤病、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纤维脂肪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s-100.desmin,SMA对诊断和鏊别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马青松;陈冰;王敏;梁凤泉;解建军;马广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引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后出现糖尿病和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教、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教、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发糖尿病.
作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朱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第二窗保护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制备成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冷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免疫组化观察IL-1β表达,测定肾功能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C组血浆尿素氮、肌酐测定值均>A组(P<0.01),而C组A组(P<0.01),而C组
作者:张广伟;徐文超;杜信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反应停联合DHA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其中中度恶性14例,高度恶性6例.结果:13例迭完全缓解,3倒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桂芳;沙信山;李永辉;缪韦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责门癌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郝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遣.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度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 h 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2.23,对照组为103.41±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显明;朱相领;袁文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及组织学改变.方法:记录疣状胃炎临床症状并进行随访.胃镜下观察隆起糜烂性病变的形态、数目、程度、是否合并溃疡及其他病变.病理观察胃黏膜炎症、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变.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规律隐痛为主(81.84%).胃镜下病变多位于胃窦部(84.89%).病变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3~5 mm.高度<2 mm,隆起顶部凹陷,凹陷处呈淡红色.形如痘疹.病理表现为慢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胃炎、部分伴肠土皮化生.幽门螺杆菌阳性90.21%.治疗并随访3个月336例,63例疣状胃炎消失(26.69%).94例疣状病变减少(39.83%),有效率66.52%.结论:疣状胃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上腹部隐痛常见.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其隆起糜烂性病变可能和胃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腺体、黏膜上皮、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作者:程秀莲;王丙信;任清华;郝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中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检测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发病后均有所升高,但是轻症胰腺炎患者升高幅度较重症胰腺炎患者明显减少.轻症胰腺炎患者在1周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而重症组患者在第10 d时检测发现开始出现降低.在2周时仍然处于高位状态.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明显激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替罗非班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或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黏附分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内皮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住院期间难治性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30 d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姜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价值.方法:41例十二指肠肿瘤,行螺旋CT检查29例,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31例,同时行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22例.结果:螺旋CT对十二指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55.1%,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58.1%,CT+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特异性为90.9%.结论:联合应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在十二指肠肿瘤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李惠民;朱望东;刘晓明;李哲;徐朝霞;龚雪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及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式4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行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及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会生;郝晓尊;李晓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穿孔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的临床资料以及腹腔镜的应用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8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35例行腹腔镜下探查,28例成功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7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结论:胃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惠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预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健;孙涛;康培良;康玉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对抑郁程度、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180例2型糖尿痛患者并按治疗方案分两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97例,胰岛素治疗组83例.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占38.3%;胰岛素治疗组抑郁程度比口服降糖药组高(P<0.01);抑郁程度较高者血糖控制较差(P<0.05),生活质量普遍下降(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血糖同时,应注意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奕晖;程康林;谢帕莎;赵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惠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联合地塞米松1.5 m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于治疗第6 d起口服强的松2 mg/(kg·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x100/L时间分别为(2.1±0.6)d.(2.7±0.6)d,(3.9±0.8)d,血小板教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2)d,(11.2±1.3)d,(13.5±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曼迅速.
作者:范秋霞;盛光耀;王春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固定,进行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观察手术病灶残留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9例(82.8%)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病灶<1 cm,平均手术时间375 min(185~510 min),估计手术平均出血量650 ml,(200~2100 mL).1例术中损伤右侧输尿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7例(20%),术后病率5例(14.3%),肠梗阻2例(5.7%)和吻合口瘘1例(2.9%).结论:作为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作者:聂继跃;郭天棋;王桂荣;王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二维超声发现的72例患者共79个肝内病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79个痛灶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9个.肝血管瘤10个,肝转移癌9个,肝孤立性坏死结节1个.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灶内部能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者共51个病灶;超声造影除l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外,其余78个病灶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方式的强化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811 36%;超声造影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4.91%.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总体准确率为94.94%,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为75.9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强;庄华;马芝倩;梅建敏;宋红参;李宏波;曾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其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如何提高其诊断率,为正确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及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宫颈癌相关基因、人乳头瘤病毒、血清蛋白研究甚多,但对这些研究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综合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夏燕;张钿;张朝霞;段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79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应用总量降低(P<0.05),治愈率提高(P<0.05).结论: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乙型肝交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观察组)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发病率、痛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氧酸氧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均<0.01);观察组HBeAg阴性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的主要原因,但戊型肝炎病毒对其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章以法;冯岚;吴东刚;王林伦;何文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比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三酰甘油、血糖、尿酸均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水平显著降低,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更弥漫,平均置入支架数目多(P<0.01),平均支架直径小而长(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异常更显著.冠状动脉硬化范围更广、程度更重,多支病变、弥漫病变常见,需要介入干预的比例高.
作者:罗亚玮;陈方;张维东;张晓玲;高阅春;李峥;吴长燕;何继强;李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