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章以法;冯岚;吴东刚;王林伦;何文涛

关键词:肝炎, 乙肝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乙型肝交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观察组)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发病率、痛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氧酸氧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均<0.01);观察组HBeAg阴性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的主要原因,但戊型肝炎病毒对其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重症肺炎降阶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老年重瘟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厦时及正确选择使用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法.病死率下降.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改善老年重症肺是的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其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如何提高其诊断率,为正确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及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宫颈癌相关基因、人乳头瘤病毒、血清蛋白研究甚多,但对这些研究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综合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夏燕;张钿;张朝霞;段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优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对抑郁程度、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180例2型糖尿痛患者并按治疗方案分两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97例,胰岛素治疗组83例.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占38.3%;胰岛素治疗组抑郁程度比口服降糖药组高(P<0.01);抑郁程度较高者血糖控制较差(P<0.05),生活质量普遍下降(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血糖同时,应注意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奕晖;程康林;谢帕莎;赵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健康老年人和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耱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两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及血肌酐的AUCROC分别为0.742,0.716.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肾小球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作者:宫浩;刘晓静;韩松淋;孙晋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65倒治疗1个月内死亡1例,1~6个月死亡4例,6~12个月死亡16例,44例存活.结论:时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姚少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对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对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75例未治疗的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对其中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与1789例Graves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如心慌、多汗、紧张、失眠等.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无突眼表现.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而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摄碘率极低、甲状腺显像均为不显影.结论:要避免将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有必要进行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

    作者:王社教;郑向红;宋厂义;屈伟;封娟毅;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胰腺外分泌功能间接测定方法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胰腺外分泌试验是判断胰腺炎后胰腺功能情况及协助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方法,分为直接外分泌试验和间接外分泌试验,前者由于操作的有创性、复杂性.临床上几乎不开展,现对胰腺外分泌间接测定的种类、现状、临床价值及进展等进行综述.

    作者:吴德卿;王兴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对39例患者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 2.4 mL,观察时间>5 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各型不同时相表现形式不同,肝血管瘤大小与强化形式亦不同.结论:结节状环形渐进性强化为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改变,任何强化形式均有病理基础.肝海绵状血管瘤窦腔的大小、是否均一、有无纤维化钙化等痛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超声造影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基础.

    作者:王绮;杨龙;吴刚;袁建军;郝远瑞;赵德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引流术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反流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责门癌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郝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遣.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度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 h 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2.23,对照组为103.41±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显明;朱相领;袁文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长期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氨嘧啶长期维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并用泼尼松5~7.5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并用一种非甾体抗生素.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记录全部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类风湿因子、血糖、血脂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定全部患者骨密度、X线分期.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1);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指标改善快,能有效防止骨侵蚀,对骨密度无影响.

    作者:胡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第二窗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第二窗保护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制备成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冷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免疫组化观察IL-1β表达,测定肾功能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C组血浆尿素氮、肌酐测定值均>A组(P<0.01),而C组A组(P<0.01),而C组

    作者:张广伟;徐文超;杜信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重型ITP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惠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联合地塞米松1.5 m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于治疗第6 d起口服强的松2 mg/(kg·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x100/L时间分别为(2.1±0.6)d.(2.7±0.6)d,(3.9±0.8)d,血小板教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2)d,(11.2±1.3)d,(13.5±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曼迅速.

    作者:范秋霞;盛光耀;王春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氮平引发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引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后出现糖尿病和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教、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教、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发糖尿病.

    作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朱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疣状胃炎胃镜及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及组织学改变.方法:记录疣状胃炎临床症状并进行随访.胃镜下观察隆起糜烂性病变的形态、数目、程度、是否合并溃疡及其他病变.病理观察胃黏膜炎症、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变.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部不规律隐痛为主(81.84%).胃镜下病变多位于胃窦部(84.89%).病变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3~5 mm.高度<2 mm,隆起顶部凹陷,凹陷处呈淡红色.形如痘疹.病理表现为慢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胃炎、部分伴肠土皮化生.幽门螺杆菌阳性90.21%.治疗并随访3个月336例,63例疣状胃炎消失(26.69%).94例疣状病变减少(39.83%),有效率66.52%.结论:疣状胃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上腹部隐痛常见.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其隆起糜烂性病变可能和胃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腺体、黏膜上皮、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作者:程秀莲;王丙信;任清华;郝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比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三酰甘油、血糖、尿酸均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水平显著降低,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更弥漫,平均置入支架数目多(P<0.01),平均支架直径小而长(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异常更显著.冠状动脉硬化范围更广、程度更重,多支病变、弥漫病变常见,需要介入干预的比例高.

    作者:罗亚玮;陈方;张维东;张晓玲;高阅春;李峥;吴长燕;何继强;李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3例纤维性错构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软组织浅表无痛性肿物.镜下见纤维性错构瘤由梭形纤维成分、成熟脂肪组织及未成熟间叶细胞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好.免疫组化3例均vimentin阳性,脂肪细胞s-100蛋白阳性;部分梭形纤维细胞区域结蛋白desmin、SMA阳性.结论:纤维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类型,几乎都发生在2岁以前.形态学特征为3种成分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需与婴儿纤维瘤痛、弥漫性肌纤维瘤病、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纤维脂肪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s-100.desmin,SMA对诊断和鏊别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马青松;陈冰;王敏;梁凤泉;解建军;马广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氧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氧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12只,全麻后用油酸制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其在机械通气前、间歇正压通气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状态下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问歇正压通气时的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均显著增加(P<0.05);每分钟通气量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状态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较间歇正压通气的相应参数值显著降低,心输出量、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道压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气道峰压、氧利用率较间歇正压通气显著降低;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可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气压伤发生.

    作者:谭和莲;王贵成;李杰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乙状结肠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固定,进行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观察手术病灶残留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9例(82.8%)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病灶<1 cm,平均手术时间375 min(185~510 min),估计手术平均出血量650 ml,(200~2100 mL).1例术中损伤右侧输尿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7例(20%),术后病率5例(14.3%),肠梗阻2例(5.7%)和吻合口瘘1例(2.9%).结论:作为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作者:聂继跃;郭天棋;王桂荣;王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掸硬化性脑梗死对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30 d分别进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血小板血液相关指标检洲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时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的含量.

    作者:刘红英;耿玉桂;田丽华;李建明;喇俊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中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检测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发病后均有所升高,但是轻症胰腺炎患者升高幅度较重症胰腺炎患者明显减少.轻症胰腺炎患者在1周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而重症组患者在第10 d时检测发现开始出现降低.在2周时仍然处于高位状态.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明显激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