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引流术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反流的临床体会

郭显明;朱相领;袁文生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 食管、胃吻合术, 胃引流术, 胃食管反流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责门癌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郝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遣.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度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 h 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2.23,对照组为103.41±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5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再行微波热凝,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效48例(82.8%),有效7例(12.1%),无效3例(5.1%),总有效率94.9%.结论: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群;李谨;罗四维;朱普堂;纪小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痛患者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改变及意义.方法: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穗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三组,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之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浆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可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指标,炎症对破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起着促进作用.

    作者:袁惠敏;杨卫红;张江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早期变化的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短轴应变及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变化规律.方法:单纯糖尿病患者41例,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25例,正常对照者37例.获取胸骨旁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测量左心室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局部厦整体峰值应变、左心室扭转角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径向各应变参数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部分心肌节段、不同水平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0.05),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较对照组增大(P<0.05).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高于单纯搪尿病组(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能够较早识别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作者:马红;刘爱玲;谢明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79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昏迷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应用总量降低(P<0.05),治愈率提高(P<0.05).结论:血液灌流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阿托品用量,提高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低钙透析液对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5倒有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透析8个月,比较透析前与4个月、8个月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应用低钙透析液4个月后,患者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均明显下降,甲状旁腺激素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月后,与实验前比较,血钙及钙磷秉积明显下降,血磷下降,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透析4个月比较,血钙无明显下降,血磷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升高.结论:短期使用低钙透析液可降低血钙扣钙磷乘积水平,降低甲状旁腺激素,长期应用,可能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作者:刘利;马玉英;刘南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孟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降低肾盂癌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肾结石合并肾盂癌资料,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给果:9例行患肾、输尿管全切及部分膀胱切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6例肾盂移行细胞癌,3例肾盂鳞癌,1例肾孟腺癌.结论: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肾孟鳞癌与肾结石的关系密切,结石、感染以及梗阻的症状常掩盖肾孟肿瘤的症状,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殷晓鸣;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反应停联合DHA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其中中度恶性14例,高度恶性6例.结果:13例迭完全缓解,3倒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桂芳;沙信山;李永辉;缪韦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氮平引发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引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后出现糖尿病和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教、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教、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发糖尿病.

    作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朱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鍪别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观察198例心房颤动患者伴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心电图特征.结果:伴室性早搏75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70例,二者均伴53例.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鉴别有一定难度,但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贵生;石玉岚;张文玲;刘采萍;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乙状结肠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固定,进行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观察手术病灶残留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9例(82.8%)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病灶<1 cm,平均手术时间375 min(185~510 min),估计手术平均出血量650 ml,(200~2100 mL).1例术中损伤右侧输尿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7例(20%),术后病率5例(14.3%),肠梗阻2例(5.7%)和吻合口瘘1例(2.9%).结论:作为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作者:聂继跃;郭天棋;王桂荣;王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胆总管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24倒,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内引流术对照组102例行T管引流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5例,远期并发反流性胆管交6例.再发结石3例,均在局麻下行胆道镜取石及对症治疗痊愈.对照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0例.远期并发胆管炎24例.再发结石23例,23例均行二次手术,改行内引流术20例,3例因病重而再行T管引流,死亡2例.结论:对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宜首次即行内引流术.

    作者:劳景茂;何文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掸硬化性脑梗死对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30 d分别进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血小板血液相关指标检洲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时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的含量.

    作者:刘红英;耿玉桂;田丽华;李建明;喇俊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优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对抑郁程度、血糖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180例2型糖尿痛患者并按治疗方案分两组.口服降糖药治疗组97例,胰岛素治疗组83例.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占38.3%;胰岛素治疗组抑郁程度比口服降糖药组高(P<0.01);抑郁程度较高者血糖控制较差(P<0.05),生活质量普遍下降(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优化治疗血糖同时,应注意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奕晖;程康林;谢帕莎;赵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对39例患者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 2.4 mL,观察时间>5 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各型不同时相表现形式不同,肝血管瘤大小与强化形式亦不同.结论:结节状环形渐进性强化为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改变,任何强化形式均有病理基础.肝海绵状血管瘤窦腔的大小、是否均一、有无纤维化钙化等痛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超声造影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基础.

    作者:王绮;杨龙;吴刚;袁建军;郝远瑞;赵德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中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检测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发病后均有所升高,但是轻症胰腺炎患者升高幅度较重症胰腺炎患者明显减少.轻症胰腺炎患者在1周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而重症组患者在第10 d时检测发现开始出现降低.在2周时仍然处于高位状态.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明显激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引流术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反流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责门癌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郝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遣.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度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 h 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2.23,对照组为103.41±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显明;朱相领;袁文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健康老年人和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耱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两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及血肌酐的AUCROC分别为0.742,0.716.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肾小球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作者:宫浩;刘晓静;韩松淋;孙晋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65倒治疗1个月内死亡1例,1~6个月死亡4例,6~12个月死亡16例,44例存活.结论:时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姚少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第二窗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第二窗保护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制备成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冷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免疫组化观察IL-1β表达,测定肾功能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C组血浆尿素氮、肌酐测定值均>A组(P<0.01),而C组A组(P<0.01),而C组

    作者:张广伟;徐文超;杜信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重型ITP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惠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联合地塞米松1.5 m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于治疗第6 d起口服强的松2 mg/(kg·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x100/L时间分别为(2.1±0.6)d.(2.7±0.6)d,(3.9±0.8)d,血小板教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2)d,(11.2±1.3)d,(13.5±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曼迅速.

    作者:范秋霞;盛光耀;王春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