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及临床意义

张贵生;石玉岚;张文玲;刘采萍;李隆贵

关键词: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性传导, 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鍪别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观察198例心房颤动患者伴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心电图特征.结果:伴室性早搏75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70例,二者均伴53例.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鉴别有一定难度,但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改变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醇的关系,探讨蛋白氧化损伤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3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无肾病组(A组)、早期肾病组(B组)、临床肾病组(C组)、终末期肾病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D组和C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显著高于A组(P<0.01);B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氧化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强,并且与糖尿病肾痛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张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重型ITP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单独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单独大剂量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儿童ITP的疗效.方法:对入院时血小板计数≤25×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45例惠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联合组: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联合地塞米松1.5 m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于治疗第6 d起口服强的松2 mg/(kg·d);丙种球蛋白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连续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丙种球蛋白组、地塞米松组血小板计数≥50x100/L时间分别为(2.1±0.6)d.(2.7±0.6)d,(3.9±0.8)d,血小板教达峰值时间分别为(10.1±1.2)d,(11.2±1.3)d,(13.5±1.9)d,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重型儿童ITP比单独使用其中任一种药物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曼迅速.

    作者:范秋霞;盛光耀;王春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反应停联合DHA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0例.其中中度恶性14例,高度恶性6例.结果:13例迭完全缓解,3倒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轻度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髓抑制.结论: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难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桂芳;沙信山;李永辉;缪韦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第二窗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IL-1β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第二窗保护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制备成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冷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免疫组化观察IL-1β表达,测定肾功能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组、C组血浆尿素氮、肌酐测定值均>A组(P<0.01),而C组A组(P<0.01),而C组

    作者:张广伟;徐文超;杜信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肿瘤CT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价值.方法:41例十二指肠肿瘤,行螺旋CT检查29例,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31例,同时行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22例.结果:螺旋CT对十二指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55.1%,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58.1%,CT+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特异性为90.9%.结论:联合应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在十二指肠肿瘤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李惠民;朱望东;刘晓明;李哲;徐朝霞;龚雪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法洛四联症的根治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的诊断,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14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结果:早期死亡6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16例(其中4例死亡),呼吸功能不全5例(死亡1例),心、肺和肾功能不全1例(死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缺残余漏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结论:完善室缺修补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是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维持循环稳定和保护肺功能是围术期处理的重点.

    作者:董书强;董逸飞;孟毅;李庆新;曹文峰;宿华伟;尹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38例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更加合理地使用无创通气.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失败38例患者资料.结果:38例无创辅助通气失败原因中低氧血症不能纠正17例,分泌物过多影响通气7例,面罩漏气不能耐受2例,痰液过多致通气失败7例.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和动态严密观察,是提高无创辅助通气技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根荣;张国际;侯宪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腹腔镜在胃穿孔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穿孔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的临床资料以及腹腔镜的应用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8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35例行腹腔镜下探查,28例成功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7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结论:胃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根据惠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预后.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健;孙涛;康培良;康玉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长期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氨嘧啶长期维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并用泼尼松5~7.5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并用一种非甾体抗生素.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记录全部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类风湿因子、血糖、血脂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定全部患者骨密度、X线分期.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1);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指标改善快,能有效防止骨侵蚀,对骨密度无影响.

    作者:胡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二维超声发现的72例患者共79个肝内病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79个痛灶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9个.肝血管瘤10个,肝转移癌9个,肝孤立性坏死结节1个.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灶内部能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者共51个病灶;超声造影除l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外,其余78个病灶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方式的强化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811 36%;超声造影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4.91%.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总体准确率为94.94%,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为75.9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强;庄华;马芝倩;梅建敏;宋红参;李宏波;曾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5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再行微波热凝,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效48例(82.8%),有效7例(12.1%),无效3例(5.1%),总有效率94.9%.结论: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群;李谨;罗四维;朱普堂;纪小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鍪别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观察198例心房颤动患者伴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心电图特征.结果:伴室性早搏75例,伴室内差异性传导70例,二者均伴53例.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的鉴别有一定难度,但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贵生;石玉岚;张文玲;刘采萍;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9例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检查,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侧壁声影、微小钙化灶、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分布及血流阻力指数值.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二维超声如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后回声衰减均有一定的特征;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可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77±0.10,而18%良性肿块中测到动脉血流,血流阻力指数值0.58±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血流阻力指数值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吴玉珍;龙劲松;李加平;邱冬;陈明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其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如何提高其诊断率,为正确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及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宫颈癌相关基因、人乳头瘤病毒、血清蛋白研究甚多,但对这些研究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综合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夏燕;张钿;张朝霞;段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外科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65倒治疗1个月内死亡1例,1~6个月死亡4例,6~12个月死亡16例,44例存活.结论:时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姚少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氮平引发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引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后出现糖尿病和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教、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教、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发糖尿病.

    作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朱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掸硬化性脑梗死对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30 d分别进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血小板血液相关指标检洲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时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的含量.

    作者:刘红英;耿玉桂;田丽华;李建明;喇俊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重症肺炎降阶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老年重瘟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厦时及正确选择使用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法.病死率下降.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改善老年重症肺是的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乙型肝交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观察组)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发病率、痛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氧酸氧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均<0.01);观察组HBeAg阴性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的主要原因,但戊型肝炎病毒对其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章以法;冯岚;吴东刚;王林伦;何文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对39例患者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 2.4 mL,观察时间>5 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各型不同时相表现形式不同,肝血管瘤大小与强化形式亦不同.结论:结节状环形渐进性强化为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改变,任何强化形式均有病理基础.肝海绵状血管瘤窦腔的大小、是否均一、有无纤维化钙化等痛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超声造影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基础.

    作者:王绮;杨龙;吴刚;袁建军;郝远瑞;赵德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