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盘早剥40例回顾性分析

李咏梅;吕洁玉

关键词:胎盘早剥, 早期诊断, 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为主要诱因,腹痛,阴道出血为常见临床表现.但早期或Ⅰ度早剥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大,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乙型肝交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观察组)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发病率、痛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氧酸氧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均<0.01);观察组HBeAg阴性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的主要原因,但戊型肝炎病毒对其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章以法;冯岚;吴东刚;王林伦;何文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婴儿纤维性错构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3例纤维性错构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软组织浅表无痛性肿物.镜下见纤维性错构瘤由梭形纤维成分、成熟脂肪组织及未成熟间叶细胞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好.免疫组化3例均vimentin阳性,脂肪细胞s-100蛋白阳性;部分梭形纤维细胞区域结蛋白desmin、SMA阳性.结论:纤维性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类型,几乎都发生在2岁以前.形态学特征为3种成分混合组成器官样结构.需与婴儿纤维瘤痛、弥漫性肌纤维瘤病、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纤维脂肪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s-100.desmin,SMA对诊断和鏊别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马青松;陈冰;王敏;梁凤泉;解建军;马广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氮平引发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引发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特点.方法:收集20例单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后出现糖尿病和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身高、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体质量指教、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教、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血糖正常者(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发糖尿病.

    作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朱建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5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再行微波热凝,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效48例(82.8%),有效7例(12.1%),无效3例(5.1%),总有效率94.9%.结论: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群;李谨;罗四维;朱普堂;纪小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动脉粥掸硬化性脑梗死对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30 d分别进行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血小板血液相关指标检洲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时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的含量.

    作者:刘红英;耿玉桂;田丽华;李建明;喇俊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替罗非班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或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黏附分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内皮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住院期间难治性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30 d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姜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法洛四联症的根治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的诊断,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14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结果:早期死亡6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血量16例(其中4例死亡),呼吸功能不全5例(死亡1例),心、肺和肾功能不全1例(死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缺残余漏3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结论:完善室缺修补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是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维持循环稳定和保护肺功能是围术期处理的重点.

    作者:董书强;董逸飞;孟毅;李庆新;曹文峰;宿华伟;尹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肿瘤CT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价值.方法:41例十二指肠肿瘤,行螺旋CT检查29例,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31例,同时行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检查22例.结果:螺旋CT对十二指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55.1%,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58.1%,CT+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特异性为90.9%.结论:联合应用CT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在十二指肠肿瘤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李惠民;朱望东;刘晓明;李哲;徐朝霞;龚雪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重症肺炎降阶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老年重瘟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39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厦时及正确选择使用抗生素,采用降阶梯治疗方法.病死率下降.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改善老年重症肺是的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胎盘早剥40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0例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为主要诱因,腹痛,阴道出血为常见临床表现.但早期或Ⅰ度早剥临床症状不典型.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婴危害大,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B超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咏梅;吕洁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其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如何提高其诊断率,为正确制定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及预防复发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宫颈癌相关基因、人乳头瘤病毒、血清蛋白研究甚多,但对这些研究用于宫颈癌诊断的综合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基因、人乳头瘤病毒和血清蛋白相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夏燕;张钿;张朝霞;段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二维超声发现的72例患者共79个肝内病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79个痛灶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9个.肝血管瘤10个,肝转移癌9个,肝孤立性坏死结节1个.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灶内部能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者共51个病灶;超声造影除l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外,其余78个病灶均在不同时相出现不同程度及不同方式的强化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肝癌的准确率为811 36%;超声造影对肝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4.91%.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总体准确率为94.94%,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为75.9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肿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对肝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强;庄华;马芝倩;梅建敏;宋红参;李宏波;曾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乙状结肠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5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根据术中发现卵巢肿瘤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固定,进行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观察手术病灶残留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9例(82.8%)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病灶<1 cm,平均手术时间375 min(185~510 min),估计手术平均出血量650 ml,(200~2100 mL).1例术中损伤右侧输尿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7例(20%),术后病率5例(14.3%),肠梗阻2例(5.7%)和吻合口瘘1例(2.9%).结论:作为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整块切除盆腔肿瘤与受累之直肠、乙状结肠的手术方法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作者:聂继跃;郭天棋;王桂荣;王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氧代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间歇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犬呼吸力学和氧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12只,全麻后用油酸制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其在机械通气前、间歇正压通气和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状态下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和问歇正压通气时的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均显著增加(P<0.05);每分钟通气量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状态下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较间歇正压通气的相应参数值显著降低,心输出量、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平均气道压相同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气道峰压、氧利用率较间歇正压通气显著降低;每分钟通气量、血氧分压、氧输送显著增加(P<0.05).结论:保留自主呼吸时,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可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肺气压伤发生.

    作者:谭和莲;王贵成;李杰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首次即行内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胆总管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24倒,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内引流术对照组102例行T管引流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5例,远期并发反流性胆管交6例.再发结石3例,均在局麻下行胆道镜取石及对症治疗痊愈.对照组出现近期并发症10例.远期并发胆管炎24例.再发结石23例,23例均行二次手术,改行内引流术20例,3例因病重而再行T管引流,死亡2例.结论:对管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宜首次即行内引流术.

    作者:劳景茂;何文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中急性重症胰腺炎41例,检测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发病后均有所升高,但是轻症胰腺炎患者升高幅度较重症胰腺炎患者明显减少.轻症胰腺炎患者在1周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而重症组患者在第10 d时检测发现开始出现降低.在2周时仍然处于高位状态.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明显激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l激活在急性胰腺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胃引流术治疗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反流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治疗方法.方法:将174例食管责门癌惠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在行单纯食管胃颈部或胸腔内吻合重建消化道基础上加做胃引流术;对照组(88例)行单纯食管颈郝或胸腔吻合重建消化遣.应用24 h食管pH监测度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4 h pH监测显示,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2.03±2.23,对照组为103.41±91.36,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叉(P<0.05).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显示,观察组18例有反流症状,对照组52例出现反流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引流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易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显明;朱相领;袁文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长期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氨嘧啶长期维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并用泼尼松5~7.5mg/d.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并用一种非甾体抗生素.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记录全部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血沉、类风湿因子、血糖、血脂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定全部患者骨密度、X线分期.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1);X线分期变化情况进展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指标改善快,能有效防止骨侵蚀,对骨密度无影响.

    作者:胡清;曾玉琴;王芳;孙明谨;李雪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改变及其与超氧化物歧化醇的关系,探讨蛋白氧化损伤与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状态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3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水平分为无肾病组(A组)、早期肾病组(B组)、临床肾病组(C组)、终末期肾病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果:D组和C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显著高于A组(P<0.01);B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氧化较无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强,并且与糖尿病肾痛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作者:张蕾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对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对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75例未治疗的甲状腺毒症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对其中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与1789例Graves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如心慌、多汗、紧张、失眠等.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无突眼表现.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测定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而86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摄碘率极低、甲状腺显像均为不显影.结论:要避免将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有必要进行摄碘率与甲状腺显像检查.

    作者:王社教;郑向红;宋厂义;屈伟;封娟毅;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