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尹萍;吴士尧

关键词:冠心病, 1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摘要: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节段的显示能力.方法:入选15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患者12导联静息心电图,根据ST-T有改变的导联推测相关狭窄的冠状动脉.患者于螺旋CT检查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之为标准,观察16层螺旋CT和心电图对于狭窄程度≥50%的冠脉血管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50%狭窄的血管分支检出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7.69%,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6%,与冠脉造影的一致性较好.CT和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脉狭窄节段的检出能力无提高.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识别能力可靠,但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脉狭窄的诊断无进一步帮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作为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文中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邵军军;周广青;常惠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剂量多巴胺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婴幼儿重症肺炎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小剂量多巴胺应用微泵注射仪控制速度静脉注射.对照组41例进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佳,可在临床观察应用.

    作者:彭健;周远茜;江秀清;吕少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气道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筛选出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即AHI≥15次/h),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观测其治疗前后AHI、血氧饱和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提高,晨起精神好转,活动后气促减轻,所监测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能消除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提高了夜间的血氧饱和度,而且改善了左心室射血分数,还能减缓心功能减退的进行性过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莲香;杨永国;姚彦萍;许新举;冯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官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9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等.结果:49例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6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17.1%;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5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35.7%,术前化疗组术中出血>400 mL者4例,占术前化疗组11.4%;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400 mL者6例,占直接手术组42.9%.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对病灶缩小、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切净率效果显著.

    作者:何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鼻窦炎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螺旋CT表现以及分型.方法:收集48例经临床证实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慢性鼻炎鼻窦炎分4型:(1)漏斗型,占18.8%;(2)鼻道窦口复合体型,占45.8%;(3)蝶筛隐窝型,占8.3%;(4)鼻腔鼻窦息肉型,占27.1%.结论:CT能够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在对慢性鼻窦炎诊断分型和鼻内镜手术治疗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魏酸钠对不稳定心绞痛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使用阿魏酸钠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和T波恢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内皮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对不稳定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王琦;马文格;姚霁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脑卒中氧合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对重型脑卒中氧合改善.方法:对21例重型脑卒中患者插管前后氧合进行对照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气管插管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改善显著(P<0.0001),而且插管时间越早越好.结论:气管插管可作为重型脑卒中救治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龙姣;姚成栋;张胜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切除前列腺重量30~90 g,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 d(3~7 d).术后随访3~6个月,无尿失禁,大尿流率由术前(5.7±3.3)mL/s升到术后(20.5±4.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3.8±1.2)分降到术后(7.8±0.5)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固新;夏昕晖;夏利萍;姜海洋;谭明波;张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肘管综合征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肘管切开尺神经束膜间松解,尺神经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术中保护尺神经血供.结果:手术疗效优良率93%.结论:肘管综合征一经确定,应及早手术,疗效确切,满意.

    作者:张勃策;蒋阅;闻久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经临床确诊的70例甲亢患者(治疗组)给予131I治疗,另取50例甲亢患者(对照组)采用内科抗甲状腺药物口服他巴唑治疗.治疗前测FT3、FT4、TSH、血常规、甲状腺吸碘率.随病情变化,根据血清FT3、FT4、TSH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治疗后恢复正常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31I治疗甲亢优于抗甲状腺药物,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桂莲;马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前有药物、病毒感染、油漆、苯等理化因素接触史41例(26.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出大细胞性贫血改变.环孢素A、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70.6%,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18.2%.环孢素A、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中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69.6%,雄激素+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6.0%.结论:环孢素A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和雄激素联用有协同治疗作用,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用雄激素+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均较差.

    作者:田永军;胡慧萍;刘建梅;孙汉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剂量阿霉素联合放疗治疗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霉素结合放射治疗,能否对放射抵抗的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进行放射增敏.方法: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用低剂量的阿霉素处理后,在其后不同时间给予射线照射,再使用克隆形成试验来检测细胞的存活.结果:照射组在阿霉素处理后6 h,细胞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别,特别是在5 Gy和10 Gy组,细胞的杀伤显著增高(P<0.05),而在阿霉素处理后1 h组内,虽然也存在放射增敏效应,但和放射剂量的相关性不大.结论:在给予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低剂量阿霉素处理后的6 h,再给予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可以显著提高瘤细胞的杀伤率,而且细胞杀伤率的提高存在着放射剂量依赖性.

    作者:林清;俞静;姚原;周仁华;夏士安;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rotaper镍钛器械在根管预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Protaper系统结合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需做根管治疗的患者260例(524颗牙),随机分成两组Protaper手用组和Protaper机用组,均采用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中、后的X线片及术后疼痛情况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Protaper手用组和机用组均无根管偏移,根尖阻塞,台阶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能较好地保持根管的解剖初形.超充率Protaper机用组明显高于手用组.结论:手用Protaper结合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安全,根管成形理想,经济适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的测定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0例,稳定型心绞痛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浓度.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病例中,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占70.3%;微小癌占21.8%.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中常见,但并发甲状腺癌诊断较困难,应放宽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指征,重视术中可疑结节的探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晶;赵瑾;冯燕;罗斌;石彦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6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节段的显示能力.方法:入选15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患者12导联静息心电图,根据ST-T有改变的导联推测相关狭窄的冠状动脉.患者于螺旋CT检查后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之为标准,观察16层螺旋CT和心电图对于狭窄程度≥50%的冠脉血管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50%狭窄的血管分支检出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7.69%,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96%,与冠脉造影的一致性较好.CT和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脉狭窄节段的检出能力无提高.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识别能力可靠,但与心电图联合应用对冠脉狭窄的诊断无进一步帮助.

    作者:尹萍;吴士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气道内激光消融技术的应用(续)

    5激光治疗技术的基本设备5.1 激光器的选择 CO2激光和Nd:YAG激光均可用于治疗气道内病变,两者比较见表1.

    作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索他洛尔治疗剂量对华法令抗凝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治疗剂量和华法令药效的相关性,为临床安全规范地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提供预测依据,以期能增强抗凝疗效并减少其不良反应.方法:年龄60~75岁门诊和住院心房颤动患者46例,均应用索他洛尔、华法令和单用华法令两阶段,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治疗剂量索他洛尔对达到标准抗凝强度所需华法令剂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剂量索他洛尔不影响达标抗凝强度的华法令所需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加用或停用索他洛尔无需对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率(INR)值重新评估监测.

    作者:刘辉;张彦周;郝静;邹汇菲;康瑜;毛家亮;何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CD25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小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CD225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在小儿关节炎症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和1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CD25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8+T细胞CD25表达明显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接受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分析发现患者的CD4+、CD8+T细胞表达CD25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表达CD25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细胞在关节炎症病变过程中激活、增殖,参与关节滑膜组织及全身免疫应答.

    作者:毋小玉;王丽萍;张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GP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健择+顺铂(简称GP)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5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25例采用GP化疗结合适形放疗(治疗组),29例单纯应用GP化疗(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为68.0%,对照组有效率为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3,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0%和55.2%(χ2=5.1725,P<0.05);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4.5%(χ2=4.685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化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GP化疗,但在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孙衍伟;周嘉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