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贺娟;孙丽君;齐晓飞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血脂症.多见于男性,活动中发病,意识障碍多;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均有智能障碍、偏瘫、失语.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多发生50岁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冠心痛等.迅速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关键;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无病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用芬太尼40 μg、瑞芬太尼20 μg和40 μg复合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清醒程度、丙泊酚用量.结果:瑞芬太尼20μg和40μg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短、清醒质量好,丙泊酚用量少.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

    作者:高艳平;王贵成;管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胸膜活检联合胸膜刷检术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膜活检联合胸膜刷检术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4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联合胸膜刷检术,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刷检标本进行细胞学涂片检查以及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154例胸膜活检患者均1次取材成功,成功率为100%,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59例,胸膜活检恶性阳性率为38.3%.胸膜刷检脱落细胞阳性率为40.1%,胸水脱落细胞阳性率仅为30.5%,总恶性胸腔积液阳性率44.2%,结核性胸膜炎阳性率为37.0%,总病理确诊率为81.2%.结论:胸膜活检联合胸膜刷检是一种对渗出性胸腔积液诊断阳性率高,操作简单,相对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礼义;胡章良;刘斌;黄承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动态改变及意义

    目的:现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治疗后稳定期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方法:对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于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甲状腺素(TT4)游离T4(FT4)、三碘甲状腺原氧酸(T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入院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血清中TT3,FT3,TT4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54例病情缓解者,TT4,TT3,FT3均明显上升(P<0.05),死亡的8例TT3,FT3,TT4均低于生存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不同时期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不同时期的慢粒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600 mg/d.其中慢性期8例:400 mg/d,加速期3例,急变期1例:600 mg/d.同时检测慢粒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结果:8例慢性期患者取得血液学缓解,其中3例取得完全细胞学缓解,3例加速期患者2例取得完全血液学缓解,1例进展至急变期死亡,未取得细胞学缓解.1例急淋变患者取得细胞学和完全血液学缓解.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江继发;金凤祥;肖明敏;程文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为防控禽流感在家禽和水禽中的流行,从而控制对人的感染,探讨一种能区别自然感染鸡和疫苗免疫鸡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禽流感病毒H9N2的NS1基因(660 bp);并将该片段克隆至pET-28(a)质粒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NS1,转化E.coli BL 21(DE3)感受态细胞,以终浓度0.7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6 h,并应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结果:pET-NS1载体能高效表达NS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5 000,纯化产物能与该亚型的AIV活病毒感染鸡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灭活病毒免疫鸡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NS1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产物可用来鉴别禽流感免疫鸡群和感染鸡群.

    作者:易华山;侯顺利;独军政;胡永浩;常惠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放射性肺损伤早期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及时诊断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放射性肺损伤在早期预测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静;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罗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IL-6、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出现显著下降(P<0.01),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亦显著下降(P<0.01;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陆晓骅;鲍思蔚;翟晓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氯胺酮麻醉下空气整复治疗难复性肠套叠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复位率的方法.方法:对42例常规空气整复失败的肠套叠患儿在氯胺酮麻醉后再次空气灌肠复位.结果:成功31例,另有3例空气灌肠发现已自动复位,8例复位失败而手术治疗.结论:氯胺酮麻醉下空气整复可明显提高复位率,安全,有效.

    作者:吴正宇;王兴华;严三萍;杜海靖;卢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固定治疗低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初步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或横突间植骨治疗低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2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L4滑脱12例,L5滑脱11例,Ⅰ度滑脱9例,Ⅱ度滑脱14例.均伴有神经症状,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17例,横突间植骨5例.结果:16例滑脱得到完全复位,7例不完全复位.平均随访18.5个月,优2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7%.植骨全部融合,没有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情况.结论:采用充分减压、脊柱滑脱复位系统内固定,结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治疗低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融合率高,临床效果好.

    作者:刘金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简易腹水浓缩回输法治疗顽固性大量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用血液透析装置,在腹腔内形成回路,用单超或超滤与透析相结合的简易方法,行腹水浓缩回输.结果:15例患者经治疗后,8例腹水消失,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浮肿减轻、腹围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P<0.05).结论:该方法治疗顽固性腹水近期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简单易行.

    作者:施克传;吴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及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2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浓度,并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心脏结构.结果:(1)高血压组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高血压患者心功能Ⅰ,Ⅱ,Ⅲ级间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心功能恶化,血浆神经肽Y水平升高,而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3)左室肥厚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而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低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与患者心脏损害程度相关,观察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陈天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减少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的几率.方法:术中顺序解剖喉返神经,予以精细操作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神经变异.结果:本组11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均无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可以避免或降低其损伤的发生.

    作者:周家军;董自波;殷章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人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人骨肉瘤及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15例骨软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骨软骨瘤组织中未见survivin阳性表达,43例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44%(29/43).其中Enneking Ⅱ组阳性率为51.85%(14/27),Ⅲ组阳性率为93.75%(15/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组织学类型之间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骨肉瘤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并为以survivin基因为靶点进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嵩;罗建平;郑稼;赵炬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研究现状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无症状性脑梗死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预后的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建军;李学;徐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服用米非司酮,另一组服用二甲双胍,待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比例恢复或接近正常时再使用促排卵药枸盐酸氯米芬.B超监测两组患者排卵情况及随访患者受孕情况,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排卵率和受孕率.结果:服用米非司酮组50例患者45例排卵(90%)、39例受孕(78%);服用二甲双胍组50例患者37例排卵(74%),29例受孕(58%).结论:服用米非司酮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明显高于服用二甲双胍组.服用米非司酮药物经济方便,无毒副作用,可常规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作者:徐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眼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采用硬膜内-外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12例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已全部夹闭.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眼动脉段颈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志敏;羊正祥;耿炯;陈翔;缪伟锋;吴志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用纳洛酮治疗.首次按0.1 mg/kg静脉注射,继之以0.03~0.05 mg/(kg·h)静脉泵入,连用3 d,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0.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率36.8%,总有效率71.0%,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8,P<0.05;χ2=6.08,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作者:孙浩淼;朱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治疗进展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重型再障、非重型再障.再障的治疗是一个综合、长期的治疗过程.对于重型再障以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球蛋白、环孢霉素A合用为标准方案,有条件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非重型再障以雄性激素为基础,联合环孢霉素A、中药.不主张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生长因子可用于再障的辅助治疗.

    作者:吴鹏飞;邵景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并脾切断流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以及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实施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并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7年2月22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肝叶切除术(Ⅰ组),其中112例同时行脾切断流术(Ⅱ组).2001年11月-2007年2月,62例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施行术中射频消融治疗(Ⅲ组)其中37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Ⅳ组).结果:Ⅰ,Ⅱ组间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 3.45%(P>0.05).Ⅰ,Ⅲ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获得明显改善.Ⅰ组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8.5%,82.0%,高于Ⅱ组的91.7%,81.8%,74.6%(P<0.05),而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分别为53.6%,53.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1年的累积生存率亦明显高于Ⅳ组,87.7%vs 62.0%(P<0.05),而2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vs 44.7%(P>0.05).Ⅰ、Ⅲ组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比率分别显著低于Ⅱ、Ⅳ组,5.4%vs 35.5%(P0.01),6.7%vs 46.2%(P<0.05).结论:肝叶切除同时行脾切断流并不增加手术病死率.联合脾切断流或脾切胃冠状静脉结扎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助于提高近期生存率,但无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申权;薛涣洲;姜青峰;王亚东;张宏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肠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用保肾康、尿毒清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结肠透析进行全结肠清洗及结肠透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20例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变化,应用结肠透析的治疗组20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透析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保护肾功能、延缓尿毒症进展的作用.

    作者:张宇梅;王亚平;霍延红;王会接;刘洪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