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耀;高彦彬;邹大威;李步满;彭继升;周晖;付修文;王金羊;张娜
小青龙汤方在现代临床中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近些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小青龙汤证的研究还很有限.目前对小青龙汤证的研究多是病因病机及证候与辨证的理论研究,有临床应用观察分析,有用统计学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文献整理;对小青龙汤方证相关性研究刚露端倪,一是现代疾病与小青龙汤证的相关性研究,二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医案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小青龙汤方证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丽梅;何丽清;储开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蜡疗对痉挛型脑瘫尖足步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接受运动疗法、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及蜡疗等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蜡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酊剂,然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缓解程度、关节活动度的增加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酊剂蜡疗确能有效改善尖足步态,增大关节活动度,缩短康复疗程.
作者:程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利用CBM、CNKI数据库检索1990年至2012年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DGP文献的年代分布、作者情况、期刊分布、文献来源等文献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DGP临床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临床及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白煜;王少丽;白宇宁;彭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补肾温肺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吸入治疗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入的变异性哮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温肺方及其衍化方剂治疗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效果、中医积分和气道反应性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补肾温肺方及其衍化方剂联合常规西药吸入治疗变异性哮喘效果明显.
作者:雷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八珍汤配合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免疫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放化疗方法相同,实验组在每日放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八珍汤辅助治疗,对2组患者预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近期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62%,实验组患者出现毒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2周后以及治疗结束10d后其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放化疗治疗时给予八珍汤进行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放化疗临床疗效.
作者:周勇;徐梅;韩继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辅助经方辨治老年神经衰弱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92例老年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仅采用经方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每晚平均睡眠总时间、平均每夜觉醒次数、平均每周早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睡眠时间均长于治疗前,睡眠质量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观察组睡眠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昏头痛、睡眠障碍、躯体不适、心慌、多汗、情感障碍6种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包括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注意力减退等方面2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具有安眠、镇痛和镇静作用,辅助经方使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
作者:赵恩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北京地区应用白虎汤加味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78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实验组根据中医辨证对患儿应用白虎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西医镇静、退热、抗病毒、抗感染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痊愈率87.18%,总有效率100%,复发率0%;对照组患者痊愈率67.65%,总有效率87.18%,复发率7.69%.实验组患儿在治疗3d后体温就恢复正常并维持正常稳定状态,对照组患儿在治疗5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在治疗6d体温有一个小幅上升的波动,在治疗7d恢复正常.实验组患儿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白虎汤随症加减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良好,有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以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糖络宁(TLN)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能量代谢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TLN组,另设正常对照组.TLN干预8周,检测坐骨神经MNCV和ATP、Pcr、Cr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NCV显著减慢,Pcr含量以及Pcr:Cr明显减低(P<0.05).TLN组与模型组比较,MNCV和Pcr含量以及Pcr:Cr显著升高(P<0.05).结论:TLN能够改善坐骨神经能量代谢,加快NCV,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朱智耀;高彦彬;邹大威;李步满;彭继升;周晖;付修文;王金羊;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是方剂配伍理论的重要基石,说明方中各药的主次地位及分工.其中君药的重要性已被医界所共识,然而各版教材对同一方证条件下同一首方剂中君药的认定却不尽相同,为此选取部分历版教材中对君药争议较大的方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君药的确定原则做一探讨.
作者:于海艳;贾波;陈西平;沈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针对王翘楚教授应用落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的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的选题思路、依据、切入点以及研究过程中文献回顾、团队合作和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全面回顾,从而得出中药新药开发和研究必须注重中医药理论学习和探索,并植根于中医临床,另外文献研究、多学科的参与以及建立客观、公认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冯蓓蕾;陆逸莹;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王立忠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其治学严谨,汇通诸家,学术造诣深厚,临证经验丰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讲究实效的、有创见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临证中尤重视调理肝脾法的应用.王立忠认为肝脾两脏在生理上关系密切,二者之间具有相克关系,即所谓木克土.肝主疏泄,有协助脾的运化功能;脾主运化,气机畅通,有助于肝气的疏泄,所以在发生疾病时可以相互影响,成为肝脾不调证.如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每致脾失健运,称为木横侮土.反之,脾失健运,气滞于中,湿阻于内,亦能影响肝气的疏泄,而为脾病及肝,称土壅侮木.由此可见,肝病传脾、脾病及肝,肝脾两脏在病变上常相互影响.当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易出现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导致肝脾失调证候[1],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彦杰;邢若星;赵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调乳达泰方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把120例明确诊断的乳腺增生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分别采用自拟中药调乳达泰方口服和西药三苯氧胺片口服.通过症状体征、乳腺钼靶片的变化以及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评价,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50%和80%.治疗组钼靶X线片变化疗效评价,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3%、98.3%,对照组分别为51.7%和81.7%.2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评价,治疗组为10%,对照组30%.结论:中药调乳达泰方口服对乳腺增生病疗效肯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荣娟;葛建立;刘满君;宋易华;马云龙;徐志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玉泉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对瘦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30例)接受玉泉丸联合常规降糖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及瘦素和脂联素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浆瘦素显著降低,脂联素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玉泉丸组血糖水平、血浆瘦素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玉泉丸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浆瘦素及脂联素水平,进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田爱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并以妇炎康复胶囊治疗50例作对照.同时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局部体征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全身及盆腔炎血液循环,有利于盆腔炎性分泌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吕伯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独一味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独一味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3只.用CCL诱导大鼠肝实质损伤性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皮下注射40% CCL4油剂(首剂5ml/kg,其后3mL/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3 d1次,连续8周,同时模型组及各给药组进食高脂饲料,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独一味治疗组自实验开始分别给予高(2.4 g/kg)、中(1.2 g/kg)、低剂量(0.6 g/kg)独一味颗粒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灌等量生理盐水.用药至第8周CCl4造模结束.实验结束后,全部大鼠股动脉放血处死,离心分离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type Ⅲ,PCⅢ)及Ⅳ型胶原(IV-C)的含量.迅速切取大鼠肝脏标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和纤维增生等情况,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中TGF-β 1、Smad 3蛋白表达.结果:独一味治疗组肝小叶结构存在,排列欠整齐,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纤维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独一味治疗组模型大鼠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明显降低(P<0.01~0.05),肝组织中TGF-β 1、Smad 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独一味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TGF-β 1的表达,干扰TGF-β 1/Smad信号通路对靶基因的激活,下调Smad 3表达而抑制ECM的合成和沉积,进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张怡;代夏欢;解秀翠;朱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艾滋病相关腹泻是艾滋病病程中的常见症状,艾滋病晚期不可控制的腹泻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复杂,病原学诊断困难,疗效不佳.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患者不同的“证”施以不同的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痛,是艾滋病相关腹泻的治疗新选择.
作者:张晓伟;郭会军;杜磊;冀爱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热入血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温病学派从温病的角度出发,根据热入血室的不同病因病机,提出了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护阴扶正等治法,使热入血室在因证脉治上日臻完善.
作者:赵灿;赖鹏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与复方丹参辨治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A、B2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RP、全血高切黏度、Fib、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RP、全血高切黏度、TC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A组总有效率91.07%,B组总有效率78.57%,A组疗效明显好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对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血脂方面效果优于复方丹参,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易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穴位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症状及情绪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选穴,观察组患者常规选穴配合调神腧穴,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10 s,留针15 min,疗程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情绪状态及生命质量.结果:①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ACT评分和肺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②治疗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仅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显著,2组间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整体状况均有改善,治疗组在活动受限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调神疗法能改善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白天及夜间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哮喘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
作者:祁玉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IA模型的足跖大小与关节积分的关系.方法:以2型胶原合并弗氏佐剂免疫大鼠,测定双侧足跖大小,评定关节积分,以足跖宽度、厚度和面积对关节积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观察大鼠膝关节的病理变化.结果:以足跖宽度、厚度和面积对关节积分的标准曲线R2值均在0.95左右.线性回归分析的线性关系良好,P值均小于0.001.不同积分的病理变化程度有差异.结论:CIA模型中,足跖大小可与关节积分共同作为关节炎症状态评定指标.
作者:王敏智;荆生龙;何小鹃;吕诚;李静;罗丹;吕爱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