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及其特征

谢颖桢;任晋婷;高兴慧

关键词:中风, 痰瘀腑实证, 涌现
摘要:涌现(Emergence)从字义上讲是指事物从无到有、从下而上、整体甚至喷薄地出现、呈现、显现、浮现、凸现.涌现的思想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与老子的“有生于无”是古代朴素的“涌现”论.随着近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涌现性与复杂性在多学科研究中不断深入.特别是从上世纪中叶随着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论等自组织理论的建立,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简称SFI)在多学科综合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发展中明确地提出“复杂性,实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涌现的科学,就是如何发展涌现的基本规律”.至此,涌现才成为复杂性研究的科学主题[1、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关节滑膜炎及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病因复杂不够明晰,发病隐匿,致残率高,早期防治较为困难.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能够有效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因此,推导疾病的核心病机对于疾病的前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心病机的提炼和推导,可以通过抓住前期主要病因病机和已病阶段出现显证时所表现的证候来推导之间的核心病机.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以后,运用“治未病”的防治思想,能更有效地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复发.

    作者:王兴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8例,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周~第6周VAS和QS均显著下降(P<0.01).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35例(92.10%),好转3例(7.89%),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段小素;王育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及其特征

    涌现(Emergence)从字义上讲是指事物从无到有、从下而上、整体甚至喷薄地出现、呈现、显现、浮现、凸现.涌现的思想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与老子的“有生于无”是古代朴素的“涌现”论.随着近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涌现性与复杂性在多学科研究中不断深入.特别是从上世纪中叶随着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论等自组织理论的建立,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简称SFI)在多学科综合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发展中明确地提出“复杂性,实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涌现的科学,就是如何发展涌现的基本规律”.至此,涌现才成为复杂性研究的科学主题[1、2].

    作者:谢颖桢;任晋婷;高兴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加味定心汤治疗室性早搏4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定心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辨证为心脾两虚兼有血瘀证的室性早搏患者76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定心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原发病基础治疗,2组均30d为1个疗程.结果:(1)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5%,优于对照组76.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2)2组室性早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9.1%,稍高于对照组73.3%,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定心汤治疗心脾两虚兼有血瘀证的室性早搏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早搏次数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范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苗族医药歌诀文化探究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苗医和苗族人民总结出很多关于苗族医药源流、苗医诊断与治疗疾病、苗药制作及功效等方面的医药歌诀文化,这些歌诀文化在苗族医药的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汤建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阐明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5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1~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5%,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运期疗效好.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作者:侯海林;曾光;安维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规范化治疗)42例,治疗组(痰瘀论治为重点加西药规范化治疗)45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平均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ESR的改善明显,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P<0.05).结论:以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善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温阳行气膏外治治疗骨转移疼痛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阳行气膏外敷阿是穴对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转移癌40例,随机分为温阳行气膏敷贴治疗组20例和布桂嗪片30mg口服对照组20例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在疼痛完全缓解率、持续止痛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温阳行气膏对骨转移癌具有较好的止痛功效.

    作者:肖俐;韩蕊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膈下逐瘀汤对大鼠纤维化肝组织α-SMA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VG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肝组织TGF-β1含量,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和α-SMA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膈下逐瘀汤可显著降低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减少肝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肝组织α-SMA mRNA表达.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杨婧;贾彦;刘宏;代巧妹;王蔚;王亚贤;冯涛;华东;肖佳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机遇与挑战

    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难治性疾病,尽管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充分发挥其治疗艾滋病的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中西医互补的艾滋病治疗模式,将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刘颖;王燕;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中医复杂干预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的成功与否,与是否有效控制偏倚有关.在非随机化的观察性研究中,倾向性评分能减少对比组间的差异,缩小偏倚.与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配比控制偏倚相比,倾向性分析法不受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的限制,无须在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随机,其结果更接近“真实世界”的实际干预效果而非临床试验的效果.因此,倾向性分析应用于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复杂干预疗效评价是适合的,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使用价值.

    作者:叶晓勤;杨伟;谢雁鸣;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张锡纯应用芍药特色初论

    张锡纯对芍药的应用,组方严谨,化裁灵活,独具匠心,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其特色概括为戢肝火泻胆热,滋阴液利小便,抑浮火制药性,精配伍善变通,性和缓量宜大.

    作者:秦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胆石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结石病主要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性地研究胆石病主要证型与胆石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饮食不规律对肝胆湿热证型有影响,嗜烟对气阴不足证型有影响,规律饮食患者不易表现为肝阴亏虚证,有运动习惯患者不易表现为热毒炽盛证等其他证型.结论:胆石病的证型表现与饮食规律与否、早晚餐习惯、运动习惯、烟酒嗜好等有相关性,不同类别胆石病的主要证型有差异.

    作者:顾晔斌;余奎;张静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更年期抑郁症从肝肾论治

    更年期抑郁症特指初次发病于更年期,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障碍.据调查,更年期与抑郁病的高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其症状表现复杂.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本,与肝关系密切,以君、相火为特点,同时与后天因素体质有关.

    作者:王联庆;万金娥;贾守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试论麻黄在中医肺系病中的应用

    麻黄在中医肺系疾病中广泛应用于外感病证、咳嗽、哮喘等病证中,本文引用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对麻黄的应用指征及配伍禁忌等做简要总结归纳,提出配伍得当,方能取效.

    作者:疏欣杨;韩春生;杨道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培元通滞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思路探讨

    脑白质病变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淀粉样血管病等患者脑部主要病理改变.根据本病具有年迈体衰、脑白质影像学改变、认知功能减退、抑郁、运动功能低下等临床特征,病机主要为元气亏虚(虚气)、气滞血瘀痰阻毒聚(留滞),提出培元通滞的治疗原则.从气滞、血瘀、痰阻、毒聚之不同,分别阐述了益气开郁、培元化痰、补气活血、扶正解毒的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强调治疗本病培元不忘理气活血、化痰通络,通滞不忘培补气血、调理阴阳、辨证用药.

    作者:黄世敬;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析《内经》营卫运行理论与失眠的关系

    依据《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系统梳理了营卫的生理功能、运行规律及与睡眠的关系,分析了卫气偏盛、卫气不足、运行不畅等引起营卫失和而致失眠的各种原因,阐述了针灸和方药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探讨了营卫运行理论与失眠发生机制的内在关系.

    作者:欧阳波;白俊杰;李蔓荻;翟双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万通筋骨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4周,应用症状体征评分法及WOMAC评分法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05),2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又(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永忠;王鹏;赵继阳;温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萎胃消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TEN和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萎胃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或/和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的治疗效果及PTEN和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萎胃消颗粒,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及PTEN和ERK2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5.67%;胃镜和病理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70%,对照组33.3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TEN和ERK2表达:治疗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萎胃消具有良好的胃癌前病变逆转治疗效应,其上调抑癌基因蛋白PTEN的表达和有效抑制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萎胃消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部分作用机理.

    作者:钟毅;赵自明;饶梅冰;戈焰;范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及易感体制.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50例及健康女性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调查提示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岁~44岁妇女占78%;宫腔操作史、经期长短、避孕措施、妊娠次数、原发性痛经史、职业分布及情志变化等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气滞血瘀证是子宫腺肌病普遍多见的中医证候;以瘀血质多占子宫腺肌病调查人数的34.7%.结论:当前开展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流调工作对指导临床有一定实际意义.

    作者:叶青;侯晓;张福霞;蔚方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