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庆;万金娥;贾守凯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及易感体制.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50例及健康女性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调查提示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岁~44岁妇女占78%;宫腔操作史、经期长短、避孕措施、妊娠次数、原发性痛经史、职业分布及情志变化等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气滞血瘀证是子宫腺肌病普遍多见的中医证候;以瘀血质多占子宫腺肌病调查人数的34.7%.结论:当前开展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流调工作对指导临床有一定实际意义.
作者:叶青;侯晓;张福霞;蔚方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万通筋骨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4周,应用症状体征评分法及WOMAC评分法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05),2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又(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永忠;王鹏;赵继阳;温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形成的原因可有多种,治疗方法也一直被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力求阐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形成原因的认识,并介绍目前中医治疗蛋白尿的特色及现代医学治疗蛋白尿的主要方法.
作者:赵琛;高俊虹;占永立;韩东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学术源流发展的角度,举例讨论《外科正宗》之前及其后的重要医家和文献,认为龚庆宣可推为正宗派的滥觞,继之元·齐德之以及明·王肯堂和申拱辰当属此派.清·祁坤、祁宏源等与陈实功一脉相承,形成了关系为紧密的金鉴派.主张内外并重是外科治疗的主流,也是正宗派的重要特色,其学术思想不始于陈实功.外科流派医家之间师承关系多数不明显,主要基于相同的学术思想倾向,故强调学派划分的标准应进一步严密、细致和深化.
作者:和中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定心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辨证为心脾两虚兼有血瘀证的室性早搏患者76例,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定心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原发病基础治疗,2组均30d为1个疗程.结果:(1)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5%,优于对照组76.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2)2组室性早搏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9.1%,稍高于对照组73.3%,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定心汤治疗心脾两虚兼有血瘀证的室性早搏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早搏次数且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范红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近5年针刺治疗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概况,为中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系统评价结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应慎重对待系统评价的结果,期待通过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推进针灸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作者:张旭东;杨然;宋成军;苗光新;杨志新;石学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人在其生命周期中,诸多因素均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新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修复创伤、抵御疾病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的生新功能对于创伤修复以及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复习文献,重温中医关于生新方面的论述,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成果与认识,笔者希望能够运用现代语言解读中医理论,并为今后能在实验及临床过程中找出相关理论的科学依据提供基础,为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科学证据,推动和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高冬;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张锡纯对芍药的应用,组方严谨,化裁灵活,独具匠心,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其特色概括为戢肝火泻胆热,滋阴液利小便,抑浮火制药性,精配伍善变通,性和缓量宜大.
作者:秦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脉软膏影响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机械法建立家兔桡骨骨折动物模型,步态测试系统分析动物患肢着地力;软组织张力测试仪记录动物骨折处软组织张力;X线摄片观察骨折线形成;骨病理切片观察骨折处骨组织结构.结果:外用白脉软膏可增加模型动物患肢着地力,升高模型动物骨痂处X射线扫描评分,促进骨折后新骨生长.结论:外用白脉软膏对骨折模型动物骨伤愈合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万强;杨丽平;宋庆慧;朱嘉;王震;马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萎胃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或/和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的治疗效果及PTEN和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萎胃消颗粒,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及PTEN和ERK2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5.67%;胃镜和病理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70%,对照组33.3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TEN和ERK2表达:治疗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萎胃消具有良好的胃癌前病变逆转治疗效应,其上调抑癌基因蛋白PTEN的表达和有效抑制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萎胃消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部分作用机理.
作者:钟毅;赵自明;饶梅冰;戈焰;范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麻黄在中医肺系疾病中广泛应用于外感病证、咳嗽、哮喘等病证中,本文引用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对麻黄的应用指征及配伍禁忌等做简要总结归纳,提出配伍得当,方能取效.
作者:疏欣杨;韩春生;杨道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均匀度是“位、数、形、势”脉象分类纲领下八种脉象要素之一,脉象均匀度可分为节律均匀度和力度均匀度两类.促、结、代等11种脉象有均匀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现代医学的临床意义,辨识均匀度有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现代脉诊研究已经有能力对均匀度进行有效辩识,并可以对它进一步探索,发现更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治国;郭思媛;向丽华;陈彦静;王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VG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肝组织TGF-β1含量,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和α-SMA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膈下逐瘀汤可显著降低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程度,减少肝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肝组织α-SMA mRNA表达.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有效地逆转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作者:杨婧;贾彦;刘宏;代巧妹;王蔚;王亚贤;冯涛;华东;肖佳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应用经方治疗疾病往往可取得如风吹云、立竿见影之效.然而,医圣张仲景在经方的论述过程中可谓字字珠玑,对其中诸如药物的选择、炮制、剂量、配伍比例、煎法、服法、药后反应等每一个细节都做了明确的交代.医者在经方的应用过程中要真正地做到如理、如法,才能取得经方之神效.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对此体会深刻,经方中药物选择偏差、药物配伍比例不如法、煎服方法不恰当都可能带来天壤之别的临床效果.为此,笔者就胶饴在临床上的应用体会来探讨经方的正确应用.
作者:马新童;狄红;杨栋;张广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四妙勇安汤组,第24周取材.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IT)、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脂核与斑块面积比(LCA/P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 MAPK水平;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组IT降低,FCT、FCT/IMT增加;CD31、VEGF、P38MAPK水平及VE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四妙勇安汤可稳定AS斑块,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斑块内VEGF和P38MAPK表达有关.
作者: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8例,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周~第6周VAS和QS均显著下降(P<0.01).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35例(92.10%),好转3例(7.89%),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段小素;王育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病主要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性地研究胆石病主要证型与胆石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饮食不规律对肝胆湿热证型有影响,嗜烟对气阴不足证型有影响,规律饮食患者不易表现为肝阴亏虚证,有运动习惯患者不易表现为热毒炽盛证等其他证型.结论:胆石病的证型表现与饮食规律与否、早晚餐习惯、运动习惯、烟酒嗜好等有相关性,不同类别胆石病的主要证型有差异.
作者:顾晔斌;余奎;张静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广、影响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本文以《临证指南医案》首篇中风篇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对其中所提及的方药及其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旨在探讨书中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做一参考.
作者:黄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王平;张六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黄帝内经》创建了中医学术体系,两千年来始终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生存发展的理论基础.近百年来,对于这个学术体系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民国时期主要是反对《内经》理论体系与捍卫此体系的两股思潮对垒.近60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30年来研究趋于深入,主要表现在对于学术体系的架构、内容、特征、发展等方面的探讨.
作者:周国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