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婷
涌现(Emergence)从字义上讲是指事物从无到有、从下而上、整体甚至喷薄地出现、呈现、显现、浮现、凸现.涌现的思想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与老子的“有生于无”是古代朴素的“涌现”论.随着近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涌现性与复杂性在多学科研究中不断深入.特别是从上世纪中叶随着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论等自组织理论的建立,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简称SFI)在多学科综合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发展中明确地提出“复杂性,实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涌现的科学,就是如何发展涌现的基本规律”.至此,涌现才成为复杂性研究的科学主题[1、2].
作者:谢颖桢;任晋婷;高兴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难治性疾病,尽管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充分发挥其治疗艾滋病的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中西医互补的艾滋病治疗模式,将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刘颖;王燕;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马钱子配伍减毒增效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系统梳理,运用中药药性之气味配伍理论,阐释探讨其配伍减毒增效的规律和模式.
作者:梁晓东;唐迎雪;樊凯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规范化治疗)42例,治疗组(痰瘀论治为重点加西药规范化治疗)45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平均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ESR的改善明显,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P<0.05).结论:以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善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张锡纯对芍药的应用,组方严谨,化裁灵活,独具匠心,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其特色概括为戢肝火泻胆热,滋阴液利小便,抑浮火制药性,精配伍善变通,性和缓量宜大.
作者:秦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学术源流发展的角度,举例讨论《外科正宗》之前及其后的重要医家和文献,认为龚庆宣可推为正宗派的滥觞,继之元·齐德之以及明·王肯堂和申拱辰当属此派.清·祁坤、祁宏源等与陈实功一脉相承,形成了关系为紧密的金鉴派.主张内外并重是外科治疗的主流,也是正宗派的重要特色,其学术思想不始于陈实功.外科流派医家之间师承关系多数不明显,主要基于相同的学术思想倾向,故强调学派划分的标准应进一步严密、细致和深化.
作者:和中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脉软膏影响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机械法建立家兔桡骨骨折动物模型,步态测试系统分析动物患肢着地力;软组织张力测试仪记录动物骨折处软组织张力;X线摄片观察骨折线形成;骨病理切片观察骨折处骨组织结构.结果:外用白脉软膏可增加模型动物患肢着地力,升高模型动物骨痂处X射线扫描评分,促进骨折后新骨生长.结论:外用白脉软膏对骨折模型动物骨伤愈合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万强;杨丽平;宋庆慧;朱嘉;王震;马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四妙勇安汤组,第24周取材.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IT)、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脂核与斑块面积比(LCA/P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 MAPK水平;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组IT降低,FCT、FCT/IMT增加;CD31、VEGF、P38MAPK水平及VE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四妙勇安汤可稳定AS斑块,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斑块内VEGF和P38MAPK表达有关.
作者: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阴津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阴津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响及保阴护津在温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作者:口维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形成的原因可有多种,治疗方法也一直被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力求阐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形成原因的认识,并介绍目前中医治疗蛋白尿的特色及现代医学治疗蛋白尿的主要方法.
作者:赵琛;高俊虹;占永立;韩东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广、影响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本文以《临证指南医案》首篇中风篇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对其中所提及的方药及其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旨在探讨书中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做一参考.
作者:黄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是以虚弱性疲劳为特征的复杂的症候群.目前国内外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普遍认为单一因素很难解释CFS的发生但均无定论[1].临床治疗上中医药疗法较现代医学疗法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2].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索CFS的发病机制以及疲劳安口服液对其治疗的实验依据.
作者:付小卫;闫平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神门乃心经之输穴、原穴,具有调理心经气血、宁心安神的功效.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经之气机.本文通过分析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经络腧穴理论,阐释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失眠证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范丹;诸毅晖;贺智倩;袁权;裴钰;马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关节滑膜炎及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病因复杂不够明晰,发病隐匿,致残率高,早期防治较为困难.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能够有效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因此,推导疾病的核心病机对于疾病的前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心病机的提炼和推导,可以通过抓住前期主要病因病机和已病阶段出现显证时所表现的证候来推导之间的核心病机.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以后,运用“治未病”的防治思想,能更有效地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复发.
作者:王兴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内经》中关于肾藏精、主生殖生理功能的认识,是由于作者在尸体解剖时发生了观察错误进而推论发生错误导致的.《难经》提出右肾为“命门”,或是因为作者与《内经》作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或是玩数字游戏所致.
作者:朱光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王平;张六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人在其生命周期中,诸多因素均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新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修复创伤、抵御疾病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的生新功能对于创伤修复以及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复习文献,重温中医关于生新方面的论述,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成果与认识,笔者希望能够运用现代语言解读中医理论,并为今后能在实验及临床过程中找出相关理论的科学依据提供基础,为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科学证据,推动和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高冬;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苗医和苗族人民总结出很多关于苗族医药源流、苗医诊断与治疗疾病、苗药制作及功效等方面的医药歌诀文化,这些歌诀文化在苗族医药的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汤建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脑白质病变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淀粉样血管病等患者脑部主要病理改变.根据本病具有年迈体衰、脑白质影像学改变、认知功能减退、抑郁、运动功能低下等临床特征,病机主要为元气亏虚(虚气)、气滞血瘀痰阻毒聚(留滞),提出培元通滞的治疗原则.从气滞、血瘀、痰阻、毒聚之不同,分别阐述了益气开郁、培元化痰、补气活血、扶正解毒的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强调治疗本病培元不忘理气活血、化痰通络,通滞不忘培补气血、调理阴阳、辨证用药.
作者:黄世敬;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及易感体制.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50例及健康女性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调查提示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岁~44岁妇女占78%;宫腔操作史、经期长短、避孕措施、妊娠次数、原发性痛经史、职业分布及情志变化等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气滞血瘀证是子宫腺肌病普遍多见的中医证候;以瘀血质多占子宫腺肌病调查人数的34.7%.结论:当前开展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流调工作对指导临床有一定实际意义.
作者:叶青;侯晓;张福霞;蔚方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