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东;唐迎雪;樊凯芳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中药防治甲减新思路.方法:观察甲减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甲状腺功能改变并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在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甲减治疗有效,说明部分甲减患者病机属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主病机,丰富了中医对甲减的认识.
作者:王春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萎胃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或/和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的治疗效果及PTEN和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萎胃消颗粒,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及PTEN和ERK2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5.67%;胃镜和病理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70%,对照组33.3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TEN和ERK2表达:治疗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萎胃消具有良好的胃癌前病变逆转治疗效应,其上调抑癌基因蛋白PTEN的表达和有效抑制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萎胃消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部分作用机理.
作者:钟毅;赵自明;饶梅冰;戈焰;范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马作峰;姜瑞雪;王平;张六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研究的成功与否,与是否有效控制偏倚有关.在非随机化的观察性研究中,倾向性评分能减少对比组间的差异,缩小偏倚.与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配比控制偏倚相比,倾向性分析法不受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的限制,无须在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随机,其结果更接近“真实世界”的实际干预效果而非临床试验的效果.因此,倾向性分析应用于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复杂干预疗效评价是适合的,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使用价值.
作者:叶晓勤;杨伟;谢雁鸣;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黄帝内经》创建了中医学术体系,两千年来始终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生存发展的理论基础.近百年来,对于这个学术体系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民国时期主要是反对《内经》理论体系与捍卫此体系的两股思潮对垒.近60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30年来研究趋于深入,主要表现在对于学术体系的架构、内容、特征、发展等方面的探讨.
作者:周国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脑白质病变是脑动脉硬化、血管性抑郁、血管性痴呆、淀粉样血管病等患者脑部主要病理改变.根据本病具有年迈体衰、脑白质影像学改变、认知功能减退、抑郁、运动功能低下等临床特征,病机主要为元气亏虚(虚气)、气滞血瘀痰阻毒聚(留滞),提出培元通滞的治疗原则.从气滞、血瘀、痰阻、毒聚之不同,分别阐述了益气开郁、培元化痰、补气活血、扶正解毒的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强调治疗本病培元不忘理气活血、化痰通络,通滞不忘培补气血、调理阴阳、辨证用药.
作者:黄世敬;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神门乃心经之输穴、原穴,具有调理心经气血、宁心安神的功效.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经之气机.本文通过分析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经络腧穴理论,阐释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失眠证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范丹;诸毅晖;贺智倩;袁权;裴钰;马文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病主要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回归性分析既往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探索性地研究胆石病主要证型与胆石病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饮食不规律对肝胆湿热证型有影响,嗜烟对气阴不足证型有影响,规律饮食患者不易表现为肝阴亏虚证,有运动习惯患者不易表现为热毒炽盛证等其他证型.结论:胆石病的证型表现与饮食规律与否、早晚餐习惯、运动习惯、烟酒嗜好等有相关性,不同类别胆石病的主要证型有差异.
作者:顾晔斌;余奎;张静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广、影响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本文以《临证指南医案》首篇中风篇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对其中所提及的方药及其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旨在探讨书中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做一参考.
作者:黄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及其调控的与脂质合成相关的SREBP1通路的角度探讨逍遥散防治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和东宝肝泰组4组,建立四氯化碳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清肝功能、肝组织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及肝组织GRP78、SREBP1及生脂相关酶分子的表达.结果:逍遥散组的肝指数(P<0.01)、血清ALT(P <0.01)、AST(P <0.05)水平及肝组织中TG(P <0.05)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病理HE染色显示,逍遥散组肝脂肪变性较模型组明显减轻;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逍遥散组GRP78分子、SREBP1 mRNA及部分生脂相关酶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结论:逍遥散对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抑制作用与内质网应激有关,其可能分子机制为:逍遥散降低内质网应激,引起转录因子SREBP1的表达与入核转位的减少,在细胞核内被SREBP1激活的生脂相关酶基因的诱导表达降低,使肝细胞内甘油三脂、胆固醇合成减少,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减轻.
作者:薛欣;李玉梅;李海玉;王震;张永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8例,采用口服膈下逐瘀汤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6周,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周~第6周VAS和QS均显著下降(P<0.01).患者治疗6周后显效35例(92.10%),好转3例(7.89%),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段小素;王育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消渴病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治疗消渴病的研究,逐渐从针灸降糖的疗效以及机理研究过渡到针灸对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因而,通过概述中医对消渴的认识、针灸治则处方历史沿革及挖掘针灸治疗消渴的古方,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针灸减轻和消除消渴所致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针灸处方,阐述针灸消渴古方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现代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消渴(糖尿病)的有效性.
作者:许云祥;张丽;陈贵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应用经方治疗疾病往往可取得如风吹云、立竿见影之效.然而,医圣张仲景在经方的论述过程中可谓字字珠玑,对其中诸如药物的选择、炮制、剂量、配伍比例、煎法、服法、药后反应等每一个细节都做了明确的交代.医者在经方的应用过程中要真正地做到如理、如法,才能取得经方之神效.笔者在多年的临床过程中对此体会深刻,经方中药物选择偏差、药物配伍比例不如法、煎服方法不恰当都可能带来天壤之别的临床效果.为此,笔者就胶饴在临床上的应用体会来探讨经方的正确应用.
作者:马新童;狄红;杨栋;张广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近5年针刺治疗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概况,为中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系统评价结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应慎重对待系统评价的结果,期待通过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推进针灸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作者:张旭东;杨然;宋成军;苗光新;杨志新;石学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及易感体制.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350例及健康女性3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调查提示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岁~44岁妇女占78%;宫腔操作史、经期长短、避孕措施、妊娠次数、原发性痛经史、职业分布及情志变化等是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气滞血瘀证是子宫腺肌病普遍多见的中医证候;以瘀血质多占子宫腺肌病调查人数的34.7%.结论:当前开展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流调工作对指导临床有一定实际意义.
作者:叶青;侯晓;张福霞;蔚方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苗族医药是苗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苗医和苗族人民总结出很多关于苗族医药源流、苗医诊断与治疗疾病、苗药制作及功效等方面的医药歌诀文化,这些歌诀文化在苗族医药的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汤建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宋元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更加繁荣与普及,许多医学家、画家、文人利用花鸟画对动物形象、解剖结构的注重,人物画“白描法”的线条表现力,山水画精确表达地域、季节、气候特征等绘画手法,描绘本草形态、脏腑结构、经络腧穴、舌诊图示、脉象图示、疮疡外观、正骨手法等,从而形成了医学图谱、挂图、插图等多种系列,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作者:王琳;李成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探讨中医对脂质代谢的认识,指出高血脂症应归属于中医的“痰瘀证”论治,认为高血脂症总的病因病机是素体阳虚、饮食不节、痰湿瘀滞、气机不畅,提出应从增强体质和节制饮食两方面防治高血脂症并指出5个方面的治则和措施,还介绍了自拟降脂方的应用体会及典型病例.
作者:杨晓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脉软膏影响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机械法建立家兔桡骨骨折动物模型,步态测试系统分析动物患肢着地力;软组织张力测试仪记录动物骨折处软组织张力;X线摄片观察骨折线形成;骨病理切片观察骨折处骨组织结构.结果:外用白脉软膏可增加模型动物患肢着地力,升高模型动物骨痂处X射线扫描评分,促进骨折后新骨生长.结论:外用白脉软膏对骨折模型动物骨伤愈合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万强;杨丽平;宋庆慧;朱嘉;王震;马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形成的原因可有多种,治疗方法也一直被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力求阐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形成原因的认识,并介绍目前中医治疗蛋白尿的特色及现代医学治疗蛋白尿的主要方法.
作者:赵琛;高俊虹;占永立;韩东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