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萎胃消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TEN和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

钟毅;赵自明;饶梅冰;戈焰;范明

关键词:萎胃消,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PTEN),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摘要:目的:观察萎胃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或/和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的治疗效果及PTEN和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萎胃消颗粒,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及PTEN和ERK2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5.67%;胃镜和病理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70%,对照组33.3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TEN和ERK2表达:治疗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萎胃消具有良好的胃癌前病变逆转治疗效应,其上调抑癌基因蛋白PTEN的表达和有效抑制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萎胃消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部分作用机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温病条辨》三焦温病用药规律探讨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阴津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阴津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响及保阴护津在温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

    作者:口维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阐明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5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1~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5%,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运期疗效好.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作者:侯海林;曾光;安维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壮骨止痛方治疗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探讨壮骨止痛方治疗骨质疏松相关蛋白改变谱.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股骨组织的总蛋白,通过软件分析2-DE图谱,比较各组间蛋白的表达量,然后利用MALDI-TOF-MS制作差异蛋白点的肽谱,确定各差异蛋白的种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蛋白的功能.结果:壮骨止痛方能调节骨骼肌的能量代谢、物质转运,对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症产生调节作用.

    作者:杨军;莫新民;李劲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及其特征

    涌现(Emergence)从字义上讲是指事物从无到有、从下而上、整体甚至喷薄地出现、呈现、显现、浮现、凸现.涌现的思想源远流长,亚里士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与老子的“有生于无”是古代朴素的“涌现”论.随着近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涌现性与复杂性在多学科研究中不断深入.特别是从上世纪中叶随着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哈肯的协同论等自组织理论的建立,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圣塔菲研究所(简称SFI)在多学科综合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发展中明确地提出“复杂性,实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涌现的科学,就是如何发展涌现的基本规律”.至此,涌现才成为复杂性研究的科学主题[1、2].

    作者:谢颖桢;任晋婷;高兴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经》肾藏精、主生殖和《难经》“命门”由来的探究

    《内经》中关于肾藏精、主生殖生理功能的认识,是由于作者在尸体解剖时发生了观察错误进而推论发生错误导致的.《难经》提出右肾为“命门”,或是因为作者与《内经》作者犯了同样的错误,或是玩数字游戏所致.

    作者:朱光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疲劳安口服液对CFS模型大鼠血浆IL-1β、IL-6水平的影响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是以虚弱性疲劳为特征的复杂的症候群.目前国内外对CFS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普遍认为单一因素很难解释CFS的发生但均无定论[1].临床治疗上中医药疗法较现代医学疗法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2].本实验旨在进一步探索CFS的发病机制以及疲劳安口服液对其治疗的实验依据.

    作者:付小卫;闫平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马钱子气味结合配伍减毒增效作用之探讨

    通过对马钱子配伍减毒增效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系统梳理,运用中药药性之气味配伍理论,阐释探讨其配伍减毒增效的规律和模式.

    作者:梁晓东;唐迎雪;樊凯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3例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中医证治规律探讨

    目的:观察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中药防治甲减新思路.方法:观察甲减患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甲状腺功能改变并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在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甲减治疗有效,说明部分甲减患者病机属于“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主病机,丰富了中医对甲减的认识.

    作者:王春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中医复杂干预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研究的成功与否,与是否有效控制偏倚有关.在非随机化的观察性研究中,倾向性评分能减少对比组间的差异,缩小偏倚.与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配比控制偏倚相比,倾向性分析法不受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的限制,无须在试验设计阶段进行随机,其结果更接近“真实世界”的实际干预效果而非临床试验的效果.因此,倾向性分析应用于中医个性化治疗的复杂干预疗效评价是适合的,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使用价值.

    作者:叶晓勤;杨伟;谢雁鸣;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生新理论浅探

    人在其生命周期中,诸多因素均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新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修复创伤、抵御疾病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的生新功能对于创伤修复以及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复习文献,重温中医关于生新方面的论述,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成果与认识,笔者希望能够运用现代语言解读中医理论,并为今后能在实验及临床过程中找出相关理论的科学依据提供基础,为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供科学证据,推动和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缺血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高冬;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藏象研究思路与方法探析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证”研究的基石.本文回顾分析了近10余年来对藏象学说研究的概况,从文献研究、思维模式研究、证候规范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中西医对比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藏象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藏象研究的某些局限或不足,旨在为藏象理论以及“证”的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白鸿;沈欣;吴建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性蛋白尿发生机制及治疗现状的中西医研究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形成的原因可有多种,治疗方法也一直被广泛关注.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力求阐明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蛋白尿形成原因的认识,并介绍目前中医治疗蛋白尿的特色及现代医学治疗蛋白尿的主要方法.

    作者:赵琛;高俊虹;占永立;韩东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规范化治疗)42例,治疗组(痰瘀论治为重点加西药规范化治疗)45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平均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ESR的改善明显,用非甾类抗炎药的天数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P<0.05).结论:以痰瘀论治为重点介入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西药规范化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善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四妙勇安汤组,第24周取材.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IT)、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脂核与斑块面积比(LCA/P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 MAPK水平;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组IT降低,FCT、FCT/IMT增加;CD31、VEGF、P38MAPK水平及VE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四妙勇安汤可稳定AS斑块,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斑块内VEGF和P38MAPK表达有关.

    作者: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关节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治疗风痰瘀血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风痰瘀血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肿痛安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万通筋骨片口服治疗.治疗周期4周,应用症状体征评分法及WOMAC评分法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05),2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又(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成永忠;王鹏;赵继阳;温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试论麻黄在中医肺系病中的应用

    麻黄在中医肺系疾病中广泛应用于外感病证、咳嗽、哮喘等病证中,本文引用相关文献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对麻黄的应用指征及配伍禁忌等做简要总结归纳,提出配伍得当,方能取效.

    作者:疏欣杨;韩春生;杨道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更年期抑郁症从肝肾论治

    更年期抑郁症特指初次发病于更年期,以焦虑不安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障碍.据调查,更年期与抑郁病的高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其症状表现复杂.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本,与肝关系密切,以君、相火为特点,同时与后天因素体质有关.

    作者:王联庆;万金娥;贾守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关节滑膜炎及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病因复杂不够明晰,发病隐匿,致残率高,早期防治较为困难.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能够有效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因此,推导疾病的核心病机对于疾病的前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心病机的提炼和推导,可以通过抓住前期主要病因病机和已病阶段出现显证时所表现的证候来推导之间的核心病机.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以后,运用“治未病”的防治思想,能更有效地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愈后复发.

    作者:王兴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药降脂治疗之我见

    探讨中医对脂质代谢的认识,指出高血脂症应归属于中医的“痰瘀证”论治,认为高血脂症总的病因病机是素体阳虚、饮食不节、痰湿瘀滞、气机不畅,提出应从增强体质和节制饮食两方面防治高血脂症并指出5个方面的治则和措施,还介绍了自拟降脂方的应用体会及典型病例.

    作者:杨晓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外科“正宗派”学术源流论

    从学术源流发展的角度,举例讨论《外科正宗》之前及其后的重要医家和文献,认为龚庆宣可推为正宗派的滥觞,继之元·齐德之以及明·王肯堂和申拱辰当属此派.清·祁坤、祁宏源等与陈实功一脉相承,形成了关系为紧密的金鉴派.主张内外并重是外科治疗的主流,也是正宗派的重要特色,其学术思想不始于陈实功.外科流派医家之间师承关系多数不明显,主要基于相同的学术思想倾向,故强调学派划分的标准应进一步严密、细致和深化.

    作者:和中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